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2 09:03:31 来源:乐居财经
【编者按】刚刚过去的2019,是纷繁变幻的一年:金融监管使融资问题成为悬在房企头上的一把利剑,有的开源节流、断臂求生;有的破产,被兼并收购;有的人事频繁变动;长租公寓则纷纷爆雷。当然,寒冬萧瑟中也出现一些新气象:房企抢滩大湾区,物业分拆上市,而跨界科技、寻找新赛道,都为行业带来了更多可能。乐居财经推出年度系列回顾——2019地产词典,本期关键词:融资创新。
乐居财经 曾树佳 发自北京
收紧的银根,让许多房企一次次体会到“囊中羞涩”的艰难。
今年一季度,国内房地产融资边际,出现了松动的迹象。那个时候,信托和海外债融资额快速增长,开发商忽遇“甘霖”,在土地市场上踊跃了起来。于是土拍热潮迭起,地块溢价率迅速提升。
但那只是一场短暂的“狂欢”。3月份,住建部提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种种信号,让房企意识到,松绑是有限度的,期待“大水漫灌”已不现实。
在调控的大基调下,房地产领域的资金流入,被加上了几层“防护罩”。私募资管计划、信贷、信托、境外发债等融资渠道,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这对于处在还债高峰期的房企来说,无疑是更大的挑战。
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房企到期的债券笔数205笔,到期债券总额达到3094.31亿元;12月,房企还将有25笔债券到期,金额共计355.1亿元。债务的压力之下,房企只能将“高周转”当成真金白银的护城河。但房地产是个资金沉淀量较大的领域,仅凭借高周转还远远不够,要想维持现金流,还要施展多样的融资术,挖掘创新的融资模式。
乐居财经观察发现,目前房地产行业,已形成了较为庞大的融资体系。其中包含约48个细项,既有银行贷款、非标融资,也有股权融资(IPO、增发等)、债权融资(公司债、企业债、私募债、中票等)、资产证券化等。这里面的多项“财技”,今年的房企都有涉足。
股权融资:IPO与配股
为了打通资本市场通道,许多中小房企纷纷赴港IPO。今年以来,德信中国、银城控股、中梁控股、天保集团、新力控股、景业名邦等先后登陆港交所,而海伦堡、奥山控股、万创国际、三巽控股、港龙地产、汇景控股、大唐地产等,则已经递交了招股书,但还在静候之中。
据乐居财经统计,今年在港上市的6家房企,总募集金额达86.79亿港元。虽相比于去年上市房企的募资额有所减少,但对于部分贴着“高负债、小规模”标签的主体来说,能够上市获取现金流,已能稍稍“解渴”。
股权融资的好处在于,既能筹钱输血,又能尽量避免影响到负债水平。IPO之外,增发股份、配股等融资方式,也进入了房企的视线。例如,今年以来,万科发行H股募资78.10亿港元,宝龙地产、华润置地则均采用新旧后新的方式,配股融资共达75亿港元。
海外债:利率高企仍受热捧
总体来看,股权融资在房地产的融资体量中并不占主导地位,房企的筹资重点,还是放在了债权融资。其中,除了以往较为常见的国内公司债、企业债之外,海外债也成为了开发商发力的对象。
根据克而瑞披露的数据,今年1-11月,房企境内外发债总量达6527.9亿元,而其中境外债发行规模就达4192.68亿元,占房企发行总额占比达到64.23%。在个别月份,房企发行的境外债甚至占比80%以上。
面对境内较大的融资阻力,即使面对的是高企的融资成本,房企也纷纷远涉海外筹资。在众多海外债中,利率达10%以上的不在少数,近期某家房企发行一笔2021年到期的美元优先票据,利率甚至高达14%。
永续债:一手借入一手偿还
永续债是企业发债类型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类别。由于满足一定的条件后,可以将永续债分类为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项,因此多家房企计划通过永续债,来达到补充现金流、降低负债率的目的。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中期,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永续债发行余额约为833亿元。其中,首开股份、蓝光发展、绿地控股、首创置业、华发股份等众多房企,都拥有单只金额较大的永续债券。
但永续债也存在风险,它的风险表现为“利率跳升”。如某家房企发行的永续票据就有以下条例:若发行人选择不赎回本期永续票据,则从第4个计息年度开始,票面利率调整为当期基准利率加上初始利差再加上300个基点。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及时清偿该类债务,房企的融资成本将会陡升,造成越来越大的财务压力。正因为此,年内房企“左手借入,右手还债”的现象时常出现。以华夏幸福为例,今年以来,其在借入多笔永续债的同时,也陆续清偿了65亿元的永续债。
资产证券化:提前变现现金流
借新还旧的逻辑,往往是为了维持现金流和去杠杆,但传统的融资渠道,显然还无法满足开发商的需求。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方式,为他们提供了另一种融资思路。
资产证券化可以把以后的资金,转变为目前的现金流;或是把现在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转化为可流通的资产,以此达到利润提前“变现”的目的。这种可以有效降低融资门槛、融资成本的形式,越来越受开发商的青睐。
据乐居财经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12家房企购房尾款ABS、应收账款ABS、供应链ABS等陆续通过审核,金额达到475亿元。在商业地产领域,也不乏资产证券化的追求者,如此前,招商房托基金就以5个商业物业为基础,筹备上市;而首创钜大也以奥特莱斯为底层资产,计划成立一项35.79亿元的资产支持证券计划。
尽管房企施展多元的融资手段,但在融资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它们仍面临着较高的再融资压力。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未提“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随后证监会放行首创置业、富力地产的H股发行,两者被视为银根放宽的信号,但后续融资环境的变化,还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