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7 14:58:56 来源:Cardcounters
劣迹斑斑的美国三大评级机构:
《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曾说过:“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
目前世界信用评级业务已经从企业和金融机构评级、证券评级、保险公司支付能力评级发展到了国家主权信用评级。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对于一个国家政府的举债和偿债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穆迪公司
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
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在国际信用评级市场形成垄断地位,保持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好几十年且至今无人撼动。
其中,穆迪和标准普尔是美国公司,而惠誉则是有法国背景的公司,但是这三大评级机构都是由美国公司控股,其背后都是受美国这个世界大国控制。
惠誉公司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1975年开始认可穆迪、标普、惠誉三家公司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并规定外国筹资者在美国金融市场融资时,必须接受上述评级公司的评估,由此确立了三大机构的垄断地位。
三大评级机构的权威性和规模确定了他们的垄断地位(美国政府授予其垄断经营权其极力庇护),使其成为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所向披靡的利器,为美国获取利益摇旗呐喊,呼风唤雨,成为美国摧毁其他国家金融市场甚至是整个经济的核武器。
标普公司
制造危机还是警示风险: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服务性机构,评级机构的主要作用是警示风险,但这三大机构往往对风险视而不见,反而成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
金融评级机构应该要发挥的两个作用是客观警示风险,消除信息的不对称;还有就是及时地提示风险,避免危机发生。但是,现实上,却是恰恰相反的。
在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破产,当时的美国银行的金融衍生品的不良投资高达23万亿美元,但三大评级机构都未曾降低美国银行的信誉等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这三大国际评级及机构也未曾发出任何警告。
欧债危机爆发前,这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也未能提前预警。
希腊长期“技术操作修饰”其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这些评级机构对此也是“毫无知觉”,并一直给予其高评级。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故意为之。
2009年12月,首先是标普将希腊信用展望级别降至负面。次日,惠誉国际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 ”。14天后,穆迪则将希腊短期主权信用等级由A-1下调至A-2级。至此,希腊债务危机开始爆发。
在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不久后,其他欧洲国家也迅速成为三大巨头下调评级的目标。2010年4月底,标准普尔将葡萄牙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 降到A-。
2010年5月初,穆迪将葡萄牙Aa2级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2010年5月底,惠誉宣布将西班牙的主权评级从AAA级下调至AA 级。由此,希腊债务危机开始向欧洲债务危机发展。
实际上,三大评级机构通常只是在危机爆发后,或者是在世人皆知的风险急速之时匆忙应对、降级过激,从而加剧了危机的破坏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穆迪在11月28日至12月11日的两个星期时间内,连续多次下调韩国外汇债券和票据的评级,导致韩元兑美元汇率暴跌、股市一落千丈、中型企业不断倒闭,最终引发全面金融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从希腊蔓延至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每次危机都是由那三家国际评级机构的降级拉开序幕。
每次危机前三大评级机构都选择在相关国偿债高峰到来之前宣布降级决定,导致这些国家的市场筹资成本骤升,甚至面临债务市场的突然关闭。
说白了还是利益驱动:
从2009年底至2011年,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将主要精力放在欧债问题上,并采取协同作战、轮番降级的方式,将欧洲债务危机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上一轮的欧债危机里,三大评级机构总是选择在这些国家偿债高峰到来之前发布危机警示、降低信用等级,从而引发市场恐慌,从而大幅增加相关国家的筹资成本。
在这一过程中,国际评级公司和华尔街对冲基金之间存在密切的战术配合。在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后不久的2010年2月,华尔街对冲基金就举行了做空欧元的盛宴,定下了“空欧元、多美元”的策略,合力逼迫欧元对美元大幅贬值。
当时的欧元兑美元走势图
正是得益于欧债危机的间歇性喷发,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后始终被投资者视为最后的“安全港”。
从而驱使全球资金在金融危机后仍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帮助美国支撑其美债的低利率,因此避免了美国融资链条的突然性断裂。
当前美国面临的超级通胀压力之下,美联储也开启了快速的加息步伐。
由于疫情以及俄乌冲突造成的欧洲能源危机也冲击欧洲经济,在这场血雨腥风之下,下一个倒霉的欧盟国家会是哪一个?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