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8 18:53:44 来源:有基有债
任何一个策略都是基于正股的,离开正股,可转债的低利率,是没有投资价值的。持有到期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可转债投资总原则:两个关键点,这是凌驾于任何一种策略之上的。
一,两个关键点
1,价格低
低价格,不能直接用数值来衡量,在不同的策略里,价格低的概念完全不同。
比如说,低价策略里,100元以下,就算低价。双低和优质股策略里,120元,也可能是低价。小盘策略里,130元,也可能是低价。折价策略里,160元,也可能是低价。
2,要分散
根据资金量大小,持有20~30支可转债。若遇到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比如单支转债跌幅巨大或者退市,对总资产的影响会比较小。
-----------
二,8种投资策略
1,打新策略
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有新可转债发行,都应该积极参与打新。按照现在的中签率,单账户,年打新收益,约1000-3000元。
只有在行情很差时,新债上市即破发,才需要停止打新。
2, 低价策略
只持有100元以下的转债,就是低价策略
转债价格跌到100元以下,说明股价已经下跌很多,这时候就当债券持有了。持有到期,可以获得年化约3~4%的收益率,中间几年还可能提前兑现收益,比如100~130元卖出可转债。
同时持有价格低的20支以上可转债,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如1个月)后轮动,就是常说的低价转债摊大饼策略,非常安全,但收益率不高。
同时,在低价策略里,还包含了其他一些策略,如
下修博弈:如果遇到下调转股价的情况,转债价格就会上升。
回售博弈:在转债存续期的最后两年,投资者有权以面值价格卖还给上市公司,如果买入价格低于100元,就会有收益。
特点:非常熬人,已经是债券属性了,平均下来,大概可以获得类似债券基金,或者固收 的收益,更适合熊市。
要减少关注,用时间换空间,最多就是持有到期。
3,高息策略
按照到期收益率,从高到低排序,持有前20支,或者到期收益率大于3%的可转债,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如1个月)后轮动,就称为高息策略。
高息策略与低价策略,有一些重叠,有些转债,到期赎回价格很高,如130元,即使价格110元的转债,也可能进入高息策略名单。
4, 双低策略/ 三低策略
双低值=可转债价格 溢价率*100
把所有可转债的双低值从低到高排序,选取数值较低的一批可转债(20支)作为投资对象,并在一定时间间隔(1~3个月)之后进行轮动。
轮动:卖出持仓中不符合双低条件的可转债,并买入新的符合条件的可转债。
双低的定义为:双低值<130(<120更好,和市场行情相关)。
双低可转债轮动,作为一种稳健的投资策略,非常适合上班族,或者不盯盘的投资者。
** 三低策略: 低价格,低溢价率,低正股(股价在低位)
在双低可转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去除最近一年来,正股价格涨幅超过50%(100%)的可转债。主要是避开正股有大幅下跌预期的可转债。
5,好行业、高成长、优质股策略
热门行业,如:科技(芯片,5G,通讯,软件,电子,新能源)、医药(医疗)、消费等
正股业绩好、成长性好。好行业的优质转债,一直享受着高溢价率,很难进入低价或双低策略名单。
大牛股的转债,很难用双低策略捕捉到,需要选择合适的股价位置,分散配置110~120元之间的可转债。
6, 小盘策略
正股是小盘股,对应的转债也是小盘转债,小盘股波动大,小盘转债自然成为短线投资的首选。
另外,在股市走弱的特殊时期,部分小盘转债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Yao)。
可通过潜伏剩余规模2亿或者更少的可转债,获取较高的投机收益。
7,转债配售
可转债打新的中签率很低,很多投资者就开始通过持有正股的方式,获配新发行的可转债,这种方法就叫可转债抢权配售或者配债。
实践证明,行情不好时,这种方法是亏钱的,主要在于正股下跌的风险。大部分配售转债正股的安全垫,只有2%,只要正股下跌2%,就已经亏钱了。
成功概率大的转债配售,需要找那些安全垫大于8%(至少>6%)的正股参与。而且需要大盘行情配合,难度较大,初学者就不要参与了。
8,折价套利
如果持有相应的股票,转债折价当天,卖出股票,买入同样金额的可转债,并立即转股,可以降低持仓成本。
如果没持有股票,买入转债,当天转股之后,要等第2天才能卖出股票,就需要承担次日股票下跌的风险。
成功的折价套利,需要持有正股。
还有一种方法,买入折价转债,但是不转股,等待行情自然修复,同样需要行情的配合。若遇到下跌,亏损很大,初学者不要参与。
个人观点,综合来看:打新、双低、高息、小盘、优质股、低价,使用较多,折价和配售,使用较少。
更多时间是,几种策略叠加使用。但是,一定要注意分散,分散风险,是长期稳健获利的基础。
本文仅供参考,并非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