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2 15:57:48 来源:坤鹏论
我不是任何人的主人,也不是任何人的仆人,这就是我的成就。——安德烈·科斯托拉尼
没想到,坤鹏论终究没有逃脱这轮大流感的魔爪,足足躺了三天半,才算缓了过来,也造成两天没有写文章,向各位老铁道声抱歉。
许多事情,都是在失去后方知其珍贵,健康就是其一,一旦失去它,再多的金钱、房子、物质都没了意义。
健康地活着,一切才皆有可能。
今天就来聊聊寿命这个话题。
还记得坤鹏论在《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如何开始价值投资之路》中做过统计,在价值投资大师中,高寿是个普遍现象,80多岁、90多岁,甚至还有100多岁的老寿星。
坤鹏论认为,这些大师之所以活得久,关键因素有三。
1.他们一直在深度思考,活到老学到老
2012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京都大学生理学教授——山中伸弥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称:深度思考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山中伸弥教授认为,大脑是身体每个机能的指挥中心,如果脑细胞充分活跃,必须有足够的能量和养分供给,身体机能会自动调动身体各部位可余能量向大脑集中,习惯性深度思考能有效缓解脂肪的局部富集。
因发现“大脑中的GPS”而获得2014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挪威生理学教授梅布里特及其丈夫爱德华,对此表示认同,他们认为,近半个世纪全球平均寿命增长超越了前十个世纪,这与信息爆炸促进大脑高速运转直接相关,越是人类发展指数高的国家,其国民平均寿命增长也越快。
另外,瑞典运动生理学家卡尔逊教授认为:机械性重复运动按千次单位计算,每增加一单位将明显导致心肌损伤和大脑钝化。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职业运动员晚年患老年痴呆症和各种心肌综合症的风险显著高于常人。
卡尔逊同时认为,脑力工作者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而我们看价值投资大师们,不管是巴菲特,芒格,还是格雷厄姆,彼得·林奇,他们无不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每天都在阅读和学习,而且还写了不少深度思考后的传世著作。
这里坤鹏论再次力荐一下写作这个美妙的事情。
写作,一可以整理自己的思想,即使开始的时候,只是你听到的,看到的思想;二可以锻炼自己的思想,因为一旦写下来,就不能光是自己脑子里面想,或是嘴上说那么简单的事,起码得有理有据,于是在写作过程中许多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想法,会被梳理得清晰起来;三可以不断延展自己的思想,在写作中因为要严谨,所以就会牵扯去许多过去不知道的东西,为了写好文章,就需要一边研究、一边思考,不断开辟出新的思想大陆。
坤鹏论甚至认为,写作与投资存在着非比寻常的关系。
会写作不一定都会投资,但他们肯定比常人更容易掌握投资的真谛。
而更加毋庸置疑的是,许多伟大的投资者会写作,而且一写就成了经典之作。
会清晰地写作,就表明会清楚地思考。
对冲基金Sellers Capital Fund创始人马克·塞勒尔在哈佛做演讲时,就曾对这个问题做了精彩的论断:
“看看巴菲特,他是商业世界里最杰出的写作者之一,他同时也是古往今来最好的投资家之一,这绝非偶然。如果你无法清晰地写作,我认为你也不能清楚地思考。如果不能清楚地思考,你就会陷入麻烦。很多人拥有天才般的智商,却不能清楚地思考问题,尽管他们心算就能得出债券或者期权的价格。”
享年93年的德国股神安德烈·科斯托拉尼,35岁时,就达到了事业顶峰,可以退休了。而就在没有任何挑战和烦忧的情况下,50岁时,他得到神经官能症,成天被沮丧所困扰。
后来,他听取了心理医生的建议,科斯托拉尼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个事业——财经记者和作家,自此,他一生共出版了13本国际畅销著作,并担当德国最著名的财经杂志《资本》的专栏作家,持续25年没有中断。
当然,要写作,最好是从实践中来,但这对于谁都是件困难的事,所以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大量阅读,“读一切可读之物”,这是写作之基础。
查理·芒格说:“没有大量的阅读,你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投资者。”确实,“一旦你停止了学习,整个世界将从你身旁呼啸而过。”
另外,人生而懒惰,思考同样存在惰性,必须要有外力逼迫自己,世间最强大外力的无外乎名和利,而求名最终还要落于利字,因此,拿出自己的钱财,逼自己思考,就是一种方式,也就是作投资。
投资的方式不少,但真正是老百姓可以轻易触摸,并且经过历史检验收益回报排名第一的,非股票莫属。
所以,坤鹏论提醒各位老铁,股票投资与长寿可能没有必然联系,但它却是能够逼人不断思考,最后让思考成为习惯的绝佳方法之一。
股票投资又分价值投资和技术投资两种,分别代表着长线投资和短线投资,前者考虑的因素不仅是股市本身,更多是思考判断股票背后的公司,而牵扯到公司就又要研究其所属领域、多年的经营状况、公司经营管理层等,而后者则专注于股市,可谓心无旁骛,从图表规律中发现机会,讲究快和准,相对来说,需要思考的机会远远少于前者,反而是很短时间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科斯托拉尼曾说过,职业投资者的工作,95%是在浪费时间,他们在阅读图表及营业报告,却忘记思考,但对投资者来说,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2.恐慌可以导致人体内生物核爆炸
价值投资可以长时间不看股市,而技术投资则需要无时无刻不盯盘。
人过于执着于某事,就会反被其累。
最先产生的便是焦虑。
近两年,中国人很焦虑,再加上自媒体无心或别有用心的煽乎,中国人集体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无法自拔。
焦虑其实是人类面临危险时的一种很自然的,常常也是必要的反应,而且地球上大多数动物都有焦虑的感觉,可以说,不焦虑的生物早就被自然淘汰掉了,所以焦虑有时也有助于动物和我们的生存。
人生在世,谁没有过焦虑,偶尔焦虑一下,甚至会成为前进的动力,不过焦虑过头就会成了焦虑症,搞不好危及生命,这是病,得治!
