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产暴跌「2021年全球股市崩盘」 2021年证券从业考试延期「2021注册会计师 延期考试 继续总结 七 股票债券发行条件 」 国有独资公司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吗「根据证券法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基金收益是现金分红,还是再投「基金分红是选择现金还是红利再投资」 新手上路 该买什么基金 「新手上路买哪些保险」 你为什么一定要投资可转债呢「可转债投资是什么意思」 CFA2021年5月考试时间「2022年cfa考试时间一览表」 证券从业资格证一个月备考「2月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即将开考 复习半个月就能过 」 日本货币历史「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原因」 esg主题债券「欧洲债券」 七十年央行货币政策的变革与创新有哪些「中国近十年的货币政策」 美债的收益率曲线倒挂被视为经济将走出衰退的标志之一「美债收益率倒挂」 本轮疫情拐点「债券市场调整」 兴业证券资金「兴业证券融资融券怎么开通」 债券市场违约率「2020年债券违约情况」 退出英国核电「核电 绿电」 绿色债券 esg「eWTP生态基金」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 铁矿石有害元素分析「2021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和前景」 一百元债券「新债只能买1000」 银行购买地方债「政策性银行债」 数字政通2020年报「北京交通发展年报」 共享停车存在的问题「怎么判断规模收益」 明电转债什么时候上市「可转债什么时候上市」 双色球怎么买容易中奖「360彩票」 东方臻享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东方红信用债债券A」 债劵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有哪些产品」 现金债务比率分析「债券违约风险越大利率越高」 基金投顾费率曝光 低至0 8 不 双重收费 还打折嘛「基金购买费率1.2%算不算很高」 什么是abn 「ABN项目」 浙江长兴控股集团「长兴债券」 今年etf基金「场内etf基金可以长期持有吗」 低级别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净融资改善措施「超短期融资券发行主体评级」 两融账户额度「两融额度」 全面实行债券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期权开户权限「期权模拟账户」 债转股 可转债 区别「可转债和债转股」 为什么纯债基金一直跌「纯债基最近普遍亏损为什么」 基金下滑原因「中银稳健增长r的主要投资对象」 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国债期货个人交割」 基金涨一点就卖为什么会亏「基金频繁买卖更赚钱」 政府支持债券「中央政府债券」 基金管理费率不高于「公募基金认购费率」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投资组合的收益和风险」 2021年偏债混合基金推荐「2021年收益最好的纯债基金」 证监会债券部副主任卢大彪「可转债获证监会通过」 银华优质股票基金「安稳债基选择哪个」 金融民工一枚「一本书读懂金融常识」 基金销售业绩差的原因「基金的业绩走势和实际涨幅对不上」 中级会计实务总结笔记「中级会计财务管理题型」
您的位置:首页 >行情 >

全球资产暴跌「2021年全球股市崩盘」

2023-01-23 17:56:42 来源:第一财经

在刚刚过去的8月,全球投资者充分意识到了什么叫做“无处可躲”以及不要对抗美联储。从股到债再到大宗商品,全球各类资产在8月录得1981年以来最惨的跨资产同步抛售。数据还显示,全球各资产的相关性也处于17年来最高水平。面对此情此景,一些分析师开始讨论是否该持有更多现金。

全球资产同步下跌惨况40年未遇

在美联储等多家央行都在激进加息且暗示还将继续大幅加息的背景下,全球所有主要资产都在下跌。其中,回报率最高的、彭博追踪的高收益企业债指数在8月的跌幅为1.9%,其次是美国国债下跌2.2%,大宗商品下跌3.9%,标普500指数下跌最多,跌去4.2%。而上一次全球表现最好的资产单月跌幅比今年8月还惨的时间,还要追溯到1981年12月。

此前,由于市场对美联储转“鸽”的预期,夏季反弹行情一度使得股票和债券价值在7月增加了约4万亿美元。但随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行长会议上放出年度最强“鹰”,并强调即使以牺牲增长为代价也必须打击通胀后,市场再度“窒息”了。

诚然,某个单项资产近年来曾经录得过更大程度的月度跌幅。例如,标普500指数曾在2020年3月新冠疫情后的大抛售中单月跌去13%。但从各类资产同步下跌的程度来衡量,今年8月的走势是最惨烈的。这与全球各资产之间的联动加强不无关系,每种资产都越来越容易受到宏观因素影响,迫使每个交易者都成为宏观交易者。

巴克莱追踪的交叉资产相关性指标眼下已经触及过去17年的最高水平。巴克莱的欧洲股票策略主管埃考(Emmanuel Cau)感慨称:“由于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推动了跨资产相关性的激增,全球投资者已经无处可躲。欧洲能源危机、全球通胀数据喜忧参半、许多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都较为疲软、全球央行都仍未放弃大幅加息等多因素,使得各种资产都极为脆弱。”

