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 18:54: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来源:经济日报
今天,要说的是货币市场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What?啥东东?跟我有关吗?
关系太大了,请给三秒:只要你曾买过余额宝、零钱通、理财通等各类互联网“宝宝”,它们对应的就是各类货币市场基金。
通俗地说,互联网“宝宝”“卸妆”后,就是货币基金。
那么问题来了,一度风风火火、大杀四方的互联网“宝宝”,今年咋就蔫了呢?这背后,货币基金经历了什么?还有没有更好的理财升值渠道呢?
曾经的“盈利小王子”,为啥风头不再?
货币基金收益下滑,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原因,也就这么几个——
1、市场利率下滑
市场上钱多了,用钱成本低了
融360分析师杨慧敏认为,货币基金主要配置资产是同业存款、同业存单和买入返售。随着今年第一季度以来央行降准和大额逆回购操作,市场资金利率维持较低水平,货币基金收益也随之回调。
2、各种竞争产品分流
原来客户选择少,现在根本挑不过来
今年以来,银行T 0理财产品、短期理财债基等货币基金替代品不断增加,再加上权益类市场回暖,货币基金遭到分流。比如,银行理财不仅可以随时赎回,在收益率上也有较大优势,吸引了很多投资者。
3、监管趋严
杠杆被挤压,规模受限制
今年二季度,货币基金杠杆从今年第一季度的105.5%降至105.2%。从资产总额和资产净值差额看,货币基金整体在主动降杠杆,再叠加监管部门对传统货币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管控,货币基金好景不再。
“躺赚”时代已过,搞不好还会亏
各种互联网宝宝,曾以无风险、较高回报,受到诸多小白投资者追捧。虽然收益不多,但买了就可以划划手机看收益,“躺赚”了。
不过,今后买货币基金如果运气不太好,短时间内还会亏钱。
为啥呢?因为很多货币基金的估值办法要改了。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货币基金估值方法叫“摊余成本法”。就是根据未来确定的收益,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这样你无论哪天看,手机上显示都是赚的。
金牛理财网分析师龚曼琳表示,传统货币基金只赚不亏,带有“类刚兑”“类保本”性质,与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的精神不符,再加上传统货币基金出现过极少数的流动性风险事件,无法应对银行等机构客户的大额赎回,转型已迫在眉睫。
2017年10月份,相关政策提升了采用“摊余成本法”的门槛。此后数月间,市场停发新的传统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
与“摊余成本法”相对应的是“浮动净值法”,每日根据市场情况来计算投资产品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收益。由于市场行情每天都会变化,“浮动净值法”下货币基金净值就会存在波动,碰到运气不好,买了还会跌。
“躺赚”的旧格局要被打破了,口袋里闲钱该往哪投呢?
别慌,这份投资建议请收好
本金不多,又不愿花太多心思盯盘,对于这类投资者,该如何决策?
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有两个选择:
1、存银行。
大家都知道,存款有息,可一存就是死期,活期利息又太低,咋办?
别急,现在有的银行推出了按时计息存款产品,存满三个月按三个月档计算利息,存满一年按一年计算利息,在保证随时提取的基础上还能有较高收益率,是货币基金的有效替代产品。
还有的银行推出了结构性存款,虽然收益可浮动,但本金绝对安全,缺点是流动性差点,需要持有到期。
2、买政府债券。
国债地方债,国债和地方债安全、收益稳定,缺点是难以及时变现。
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选择范围就宽了些:
可以考虑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一元就可以买,流动性和收益率都不错,风险则与其挂钩的资产相关,如果是债券、银行票据,安全性相对较高;如果是股票、未上市公司股权,则风险相对大些,收益也更高。此外,还有企业债券、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等资产可投。
说一千道一万,在资管新规“一盘棋”架构下,银行理财、短期理财基金以及货币基金等“躺赢”已成往事,都会随着市场价格起伏波动。投资者要了解自己所投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ID:jjrbwx)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