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2 11:02:45 来源: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9月7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份绿色债券框架,并宣布将在今年10月正式发行疫情复苏绿色债券,总计发放规模将达2500亿欧元。然而,截至目前,欧盟绿色债券标准却迟迟没能推出,业内普遍认为,欧盟“仓促”发行绿色债券很可能无法满足欧盟自身制定的投资准则。
(文丨本报记者 李丽旻)
拟借绿债推动经济复苏
欧盟表示,绿色债券的发行是欧盟疫情后经济复苏计划的重要一步。此前,欧盟曾提出投资8000亿欧元用于复苏经济,这意味着,绿色债券一旦发行,总金额约占总投资额的1/3左右。同时,欧盟指出,此次绿色债券不仅会利用拍卖活动发放,更会同时与各大银行合作,自今年9月15日起发行短期债券。
欧盟委员会指出,欧盟绿色投资框架的发布为对绿色债券感兴趣的投资者提供了信心。根据框架内容,欧盟计划将绿色债券筹集的资金分配给绿色项目,欧盟委员会也会及时报告获得融资的项目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欧盟委员会预算专员Johannes Hahn在9月7日举行的媒体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内,欧盟的资金支持计划没有改变,欧盟将利用长期债券融资所得的800亿欧元促进今年欧盟的经济复苏活动。根据目前的发行日程,欧盟委员会将每月举行一次债券拍卖以及一次银行合作发行。
多家金融机构表示,对于欧盟发行绿色债券颇为看好。美国银行欧洲利率策略主管Sphia Salim表示,今年内,欧盟绿色债券的表现甚至可能将优于法国、荷兰等国的主权债券。她预测称,绿色债券的回报率很可能会比欧盟传统债券高出3-5个基点,最大的溢价很可能会集中在10年至20年期债券。
债券标准仍未确定
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绿色债券总发行规模已超过万亿欧元,而其中大多数都来自于欧洲国家。据了解,目前英国、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都已经陆续发布了国家绿色债券。9月7日,西班牙绿色债券首日发售数据显示,市场对绿色债券的需求达到了600亿欧元,超出此前预期。而在9月8日,德国也宣布发售10年期绿色债券,成为了最新一个发行绿色债券的国家。
Johannes Hahn指出:“在今年到2026年期间,欧盟发行2500亿欧元绿色债券的计划实施后,欧盟将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方。这一举措将是欧盟兑现可持续发展承诺的方式,也是欧盟可持续金融置于欧盟经济复苏前沿的努力。”
不过,虽然欧盟将在10月发行绿色债券,但届时欧盟绿色债券标准却仍然“没有着落”。据Johannes Hahn透露,欧盟绿色债券标准要想实施,需要经过各成员国以及欧洲议会通过,这一流程大概率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在欧盟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实施前,欧盟委员会称,此次发行的绿色债券将遵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发布的准则,同时也将由意见提供商Vigeo Eiris进行评估。
欧盟媒体《欧盟观察者》撰文称,虽然欧盟的目标是为“各国政府和公司确立绿色债券以及用于大型可持续项目融资的黄金准则”,但实际上欧盟只是依照着现行绿色债券模式募集资金,其新的目标恐难以实现。
此外,业内评级机构也发布观点称,鉴于欧盟绿色债券标准是以欧盟为中心,除非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分类法一致或明确相互对应,否则欧盟很难将其债券标准推广至全球。
“仓促”发债融资引发业界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官员已经证实,根据目前制定的欧盟绿色债券标准,不会将天然气、核能纳入进绿色项目范畴。但按照欧盟绿色债券现遵守的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准则,绿色债券仍能够应用于天然气发电、供热以及核电等能源项目。此前,国际能源署也曾表示,尽管新建天然气项目与全球气候目标并不相称,但绿色债券仍被用于天然气项目融资。
对此,《欧盟观察者》指出,按照目前的市场标准,大型能源供应商,甚至是天然气和石油公司,都可能会利用绿色债券为风能或太阳能项目融资,同时保持甚至增加对化石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如果欧盟在今年10月就开始发行绿色债券,这意味着欧盟将在立法机构、成员国尚未实际批准绿色债券框架的情况下开始融资,欧盟此轮绿色债券的发行很可能达不到欧盟自身公布的绿色债券投资准则。在缺乏正式立法框架的情况下“仓促”募集资金,欧盟很可能难以确保绿色债券所得融资真正进入到绿色领域,甚至可能导致欧盟地区转而更加依赖化石能源。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编辑 | 李慧颖
见习编辑 | 李泽民
推荐阅读
全面走向井下换热,河北地热供暖找到出路了?
独家 | “煤电顶牛”矛盾再升级
欠账不补,煤矿安全难有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