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1 16:58:56 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和卿
前有土耳其,后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也在挣扎,小国家的崩溃一个接一个。
这一切危机都只不过是08年经济危机的延续。
因为,2008年美国也加入了量化宽松。
1
所谓的量化宽松只不过是国家(央行)调控经济到了穷途末路的一种被动选择而已,即:
印钱,买国债;
印钱,买金融债。
印钱,让利率长期处于低位。
我们都知道,常规的经济调控是通过利率的方式进行。
当经济过热央行就抬高利率(加息),增加投资和消费成本,避免投资过剩;当经济过冷央行就压低利率(降息),降低投资和消费成本,提升经济扩张的活力。
然而,近半个世纪的实践结果却是:国家因为忌惮利率太高损害经济,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往往一轮又一轮的经济调控之后,利率一年比一年低,并无限接近于0。
最终,央行彻底失去常规的调控手段,掉进0利率下限(或者说是流动性陷阱)的泥潭而无法自拔,从而被迫开启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
日本,从1991年到2001年,用了10年时间把利率从6%压低至0附近;
欧盟,从2008年到2015年,用了1年时间把利率从4%压到1%,又用3年时间把利率压低至0附近;
美国,2008年更猛,只用了1年时间就把利率从5%压低至0附近。
可以说,只要国家想避免长时间的经济衰退,通过利率调控经济的货币政策就会走到尽头,即利率趋近于0,从而转向购买政府债务的“类财政”方式刺激经济。
因为利率为0,银行存款、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收益为负,公众更倾向于持有现金。
如果经济恰好处在衰退(或通缩)的预期中,投资因为很难获得收益,银行等信贷会非常保守。同时,需求也会因为前景的悲观而更加谨慎地消费。
此时,无论央行怎么刺激印多少钱,钱都只会被金融系统"持有"而无法进入生产领域。
自此,经济全面失去活力掉进通缩,国家也彻底丧失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2
然而,率先于2001年开启量化宽松的日本给了全世界一丝“曙光”。
日本通货膨胀率
这让美国看到,原来经济失去活力,长时间陷入通缩,还可以通过央行印钱买国债的方式继续干预经济。
他们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和逻辑是这样的:
1、经济危机,没收益不愿投资,就买国债:买中长期国债——压低利率——降低国债收益率——变相的提高其他资产价格——人们愿意投资——银行因为客户的资产升值也愿意放贷;
2、金融系统本身被破坏,就买债给钱:央行提供低利率资金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从而提高金融机构放贷能力和放贷意愿,解决信贷传导的问题。
好巧不巧,量化宽松还起到了财政扩张的效果,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政府债务货币化,或者叫“开着直升机撒钱”。
财政扩张的逻辑是这样的:国债利率降低——政府借钱成本降低——有减税空间——企业压力变小——增加投资和消费活力。
真可谓一举两得,妙到好处。
然而,2008年的次贷危机,美国的印钱速度超乎想象。
仅09年一年时间就印了原来的1.2倍。
有了第一次就有后来的无数次,到2014年直接扩大了5倍多。
近两年直接在2020年的基础上扩大1.2倍。
站在此刻看,量化宽松似乎把欧美日从经济的危机中救了出来。
然而,央行资产负债表越扩越大,钱越印越多,政府的债务也疯狂增加。
原来平稳的道路怎么也回不出去了。
每一次退出,都给本国和他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3
就在2014年,美国尝试退出量化宽松。
可是,还没有开始加息,美国经济就快速衰退,并于2016年再度发生通缩。
与此同时,阿根廷也成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第一个试验品。
由于发达国家的货币泛滥,特别是美元,溢出的负面效应更加显著。
全世界的货币政策已经被欧美的货币政策深深地绑架,并持续的不间断的出现创伤:
1、输入型通胀的创伤:钱印多了——全球商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过膨胀;
2、货币自主权丧失的创伤:钱印多了——他国汇率升值,影响出口——迫不得已购入外汇,多印本国的货币——更高的国内通胀;
3、国家主权丧失的创伤:钱印多了——大量资本外溢——去到他国投资——欧美一缩表,资金就从他国撤资——他国一地鸡毛。
今年,这样的悲剧依然在上演......
真可谓,量化一时爽,一缩全遭殃。
美国的经济也重新步入衰退。
量化宽松,或者说财政债务货币化,注定是一趟上去就下不来的列车。
4
未来,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
投资低迷、消费乏力,急需行之有效的措施。
然而,央行调控经济的MLF利率为2.85%,子弹也是越打越光,越打越谨慎。
可怕的是,一旦危机强化,利率的弹药会一次用光,而且还不一定得到市场的回应。
比如,为应对08年金融危机我们降了2%以上,投资与消费就没有丝毫起色,遂转向4万亿财政刺激。
今年局部降息也同样没有带来预想的效果,转而重走财政刺激。
可以说,货币调控的终点就是财政,是全民创投。
真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好在此刻我们还有选择的时间和空间。
用王一鸣在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的对策,就是:不能(再)透支未来加重债务,重走债务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他乃真国士!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