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4 17:56:35 来源:广州日报
信用债近年违约规模(亿元)和只数
华晨汽车、沈阳公用、永煤控股等相继违约,引发市场对债市的关注和担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债券违约已超千亿元。信用债风险之下,央行净投放的“及时雨”对债市有何影响?国债利率高位震荡之际,是否会有机构调仓换股?刚兑打破的背景下,投资者持有的债券基金该如何操作?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
焦点一
违约事件频发,信用债市场将出现分化行情
近期信用债风险高发,10月23日,华晨汽车未能按期足额兑付“17华汽05”;11月10日,永煤集团未能按时兑付本息。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马龙分析,这一波违约和2018年的违约潮较大的不同点在于,2018年违约的主体主要以中小民企为主,本轮违约涉及了信用级别较高的企业,对债市产生一定的冲击。
记者注意到,爆发风险的主体主要集中在资金链断裂或现金流紧张等企业上。然而,也有部分企业账面货币资金充裕却突发违约,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也引发质疑。如自2018年以来,货币资金充裕的洛娃集团却有总规模约30亿元债券陷入违约,国泰君安质疑该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对此有消息称,该企业有资金暂因条款限制而无法使用。
截至11月12日,2020年违约信用债规模合计1554亿元,违约只数累计136只。
对于信用债未来的走势,马龙分析,短期来看,高等级和低等级债券的利差将进一步拉大,出现分化行情。中长期看,结合当前的静态票息来说,债券的配置价值较大。
焦点二
央行净投放影响有限,预计四季度信贷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3日早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如期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量1600亿元。与此同时,净投放规模也明显上升,本周央行累计投放5500亿元,实现净投放2800亿元。与此同时,13日开盘之后,紫光集团、清华控股等多只存续债出现了先扬后抑的走势。
央行投放的“及时雨”,能否缓解债市的紧张情绪?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金面紧张情绪,但近期主导债券市场的因素并非资金面,央行操作对债市影响相对有限。
此外,截至9月底,今年以来,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6.26万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16.81万亿元)。在今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曾预计,2020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在20万亿元左右。照此推算,四季度每月只需新增贷款1.24万亿元,即可实现目标。这也意味着四季度信贷投放节奏将有所放缓。
与此同时,无论是债券还是股票,外资要买人民币资产,首先要兑换人民币,外资继续流入添加人民币需求,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中间价从6月1日的7.1315一路升至11月10日的6.5897,涨幅7.5%,未来有望转向强势双向震荡格局。
焦点三
国债利率是存款基准利率2.5倍,高位震荡或有机构调仓换股
在信用债出现大幅波动之际,利率债中的国债收益率也处于震荡中。从财政部公布的国债收益数据来看,从5月中下旬开始,国债利率就开始复苏,尤其是从8月开始,利率基本上都在保持增长。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最新利率数据来看,如今各个期限的国债收益率同比均增长,尤其是一年期及其以下期限的国债涨得最多。
数据显示,当前3个月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为2.76%,6个月与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83%,同比分别增长26.09个基点与27.17个基点,利率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对比同期限银行存款的基准利率,目前三个月的国债收益率是存款基准利率的2.5倍,半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是同期限银行存款基准利率的2.2倍。
天风证券指出,国债利率现高位震荡,如果继续上行保险资金恐会调整股债仓位。兴证策略王德伦团队分析指出,偏债混合型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随着年底临近,面临业绩考核与产品赎回的压力,若出于流动性或折价等因素导致其无法卖出债券持仓,市场对债市的悲观情绪或蔓延至股票市场。
焦点四
可以捕捉到更多长期有利的投资机会
记者注意到,不少债券基金因持仓违约债券而净值大跌。如近期“华晨”债券违约,一只债券型基金因为持有这只违约债券一天净值下跌了6.12%,直接把成立一年多以来的收益全跌没了,甚至有投资者还亏了2.83%。
对此,有公募基金人士建议,不管是普通投资者还是专业投资者,债券投资还是应该用长期眼光去看待,从中长期来看债券市场还是有机会的。此次违约现象过去后,如果机构能够严格把控信用风险,此时债券基金净值的下跌会给债基带来更强的吸引力,可以捕捉到更多长期有利的投资机会。
建议
有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由于部分固收类产品从间接融资走向直接融资,同时在新资管背景下,刚性兑付也被打破,因此投资者要有“买者自负”的思想认识。投资者应合理进行风险分散配置,不要单一配置某个债券。建议投资者应尽量选择规模较大、持有债券等级较高的产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