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 16:25:08 来源:搜狐
在浙江省璀璨的文化瑰宝中,东阳木雕以其无与伦比的雕刻技艺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脱颖而出,成为传承千年地域文化、历史底蕴与审美哲学的典范。它不仅是东阳市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东方美学智慧与卓越工匠精神的集中展现。随着新时代的浪潮涌动,为持续焕发东阳木雕的文化生命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赴“杭禾婺处”四市五地“访浙派工匠,研共富之路”实践服务团 ,于9月6日深入东阳腹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调研活动,旨在深度挖掘东阳木雕的文化内涵,探索其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新角色与新使命。
一、匠心对话:王向东谈东阳木雕的传承与创新
首先,实践服务团前往王向东木雕工作室,与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第三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向东老师进行了深度交谈。其中,王大师围绕工匠传承,东阳木雕文化的历史,引导大家对东阳木雕文化进行溯源,通过对东阳木雕的历史文物,文献资料,以及东阳木雕所蕴含的独特构造,王大师向队员阐释了何为东阳木雕。随后,在明确了木雕文化的产生依赖于东阳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后,队员提出了有关东阳木雕文化如何接续在中国发展,茁壮成长,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相关问题。东阳木雕的传承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王大师从三个方面表达了对东阳木雕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溯源木雕,文化深掘。
在跟随王向东老师追溯木雕之源的过程中,实践服务团深入挖掘木雕文化内涵,发现东阳木雕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文化的传承。王向东大师倡导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引,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木雕技艺,鼓励队员跳出传统框架,探索木雕艺术的无限可能。
在他看来,木雕不应仅限于家具等常规形式,而应作为一个化妆品,融入到各个产品中。比如,木制墨屏不仅实用,更可融入木雕艺术,既防墨干又添雅致;奖杯亦可运用木雕技艺,既表彰功绩又彰显艺术价值。这种跨界融合,正是木雕工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王大师强调,木雕艺术需与时俱进,勇于变化,打破思维定式,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确保非遗文化的永续传承。只有这样,东阳木雕才能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法律护航,非遗新篇。
实践服务团队关注到《非物质遗产保护法》已实施13年未有大变,遂向王向东老师请教其适用性。王老师深谙法律精髓,指出原法侧重保护非遗原貌,对后续弘扬与发展考量不足。如今,时代变迁,木雕等非遗技艺面临传承瓶颈,传统方法已难适应新需求,比如到外国参展时,木雕文化传播效果不佳。因此,王老师呼吁法律应与时俱进,更新迭代,为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木雕文化的繁荣与存续,亟需中国智造的赋能,以实现其全球传播的愿景。今年三中全会重申了构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性,王向东老师洞见木雕文化国际化的核心动力——经济外贸的强劲驱动。他指出,唯有通过“中国智造”,让木雕产品精准对接国际市场需求,让外国人在日常使用中亲身体验木雕工艺之美,木雕文化方能跨越国界,深入人心。
正如手机成为全球通用语言,其成功在于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木雕文化亦需如此,需企业家们潜心研发,不断创新,使产品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国际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如此,木雕文化“走出去”的宏伟蓝图,必将指日可待。
寄语青年,匠心传承
最后,王向东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实践服务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大学的学习,也因像木雕工匠一样,严苛专注,方能在学业上越走越远。百年匠心,经久不衰,正是有王向东老师,这样的匠人,木雕文化才能如此不断发展。
二、匠魂漫步:东阳木雕工坊里的时光雕琢与创意绽放
随后,实践服务团一行深入探访了邻近的东阳木雕艺术工坊,这不仅是技艺的殿堂,更是匠心独运的现场展示。工匠们端坐在古朴的板凳之上,手执木凿与锉削工具,全神贯注地雕琢着每一幅木雕巨制,细致入微的笔触间,流淌着东阳木雕独有的韵味与风华。团队成员们有幸亲身体验了这一创作过程,通过亲手尝试雕刻松树的苍劲之姿,不仅深刻感受到了木雕艺术背后所蕴含的艰辛与挑战,更在工匠师傅们的耐心指导下,逐步解锁了雕刻的奥秘,学会了如何巧妙运用力度与技巧,让每一刀一凿都蕴含着生命与故事。
继而,一行人步入作品陈列厅,王大师亲自引领,展示了他匠心独运的创新之作——从限量版茅台酒的精美包装盒到荣誉满满的颁奖奖牌,每一件作品都巧妙融合了东阳木雕的精湛技艺与现代设计的时尚元素,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更在实用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展现了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的无限活力与创造力。此外,展厅内还陈列着众多蕴含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作品,如“三阳开泰”雕刻三只山羊,寓意吉祥如意,“万象更新”刻画了几只大象,象征时代变迁中的勃勃生机,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化寓意和精湛的雕刻技艺,让每一位参观者都深刻感受到了东阳木雕工匠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与深远意义。
三、史韵匠心:东阳博物馆探秘工匠精神的千年传承与新时代回响
之后,团队成员驱车前往了东阳博物馆,继续更深刻地感受了工匠精神的历史沿革发展。
自明清时期,手工业从家庭副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以建筑木雕、竹编、火腿腌制、泥瓦作、木作、石作及纺织为主的百工队伍。一代代东阳匠人在众多手工领域成为身怀绝技的大师。
在馆内,团队成员亲眼目睹了古代工匠遗留下的各式器具,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匠人的心血,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让人深切体会到了那份源自远古的匠心独运与非凡魅力。巧夺天工的古代木雕艺术展示,更是彰显了古代人民超凡的智慧与创造力,让人感受到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工匠精神如何如同不竭之泉,持续流淌,焕发着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此番参观,让工匠精神的精髓在每个团队成员的心中生根发芽。
这次实践时间虽不长,但成员们对东阳木雕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于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而言,都是一次难忘的成长经历。团队成员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更在采访调研的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未来,团队将继续为东阳的木雕产业找寻新的发展机遇,为乡村振兴贡献新生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