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4 13:58:31 来源:光明网
3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补短板增后劲和经济稳定增长。
国务院常务会议接连公布五项举措,督促各地用好政府债券,尽快发力。
用好债券,扩大投资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发展面临新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是带动消费扩大内需、促就业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按照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3.65万亿元。为加强周期性调节,去年底已依法提前下达1.46万亿元。下一步:
一要抓紧下达剩余专项债额度,向偿债能力强、项目多储备足的地区倾斜。去年提前下达的额度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
二要更好发挥专项债效能。坚持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加大惠民生、补短板等领域投资,支持新基建等增后劲、上水平项目建设。合理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在重点用于交通、能源、生态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基础上,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共服务等项目。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加快项目开工和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要用改革的举措、市场的办法,发挥专项债“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支持民营企业投资。
四要加强资金管理,防止沉淀闲置,严禁违规兴建楼堂馆所、形象工程。
五要统筹把握国债、地方债发行,保持合理国库资金规模,保障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和惠民生所需财力,防范债务风险。鼓励境外中长期资金购买国债,落实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金融系统要加强配合,保障国债有序发行,支持项目建设融资。
应对压力,政策利器
国际风云变幻,经济压力犹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经成为稳定投资的利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全厚说,地方政府在开工建设有一定现金流的项目,但手头又缺钱的时候,可以在市场上发售专项债券支持这些项目的建设。例如,收费公路可以通过收费形成现金流、棚户区改造项目可以通过土地一级开发和商业性开发收入形成现金流等。
从项目选择来看,专项债券资金主要用于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老百姓期盼、早晚要干的实体类政府投资项目。例如,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民生短板工程,以及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项目。
赵全厚说,要优先支持这些领域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同时,通过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提升全社会的投资热情,有效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财政部一再督促各地,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做深做细专项债券项目储备,用好用足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优化专项债券投向领域,严格资金使用监管,不撒“胡椒面”,重点支持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扩大有效投资。
财政部要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当提高使用集中度,向项目准备充分地区倾斜,并加快债券发行使用,对违规使用专项债券的地区实施扣减新增限额、暂停发行使用、收回闲置资金等处罚。
各地行动迅速。广东省近日组织发行新增专项债券744.1亿元,其中广东地区发行502.1亿元、深圳市发行242亿元,完成2022年提前下达专项债券1759亿元全部发行,筹集的专项债券资金拨付市县使用,全部投向国家明确的重点领域,推动尽快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四两拨千斤”。其中的282.7亿元,作为48个重大项目的资本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粤东城际铁路等新建项目迅速开工,继续支持白云机场三期、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穗莞深城际轨道等工程加快建设使用。
“一竿子插到底”。资金到手,广东实施穿透式监测,逐个地区、逐个项目跟踪资金流转全过程,实时动态掌握项目建设状况、资金实际使用进度等情况。按月通报专项债券发行、资金拨付和实际支出进度,对进度靠后的地市或省直单位实施预警提示。
同时,严格发行项目准入门槛,实行分批次滚动发行匹配实际用款需求,避免资金“趴”在账上;要求限期办结额度分配下达、资金转贷拨付手续,推动资金尽快到位;探索设立专项债券专户管理,避免资金挤占挪用。
在山西,年内发行的第二批政府债券中,有8只新增专项债券150.36亿元,用于支持机场、高铁建设等。当地财政部门介绍,政府债券管理使用取得明显成效,规模稳中有增,投向精准有效,发行安排适度合理。
尽快发力。山西倒逼项目单位加快项目建设和债券资金使用;压实市县政府及省级主管部门主体责任,避免债券资金沉淀闲置,尽快形成有效投资。对专项债券资金下达项目单位12个月后仍未支出及其他闲置或违规使用的专项债券资金,统一收回并按程序调整用于其他急需资金的项目。
在山西,当地暂停不达标项目的专项债券后续发行,待达标后恢复发行;暂停处于最高预警区间的地区(部门)的专项债券发行,待整体支出进度达标后恢复发行。
来源: 国是直通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