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1 17:54:33 来源:好买研习社
尽管A股持续回调,但转债市场却是一片欣欣向荣,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开年以来,随着1月5日中证转债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转债市场更是发生了一件历史性大事:100元面值以下转债全部“消失”!
前两日转债市场整体大跌,使得中证转债指数年内跌超4个点,但在内部高低切换的结构性调整行情下,细心的投资者仍可发现,当前市面上仍旧没有低于100面值的转债。
按现价从低到高前20只转债名单一览: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2.2.16)
与此同时,转股溢价率也是居高不下,全市场近400只可转债,转股溢价率为负的仅11只,占比不到3%;各申万一级行业转股溢价率普遍高于10%,最高的医药生物行业达到了57.31%。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2.2.15)
几组数据结合来看,即便不是很懂转债的投资者,也能直观感受到转债市场的火爆,以及居高不下的估值。联想到去年以来高估值成长赛道的“估值杀”,不少投资者开始担忧转债市场在大热之时也会迎来回调。
这不,伴随着近几日可转债基金整体的大幅回调,投资者群里又开始流传一个帖子,大致是某知名债券基金经理,在个人号发言提示可转债估值偏贵,建议投资者转成其它风险较低的债基。
从时间看,该基金经理发帖时间恰好对应中证转债指数上一轮阶段高点,与目前的指数点位相差无几,无怪投资者又要拿出来说了。
二、大盘走弱的行情下,可转债为何持续走强?回到当前市场,在大盘相对疲弱的行情下,可转债指数持续走高,估值不断提升,主要原因在哪?据多家券商机构研究,很可能是以下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流动性相对宽松。在海外普遍收缩流动性的环境下,我国定调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央行强调“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及“避免信贷塌方”,积极导向较为明显,流动性宽松预期不断加强,债市收益率下行,信用下沉困难的背景下,向转债要收益成为收益增强的首选;
2、转债赚钱效应较佳。一方面,转债市场结构上以小票为主,去年以来小票表现显著好于大票(2021年中证1000指数上涨20.52%,上证50下跌10.06%),导致转债整体具备较高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转债在结构上缺乏医药、消费白马,而近期调整主要集中在相关赛道,这反而导致转债避免了相关损失;
3、资金配置需求的抬升。一方面,债基、理财扩容,可配置转债的资金量大幅抬升;另一方面,上半年转债赚钱效应较强,在流动性持续宽松,债券收益率不足的情况下,信用下沉较难,转债成为下半年债基收益增强的重要选择,转债配置的仓位有所抬升。
三、可转债真的高估了吗?投资者该怎么办?转债市场真的高估了吗?大概率是的。
如果说可转债市场有两面镜子,一面是现在,100元面值以下转债全部消失,仅极少数转债转股溢价率为负,中签率低,上市后多数上涨;那么另一面恐怕就是2018年了,当时转债还是小众产品,申购中签率很高,上市后50%左右的转债破发,平均价格90多元,溢价率多数为负,100元以下的转债比比皆是。
回溯近十年中证转债指数走势,可以发现几乎与代表中小票的中证1000指数同涨同跌,但弹性更大。尤其是预期中证1000指数行情向好时,转债市场往往会提前反应,反之亦然。
近十年中证转债指数VS中证1000指数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2.2.16)
观察中证转债指数从高位回落的各个阶段,主要有3次,分别为:2016年11月-2017年5月,2017年9月-2018年12月和2020年5月-2021年 2月。总结来看,转债指数高位回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流动性边际转向收紧。一方面,流动性预期收紧,受债市悲观影响,转债配置资金下降;另一方面,转债机会成本上升,配置转债比例可能出现下降;
2)股市调整压力。转债正股表现不佳,转债赚钱效应下降,导致转债估值出现压缩。
历史情况来看,若是流动性收紧叠加权益市场承压,转债可能经历双杀局面,下跌的同时估值快速压缩;如果后期依然维持宽松预期,权益市场结构性震荡,那么转债市场也可能出现震荡。
总结就当前情况而言,可转债估值依然处于历史极高水平,而转债的估值与正股表现息息相关,又进一步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在流动性还不具备收紧的条件下,决定可转债市场表现的最关键因素在于:股市(尤其是小盘股)会否阶段性走弱。这一问题显然不好回答,但在转债性价比显著下降的当下,持有较多可转债基金的投资者,宜适度降低仓位,兑现收益,或转换部分仓位到其他类型债基为好。
本文系好买研习社公众号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好买研习社”。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边学边赚,就在好买研习社,更多内容,关注我们@好买研习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