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2 17:55:34 来源:ETF和LOF圈
圈小滕
三季度随着资管新规相关的配套细则落地,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有了明确的时间表,目前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的状态,虽然新规在边际上适当放松了口径,但最后时点的明确也预示了保本理财与短期产品最后终将退出的宿命。银行保本类的理财产品,一贯以来都很受到工薪阶层这一类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的保守投资者的喜爱,虽然收益率不算高,但胜在几乎没有亏钱的风险,收益马马虎虎能跑赢银行存款利率,就感觉也值了。但没有了保本理财,保守型的投资者怎么样才能赚到“安稳钱”呢?
大家首先肯定能想到的就是余额宝了,各种“宝”其实本质就是各个公募基金公司做的货币基金,里面资产配置大同小异,大部分是以债券和现金类资产为主。由于央行今年连续多次降准,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市场,受供求关系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大了,就会令货币市场上的各类资产,像同业存单啊、应收票据啊等等的收益率出现下降,导致各种“宝”的收益率也持续走低。刚刚看了一下余额宝现在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才2.52%,还比不过银行的三年定存利率,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招行存款利率
数据来源:招商银行官网
截至2018年三季度,余额宝资产规模及资产配置情况
数据来源:天弘基金,天天基金网整理
如果嫌弃货币基金收益率比较低,可以稍微接受一点点的波动的话,建议可以关注债券基金。债券基金80%以上的资金都要投资于债券资产。因为债券类资产的收益一般来说要高于现金类资产的收益,所以债基的收益率可能强于各种“宝”。但风险和收益是如影随形的。以前的货币基金按照成本摊余法来计算收益,净值大多数情况下都是1元,基本每天都会有收益,而债券基金因为要每天核算债券的估值,以此计算基金净值,所以净值会有小幅波动。如果债券基金投资了信用债,在目前形势下,偶尔爆个雷,不还本付息了,出现净值的损失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在目前“宽货币、紧信用”的格局下,我们不推荐信用债的配置,比较推荐配置利率债,比如国债,没有信用风险,不会到期兑付不了。
那么有没有一种债券,可以在吃到收益的同时把风险变得相对可控呢?答案是:有的——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利率债。特别是国债,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相较于信用债,像国债这样的利率债没有违约风险,安全性更高。而且今年以来,货币环境整体宽松,央妈还降过准,所以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不断创出新低,利好国债类基金的收益。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已经回落到了3.4%附近,相应的上证10年期国债指数收益高达8.24%,跟踪这一指数的债券ETF:十年国债(511260)近一年的收益率高达6.7%,其中票息收益大约是3.7%,剩下的3%就是利率下行带来的价格上涨收益了。
为什么降准会使国债收益率走低呢?因为一旦降准,银行不再那么缺钱了,银行手头宽松了,融资的需求下降,那么融资的成本就会下降,于是带动市场利率的下跌,债券的收益率也会随市场利率的下降而下降。所以,从下图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国债收益率整体呈现出一个持续下降的趋势,就是宽松货币政策结出的果。
数据来源:Wind
可能有些投资者一直有点懵圈,国债收益率下跌对投资国债的基金反而是利好呢?国债的到期收益下去了,怎么对应的基金的收益率反而蹭蹭蹭的上去了呢?这个事儿应该这样来解释,到期收益率下跌,对目前已经持有国债的人来说是有利的。国债收益率跟它的价格是呈负相关关系的。用个简单的公式来说明下就是,无论股票还是债券,其今天的价格*当前的市场利率都等于未来的现金流,对于股票而言,未来现金流相对难预测,但对于债券而言,一旦发行成功后,其未来现金流相对而言就是确定的了,所以当利率降低时,为了保持等式成立,价格就就要相应的上升。
从供求关系来看,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在货币宽松环境下,银行利率不断降低,相比之下,债券收益率更高,于是购买债券更具投资吸引力。因为这些老债券的收益率在这个时候比银行利率高,大家都去买,债券价格就被炒高了,收益率自然就降低了。
数据来源:国泰基金
为什么对已经持有国债的投资者来说才是利好呢?简单说就跟购物一样,在涨价前买的人,买到就是赚到。既然收益率和价格是负相关,收益率下跌对应的就是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的上涨带来的自然就是持有人的资产增值,涨价前买的人自然就能享受到这个福利了。所以对于一直配置国债的ETF基金来说,就可以笑一笑了。目前来看,货币政策暂时没有收紧的迹象,资金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状态,所以说投资国债的基金还会接着笑下去。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投资基金比直接购买标的债券要方便得多。买卖国债类ETF,就跟买卖股票的方法类似,只要有个股票账户就能操作,不用get债券交易的新技能。甚至所有的债券ETF,比如说十年国债(511260)还支持T 0的功能,交易手续费也大多都设为0了,也是非常实惠又方便!
今天就这样,白了个白~
风险提示:无论是股票ETF/LOF/分级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