在经历了80年来最好的7月走势之后,美股8月重新下跌。标普500指数未能突破200日移动均线,让空头们卷土重来。比起股票交易员一直以来的乐观情绪,债券交易员此前就预计鲍威尔会发出强硬货币政策信息,但仍低估了美联储的“鹰派”程度。

眼下,随着市场预计通胀飙升将迫使各国央行继续迅速加息,全球债券刚刚进入9月就已跌入30多年来的首次熊市。追踪全球政府和企业债回报率的彭博全球综合债券指数(Bloomberg Global Aggregate Total Return Index)已自1月初达到的峰值水平下跌了逾20%,而通常,较前期峰值下跌20%就会被定义为陷入技术性熊市。

欧洲的债券市场在8月经历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个月。欧洲高评级政府和企业债券市场下跌5.3%,为彭博泛欧总回报指数自1999年有统计来的最大跌幅,下跌范围广泛,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债券纷纷被大幅抛售,抹平了7月的收益。彭博美国总债券指数(BCUSA)8月也从此前高点下跌了12.5%,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任何一次峰谷跌幅的两倍多。

事实上,股债同步下跌已成为2022年的一个标志性市场特征。但8月这轮抛售中最突出的一点在于,大宗商品也在同步下跌,而在今年上半年股债齐跌时,大宗商品一直是通胀交易的宠儿。8月,随着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专注于抑制通胀,油价也创下去年11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黄金更连续第五个月录得下跌,为四年来最长的连续下跌。

如此规模的全球资产同步下跌终于转化为金融状况的收紧,这对于美联储来说倒是个好消息。此前,美联储一直试图通过提高利率、降低资产价格来压制过热需求从而抑制通胀,但因市场将6月利率决议解读为“鸽派”,金融状况始终维持宽松。而如今,高盛编制的美国金融条件指数终于转涨。该指数计入借贷成本、股票水平和汇率等因素,在过去150天内的上涨达到几十年来最快,表明金融市场的压力正在加剧,金融状况终于收紧。

琼斯贸易公司(Jonestrading)首席市场策略师奥鲁克(Michael O"Rourke)称:“投资者对于未来6~12个月唯一确定的是,全球央行将继续同步推行量化紧缩政策。在全球资产估值重置完成或市场确定性回归前,投资者都将缺乏购买各类金融资产的有效动力。”

是否该持有更多现金?

在进入9月后,国际油价、天然气价格在能源危机下重新飙升,但其他各类子财产仍然走低。正是在这种全球主要资产遭遇40年未遇的同步下跌惨况之下,一些市场人士开始思考,是否应转而持有更多现金。

安本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总监阿瑟(James Athey)称:“全球未来的增长前景都正在恶化。在这种环境下,对各类资产尤其是风险资产的重新定价仍远未达到适当水平,我预计疲软走势将继续。因此,从绝对意义上讲,眼下赚钱的唯一途径是持有现金或做空。”

他的这一看法似乎得到了佐证。高盛汇编的数据显示,今年约有50%的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的业绩领先于市场基准表现,而近10年来,这类专业投资者跑赢大势的平均比例仅为34%,今年是其2009年以来的最佳表现。不过,他们跑赢大势的法宝并非是选择了合适的投资标的,而是持有更多现金。高盛称,共同基金以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快的速度增加了现金持有量,配置比例从30年来的低点1.5%升至2.4%,对冲基金的股票敞口也徘徊在两年低点附近。高盛的策略师康纳斯(Cormac Conners)在相关报告中写道:囤积现金“助力了他们的表现”。而如果“从纯粹的选股角度来看,共同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表现还不及罗素1000指数”。

一些策略师强调,全球央行持续的加息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继续推动市场走低。因此,眼下持有更多现金有利于稍后择机抄底。

KeyAdvisors Group的管理合伙人加布尔(Eddie Ghabour)透露:“我们目前继续保持高度的防御性投资策略,持有大量现金,因为我们希望进一步看清美联储的政策方向。我们押注美联储量化紧缩的时间会比市场目前定价的更久,最终利率也会比预期的更高。因而,我们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会是一个更好的重回股市的切入点。”

一些分析师强调,最重要的一点是,投资者应持有与其财务目标和个人对市场波动的容忍度相匹配的投资组合。SEI投资公司的首席市场策略师索洛韦(James Solloway)表示:“对于投资时间期限相对较短的投资者,如退休人员,一定程度的现金持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对于市场波动容忍度相对较低的投资者,情况可能也是如此。但对于更广泛的投资者来说,需要意识到持有现金是有代价的,因为在任何有意义的时期内,现金往往是各类金融资产中投资回报最低的。”

那么,对于选择持有现金的投资者,占投资组合的比例多少合适呢?AXS投资公司的CEO巴萨克(Greg Bassuk)表示:“虽然我们不建议出于投资目的持有现金,但谨慎的做法是,投资者应保持其投资组合中约5%的适度现金头寸,以便在今年这些市场动荡时期能够有‘弹药’择机迅速入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今日中国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