科学家专门给了界定焦虑症的六大症状,如果中了三个以上,基本就算是得了焦虑症。
坐卧不安,或感觉紧张和着急;容易疲劳;很难集中精力,大脑空白;易怒;肌肉紧张;睡眠不安(很难入睡,或睡眠质量很差)。焦虑使人们处在一种精神和肉体都容易受到突然的恐慌袭击的状态。心理学家对于恐慌有严格的定义:恐慌是断断续续的强烈的恐惧或不安,至少突然出现以下四种症状并在10分钟内达到顶峰:
心悸、心跳加重或加快;出汗;战栗或颤抖;感到呼吸困难或有类似反应;感到窒息;胸痛或不舒服;恶心或腹部难受;感到眩晕、摇晃、头昏眼花或昏厥;丧失现实感(感觉非现实),或人格解体(灵魂与自身脱离);担心失去控制或发疯;担心马上就要死;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的感觉)。我们恐慌时,体内产生大量肾上腺素,这些肾上腺素反过来又激发身体分泌一系列的酶,生物学家将这些酶描述为“串联系统”,很短的时间内,这些串联反应就可能将肾上腺素的效果放大10000万倍以上,立刻导致生物核爆炸,这连我们的发根都能感觉到。
我们的心跳开始加速、血压升高、浑身大汗淋漓,瞳孔开始放大。
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在199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笛卡尔的错误》的书,他宣称,身体对精神紧张的反应是那么强烈和持久,它能在肉体和精神之间产生一种反馈,这种反馈一旦形成,人们更难摆脱焦虑和恐慌的束缚,他把这叫做“身体标志”理论。
就在前些天的一个晚上,坤鹏论走在路上,突然前面有个人(后来确认是个精神病)转过身来大喊一声,因为离得最近,直接被吓得半死,浑身冷汗唰地一下冒了出来,心跳加速,心脏久久不能平稳,这就是真真切切的恐慌体验。
而且,焦虑和恐慌不仅大大伤害我们的健康,甚至还会扭曲处事的方式,它们有时还对我们的态度产生有趣的影响:当人们处于很大压力之下时,改变自己态度的倾向大大增加。
通常情况下,人们态度的改变需要经过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当处于巨大压力之下时,人们改变态度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因为面临巨大威胁时,任何人都必须做出快速反应。
行为金融学的翘楚罗伯特·希勒在1987年的调查表明,巨大的压力和恐慌会对人身体产生如何的影响。
1987年那场股灾的10月19日~23日,他分别给2000名个人投资者和1000名机构投资者发去了调查问卷,分别收回605份和284份。
他的调查显示,在10月19日那天,20.3%的个人投资者和43.1%的机构投资者体验到了恐慌症状,比如:“精神难以集中、发汗战栗、胸痛、烦躁和心跳加速。”
其中有一位叫做杰安娜·菲丹扎的经纪人,那天恰好戴着血压计和脉搏监视仪,因为她正在参加纽约医院和康奈尔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精神压力现象研究工作。
这个装置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杰安娜的血压,结果她的血压和脉搏波动和股票指数的走势几乎完全同步:股指跌的越凶,她的血压和脉搏上升得越厉害。
换句话说,价格下跌产生精神压力,精神压力引起态度迅速改变,这导致新的卖压,反过来又促使价格进一步下跌,产生血压升高、态度改变和价格下跌。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坤鹏论不推荐技术投资的原因之一,实在是有损健康,没有健康,再多的钱又有何用?
想想前面说的,恐慌所造成的人体内的生物核爆,试问,我们单薄的小身板又能承受几次?
3.以自己的资本满足自我需求
其实,人的诸多不顺心基本来自外部,比如:不被重用;受人排挤;小人使坏;众说纷纭的中年危机;自媒体不断渲染的阴谋论等,坤鹏论曾说过,适者生存,但适应往往挺难,就像公司老板喜欢听甜言蜜语,可有多少人能腆着脸厚颜无耻呢?
但是,只要人在江湖飘,行走社会中,谁又能躲得过,逃得脱,许多事情就跟晚上七点钟的新闻联播,不是换个台就能解决的。
而这些外界引发的负面情绪,长期积累就会跟慢性毒药一样,侵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
所以,人在世间,钱肯定不能缺,缺钱不仅生活品质差,同样也会有诸多烦恼,还要保证自己的情绪尽量少被外界污染,同时要逼迫自己活到老学到老,也只股票的价值投资一条路可选,正像科斯托拉尼所说:“不依赖任何人,以自己的资本满足自我需求,既不用工作,又不用对老板、客户卑躬屈膝,这样生活的人是真正的百万富翁。”
“人不一定要富有,但一定要独立”。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请您关注本头条号,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5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5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6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