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3 16:57:31 来源:A智慧保
近年来,随着中国保险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商业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
回望过去的2021年,无论是与新冠疫情的持续作战,还是应对河南暴雨等突发自然灾害,以及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都少不了保险的身影。
展望2022年,在一系列国家战略和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商业保险仍将继续有使命、有担当。为此,『A智慧保』以保险业责任担当为视角,为大家呈现2022年保险业能够在哪些领域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
科技保险
覆盖范围扩大
产品体系完善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神州十三号发射成功、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并网发电……越来越多的重大科技成果与突破,在2021年接连实现。进入“十四五”时期,科技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商业保险在科技项目研发、生产过程中,也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风险分散作用。
对于科技保险的发展规划,其实在2021年12月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中就特别提出,应强化科技保险的保障与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等。
如《意见》鼓励保险机构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形成覆盖科技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保险保障;支持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试点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试点,以及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办首版次软件保险;鼓励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究保险资金设立服务国家科技战略专项基金或其他支持科技发展母基金的可能性等。
可以预见,2022年,在我国持续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的过程中,科技保险的覆盖范围、创新种类和保障额度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1年10月,湖北武汉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公布,这是全国首个获批的国家级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2021年末,邯郸市也在全省率先启动科技保险工作,出台了《邯郸市科技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方案围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提出了有效降低和分散科技型企业创新风险的政策性保障措施。
从企业层面,中国太保旗下太保产险拟与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一家专业科技保险公司。
绿色保险
紧盯“双碳”目标
填补保障空白
2021年“双碳”目标,成为贯穿我国全年发展的关键词,其背景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向世界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于 2030 年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意味着,“3060”双碳目标,不仅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将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基于此,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成为2021年以来银保监会的重要工作布局,而绿色保险也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2021年6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助推绿色发展蓝皮书》,从强化绿色保险保障、加大绿色投资支持、深化绿色低碳运营三个方面,对2018-2020年保险业全方位助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
据《蓝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绿色保险保额达到18.33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6.3万亿元,年均增长23.43%。2020年,绿色保险赔付金额213.57亿元,较2018年增加84.78亿元,年均增长28.77%,高于保费年均增长6.81个百分点。
在绿色投资方面,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资管产品等方式投向碳中和、碳达峰和绿色发展相关产业账面余额超过9000亿元。
不过,我们也应客观意识到,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当前绿色保险产品的供给和创新力度还存在较大不足,在绿色产业经营活动中,诸多环节存在缺乏保险保障的问题。
有行业专家就提出,当前险企推出的部分绿色保险产品限制性条款过多,难以满足企业需要。同时,在引导企业转变生产方式上,也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不难想象,在绿色保险产品创新方面,2022年,监管仍将继续引导更多险企积极探索开发,增加绿色保险产品种类,立足创新企业实际需要,拓宽服务领域。
此外,按照《蓝皮书》构想,行业还将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建立绿色保险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巨灾保险
政府推动加速
试点、立法工作迎进展
2021年,多地频繁发生的重大暴雨灾害,让本就处在车险综改阵痛下的财险机构雪上加霜。据银保监会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7月17日至8月25日,河南保险业共接到理赔报案51.32万件,初步估损达124.04亿元,创下近年来保险业赔付最高纪录。
大灾之下,巨额赔付面前,巨灾保险亟待更大范围推广的呼声再起。中国精算师协会副会长王和就表示,我国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巨灾保险的运作模式、资金筹集渠道以及风险分担机制等,对各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清晰界定。
据悉,目前在我国广东、四川、云南、宁波等地已开展了不同模式的巨灾保险试点,主要以政府为主导,运用保险机制,通过保险进行风险分散和经济补偿。但整体来看,我国巨灾保险市场规模依然较小。
对此,银保监会在日前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上,就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安排提出,“将持续推动巨灾保险试点和立法进度”。
2021年10月,银保监会召开的座谈会上也曾表示,将推动形成全国统筹、各方参与、市场化运行、全方位保障的巨灾保险制度设计,切实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可见,在经历了2021年的大灾赔付后,2022年巨灾保险推动进程有望加快,市场有望看到巨灾保险在试点、制度设计及立法层面迎来新的进展。
支持实体
为一级市场注活水
股权投资力度加大
截至2021年11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22.76万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21.21万亿元,同比增长7.31%。
伴随着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的不断扩容,近年来险资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也在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过去的2021年,为了激活险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动性,提升险资投资的自主权,监管层面也频频出台松绑政策,对险资投向作出引导。其中,2021年12月发布的《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领域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最受关注。
整体来看,《通知》一方面拓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放松了险资股权投资范围限制,使得保险机构大类资产配置选择性更多且更加灵活;另一方面险资积极参与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投资,也将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金来源,助力高新产业等实体经济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险资投资股权基金的积极性也较高。有数据显示,2018-2020年险资投资股权基金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20年参投股权基金规模超过1800亿元。
对于险资青睐股权投资的原因,有专业人士指出,首先是因为股权投资期限长,与险资期限长的特性相符,被认为是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最佳方式之一。其次,股权投资回报也高于债权投资。再有,为应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需要,险资通过逐步减少二级市场股票配置,增加长期股权配置,也可以保持权益投资乃至整个投资收益的稳定。
可以预见,通过此次监管为险资股权投资松绑,2022年,在股权基金领域,险资的布局势头将更加踊跃,同时也会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扶持优质创新企业发展形成利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