2022-12-31 15:57:55 来源:理财老娘舅
两位老将重新执掌此前离任的基金,你是如何看待的?
在老娘舅看来,基金经理在公司的召唤下重新执掌老基金,并不鲜见。但是,如果这位基金经理此前业绩不佳,被迫离职,那么他重新上任的时候,持有他所管理基金的基民就要长个心眼了。
近期,东吴基金的两位基金经理吸引到了老娘舅的注意,他们此前曾业绩不佳,离任所管理的多只基金,但在重回基金管理岗位后,业绩却又来了个180度的反转,直冲市场前列。
老娘舅就从这两位基金经理的离任和上任说起,带大家深入挖掘一下背后的原因。
1
从业绩垫底到业绩巅峰,揭开两位投资老将的“业绩密码”
2018年股市大跌,东吴基金两位最资深的基金经理周健和徐嶒业绩不佳,先后离任多只基金,而在两年之后的2020年,这两位基金经理又陆续重新执掌自己管理过的老基金,有些基金的业绩甚至能够排进同类业绩的前3%。
我们回看下这两位基金经理的任职履历:
徐嶒于2018年12月卸任代表作东吴新经济,彼时大盘已经走到了阶段性的最低点。回顾徐嶒管理基金的三年多的时间里,该基金任职回报-47.94%,年化回报-16.89%,业绩排名在同类后75%。无疑,这样的业绩对于投资者毫无吸引力。
去年12月中旬,徐嶒重新执掌东吴新经济。不到一年的时间,任职回报已经高达67.76%,年化回报更是高达102.31%,业绩排名居同类前3%!
从业绩低谷走向“人生巅峰”,从后75%走到前3%,背后发生了什么?令人匪夷所思。
(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1.9.9)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周健。
这位基金经理在2016-2018年间管理的基金,几乎全部业绩平平,其中东吴智慧医疗量化策略A近两年区间回报仅为-26.10%,而在2020年接管多只基金后,表现最好的东吴配置优化A任职回报最高可以达到64.90%,年化高达97.63%,业绩位列同类前2%,这同样令人十分疑惑。
(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1.9.9)
两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也会让很多记忆淡去。好在公募基金行业监管透明,业绩披露完善,能让我们一窥这两位基金经理职业生涯的全貌,发现其中的种种疑点。
在过去两年里,公募基金行业赚钱效应惊人,也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入市。新入场的基民往往会通过业绩排行榜,年化回报、任职回报等显而易见的指标选基。如果这几个指标十分出色,势必会被基民们纳入候选名单。
老娘舅暂且做个大胆的猜测,如果基金经理在业绩最低点的时候离任,待市场风平浪静后,趁着一波牛市走马上任,那么一定可以做到任职回报大幅度提升,获得基民的青睐。只是这个业绩的持续性有多久,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2
频繁更换基金经理,难道是东吴的老传统?
回顾历史,东吴基金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的操作,并不是个例。比如徐嶒目前管理的东吴新经济,在11年里更换了8个基金经理,操作相当飘逸。
(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1.9.9)
从公开媒体的报道来看,这种人事变动似乎已经成为了“老传统”。
早在2012年,东吴基金就曾发生过一次人事大换血,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彼时东吴基金的投研领军人物王炯正式离职,随后又有接近一半的基金经理在当年陆续离任。
精英尽去,无人可用,以至于新任投资总监的基金经理年限不足三年,这让媒体写下“老将尽散无奈押宝新人”这样的语句,而在当年“救火”上任的新人基金经理里面,就有现在的资深老将周健。
随后的2018年,因为市场全面走熊,基金经理业绩不佳,东吴基金再一次出现基金经理的频繁变更。根据《证券市场红周刊》报道,东吴基金在2018年甚至出现了一年之内发布17个免任或解聘基金经理公告的怪象。
时隔两年之后,2020年东吴基金再次换上两位老将,挂帅净值已经恢复的当家产品,让人感到历史在不断地重演。
3
持有人利益被漠视,东吴基金的股债双杀
2018年股市哀嚎遍野,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欠佳,东吴的权益产品表现不佳尚且可以理解。不过,当年债券型基金指数,反而上涨4.25%,堪称债券基金的小牛市。
但诡异的是,当年东吴基金的3只债券基金——东吴鼎利、东吴鼎元、东吴优信稳健却逆势下跌,平均跌幅高达6.32%。这一来二去,和同类基金就差了10个点,差距实在太过明显。(数据来源Wind,2018.1.1——2018.12.31)
令持有人寒心的事情还在后面。
根据《金融界》的报道,2019年1月前后,这三只基金因为“踩雷16信威01”这只债券大幅下跌,东吴鼎利更是单日暴跌6.81%。(数据来源Wind,2018.9.30——2019.6.30)
然而,早在2018年的四季度,趁东吴鼎利业绩回升,规模暴增的当口,东吴基金早已将自己持有的东吴鼎利份额赎回近16%。
这一前一后,相差也就一个月的时间。
由于踩雷的债券早已“恶名在外”,东吴鼎利却一直大比例持有,再结合一个月前东吴基金自有资金超出常理的赎回,让人不禁怀疑有抢先“出逃”的嫌疑。
Wind数据显示,自2018年后,公募基金规模增长上了快车道。在接近三年的时间内,整体规模大涨77%。而东吴基金的规模却犹如原地踏步,近三年仅仅增长了30亿,达到262亿,增长幅度为12.93%。
与之相比,和东吴基金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如上投摩根、中银基金最新管理规模已突破1800亿。(数据来源Wind,2018.12.31——2021.6.30)
东吴基金错过了公募的黄金发展期,规模增长乏力。业绩不好只是一方面,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它毫无顾忌的漠视持有人利益。
结语: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如果一家基金公司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对于持有人的利益毫不关心。那么长远来看,投资人也会用钱投票,将资金投向更加负责任的基金公司。
希望东吴基金能够反思自己走过的“弯路”,重整旗鼓,将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毕竟,在头部基金公司已然崛起的今天,基民的信任也消耗不了几次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