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2 19:52:48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朱宝琛
近日,多只可转债出现持续异动。而从超高的换手率也能看出可转债行情的火爆——本周三,多只可转债换手率超过1000%,有的甚至超过3000%。
可转债遭“疯炒”,再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提醒,可转债因为有T 0交易、流通盘小的特性,很容易被游资盯上,短期内出现赚钱效应,吸引市场目光。但在市场异常火爆的背后,投资者更加需要警惕异常的炒作逻辑。
借规则优势大举炒作
从上周五开始,转债市场突然掀起了一波狂涨热潮,多只转债走势出人意料。10月21日,可转债“熔断潮”延续,根据相关规定,多只转债盘中临时停牌。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部分可转债就遭遇过游资狂爆炒。当时横河转债作为爆炒标的之一,一度由于超高的换手率和波动率,导致深交所下发关注函并且要求公司进行风险提示。
“熔断潮”的出现也伴随着成交量的激增:10月21日,蓝盾转债以124.8亿元位居榜首;万里转债、起步转债也超过了70亿元,分别为79.14亿元和73.41亿元。
此外,一些可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已经处于非常高的水平。比如,横河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已达到了294.1%,盛路转债的转股溢价率为211.7%。
近期可转债再次出现异动,原因何在?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阳对《证券日报》记者时表示,一方面在于部分正股贴合了热门概念的炒作,市场投机资金更看到了可转债的规则优势,并顺势大举炒作可转债;另一方面则是在于目前A股市场回归至存量资金博弈的状态,在资金无处炒作的背景下,作为具备多重交易优势的可转债,自然更容易受到市场资金的关照。
联储证券温州营业部总经理胡晓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转债出现不理性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热点题材不多,游资转换到可转债;另一个原因是在推介可转债打新的时候,少数券商存在过度宣传的现象,吸引大量的可转债打新客户,而这些投资者很多都是股市“小白”,遭遇如此巨大涨幅难免追涨杀跌。
深交所曾表示,在小盘转债的炒作中,个人投资者是主要买入力量,占比超过九成,其中七成为中小散户,羊群效应明显。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不足一成。
值得关注的是,为规范上市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相关业务,帮助投资者充分了解和评估可转债交易的相关风险,沪深交易所与今年7月24日发布通知,要求投资者需要在今年10月26日前签署相关风险揭示书。未签署《风险揭示书》的投资者,不能参与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申购、交易,已持有相关可转债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继续持有、转股、回售或者卖出。
有分析认为,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做权限管理。以前可转债打新不需要权限,只要有股票账户就可以,现在是重新设定了可转债打新、交易的权限。
盲目追涨有风险
对于近期可转债大幅波动,相关上市公司也发布了公告。10月20日晚间,蓝盾股份发布公告称,近期,“蓝盾转债”价格严重脱离与公司股价之间的关联,已偏离合理价值区间,且与市场宏观环境、行业情况及经营情况无关,主要受市场资金影响所致。
同时,蓝盾股份称,资本市场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市场,公司可转债价格可能受到来自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流动性、资本市场氛围、短期技术指标、投资者心理等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股票价格与其可转债价格高度正相关,且不存在超高溢价率的情况。
盛路通信10月2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近期,“盛路转债”价格较高,主要系公司可转债流通量较小,受市场资金影响所致,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当天,盛路转债收盘价格涨幅达到32.29%,换手率达到3109.92%。
多位业内人士也提示了可转债异动背后的风险。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转债最大的交易风险来自于它的高度投机性。当部分可转债的价格触及赎回条款的时候,那么将意味着上市公司可能会采取提前赎回的策略,如果投资者没办法及时卖出或及时转股的话,那么将会遭到较大的投资损失。
中信证券研究部债券分析师余经纬提醒,一些转债的转股溢价率较高,已经偏离了自身的基本面和行业均值,并且近期有些转债的溢价率相对值还在持续走高,交易的不合理性进一步增强,建议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张翠霞提醒投资者,转债市场是T 0交易,容易出现单日暴涨暴跌的情况,在急速上涨的背景下,更加要注意投资风险,不要盲目跟风。“一些可转债的换手率超过1000%,也许就是一些游资大户在进行投资和博弈。”
此外,张翠霞表示,可转债如果利用地好,可以实现投资的目标,如果不熟悉交易规则,盲目追涨,有非常大的风险。“在可转债疯狂表现的背后,投资者不要忘了前期曾经出现过的一些巨幅杀跌风险释放的情况。”
胡晓辉表示,从市场角度看,建议监管重视可转债严重偏离价值的恶炒,加强操纵市场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要加强投资者教育。
(编辑 乔川川)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