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0 19:55:22 来源:老顽童203H
美元
“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它的价格如何走下去,是下一个阶段最大的挑战。”10年前的2011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如此说道。
随着美国拜登政府疯狂大放水,如今美元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多个国家开始不约而同地抛售美债。
美国国债被抛售!美国国债
近些年来,美国和俄罗斯因为乌克兰问题,关系已经彻底僵化。即使美俄陆陆续续有进行一些接触,但对两国关系改善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作用。美国甚至借着这个机会加大对俄罗斯的打压,进而导致美俄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坐以待毙显然不是战斗民族的风格,俄罗斯直接选择对美国的“七寸”下手,而美国“七寸”就是美元。众所周知,二战之后,美国逐渐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而美元自然而然便成了世界货币体系的霸主。
美国如今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制裁,主要是因为美国手头上拥有“美元”这一张王牌,美国吃定了其他国家没有办法放弃使用美元。
警惕性满分的俄罗斯,深知美国随时有可能会利用美元,限制俄罗斯同其他国家进行交易,因此,俄罗斯近些年来一直在加快去美元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瓦解美元霸权。
其实在美国的制裁之下,俄罗斯在很多问题上已经同美国划清界限,俄罗斯去美元化也没有多大顾忌。2010年,俄罗斯大约持有1700亿美元资产,然而在今天,俄罗斯已经抛售了手头上94%的美债。
俄罗斯既然选择放弃美元资产,意味着俄罗斯同其他国家合作时,要主动避免使用美元结算,因此,俄罗斯主张同其他国家使用欧元或者人民币进行结算。从这一系列举动来看,俄罗斯已经铁了心要将去美元化进行到底。
或许有人会认为,俄罗斯大规模减持美债有可能会导致外汇周转不灵,但其实减持美元资产对俄罗斯来讲影响并不大,因为俄罗斯在放弃美元资产的同时,也在购买黄金等资产。另外,在去美元化这条道路上,俄罗斯不是在孤军奋战。
根据近些年的数据来看,外国投资者手里的美债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投资者也正在逐渐抛售美债,其中,中国的表现尤为明显。2011年7月,中国持有美债占比达到9.17%,这也是中国持有美债以来的最高值,但是目前中国持有美债占比仅为3.91%。
疫情期间,为了避免美元贬值给自身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中国在去年6月份至10月份,累计已经抛售300亿美债,英国等多个国家也采取了同中国一样的做法,如今美国的各大债主正在不同程度地减持美债。
就目前来看,全球各国减持美债或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去年11月份,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价值高达7.0536万亿美元,与10月份相比萎缩了148亿美元。
自去年2月份,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元达到7.2262万亿美元,之后全球便进入了大规模抛售美债的阶段。其实,当市场风险增高时,许多国家会通过购买美元资产来避险,但是如今许多国家却是选择抛售美债,可见美元的影响力已经有所下降。
当下美国眼看着大放水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阻碍美国经济恢复,因此美国便急于寻找其他国家接手美债,但是对世界各国来讲,如今购买美债很有可能是亏本的投资,世界各国自然不愿意接下这一烫手山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日前发行负利率国债引发了一场哄抢。
中国负利率国债遭哄抢?中国负利率国债
去年11月份,中国以欧元为币种发行了40亿欧元主权债券。2019年之前,中国叫停发行欧元主权债券,直到2019年中国才恢复发行欧元债券,而本次发行的欧元主权债券乃是2019年以来中国第二次发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本次发行债券过程中,首次实现发行负利率债券。其中债券主要分为5年期、10年期和15年期,但是5年期的收益率已经降至-0.152%。
从数据来看,在中国发行这部分债券之后,国际投资者踊跃购买该债券,单是订购金额就达到了发行金额的4.5倍,总订购金额近180亿元,可见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国债抱有很大信心。
那到底负利率债券具体是什么呢?本次中国发行债券中只有5年期的债券为负利率,如果此时你购买了这部分债券,意味着你5年后拿到的钱比你的本金还要少,也就是说不会有任何利息。
大部分人作出购买债券的各种行为主要是为了钱生钱,但为何在亏本的情况下,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购买中国国债呢?其实这主要同当前的国际环境有关。
受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大部分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进入经济下行阶段,而中国却走在经济复苏的前列,因此,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抱有很大信心。
其次,当前这场新冠疫情就像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跑道,所有人都不知道新冠疫情什么时候会结束。大家在这种情况下更多考虑的是让手头资产不要缩水,而不是升值。
另外,中国发行的债券信用评级较高,投资中国债券相比较投资其他国家债券风险更小,加上德国等多个国家也同样发行了负利率债券,购买中国国债还不用亏得太多。
综合多个因素,国际投资者最终还是选择购买中国负利率债券,自然而然,中国负利率债券则在国际上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
其实,中国如今发行的负利率债券受到国际投资者的追捧,也在变相地释放出一种信号,一场巨变已经悄无声息地到来。
一场巨变无声无息地来了一场巨变悄无声息地来了
近些年来,全球多个国家经济增速已经有所放缓,各个国家为了刺激经济选择大规模印钱。虽然人民手头上的钱变多了,但是这些钱却变得不是那么值钱。
另外,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贫富差距。其实,国家印出来的钱大部分都牢牢掌握在富人手里,这些富人大部分都将钱砸到了金融市场或者房地产行业,根本没有通过发展实体经济让这些钱流到老百姓手里,所以房价上涨等各种问题才会接连出现。就算老百姓一直在赚钱,也没有办法追赶房价上涨的速度。
除此之外,当前投资机会明显已经变少了,即使投资者从银行贷款也无法保证能够获得高收益,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创业,人们更愿意将手头上的钱放到银行里,所以各个国家不可避免的迈入负利率时代。
也就是说,负利率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世界经济将会发生一场巨变,部分行业有可能会陷入慢增长或者直接停止增长。
另外,国际投资者手头上的钱是有限的,因此在购买中国债券的同时,势必要减少购买其他国家债券,而目前国际投资者又普遍在减少购买美国国债。
美国自疫情发生以来,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全球利益,多次通过大放水,在全球范围内收割,但是美国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通货膨胀危机,而世界上各个国家为了避免受美元贬值影响,正在逐渐抽离美国债券市场,这释放出了美元地位逐渐变得衰弱的信号。面对这种境况,美国终于开始慌了。
美国为什么会慌?美国为什么会慌?
当下美国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不甚理想,美国想要维持各项经济刺激计划,必须要继续发行国债,但是在7月8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跌至1.25%,这是美国自2月份以来,美债收益率的最低值。另外,30年期的美债同样面临着,自2月份以来最严重的下跌,其他短期美债利率也有所下跌。
美债如今依旧保持正利率,投资者在购买美债之后仍然可以获得一定利润,但是随着美债利率不断下跌,美国投资者手头上能够拿到的利润就会越来越少,这样一来,美国的投资也会有所缩小,美债不再是香饽饽。
从现实情况来看,各国面对美债利率不断下跌,纷纷做出了抛售美债的行动。截至目前,中国依旧是美国海外美债第二持有国,但是中国近些年来抛售了大量美债,中国的这一行为也让美国彻底慌了,随后美国主动放低姿态同中国对话。
当前美国经济发展相当不理想,美国多年来采取了大量刺激政策,导致美国出现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美国身上背负的债务不断飙升。
中国如果选择购入美债,意味着美国可以从中国获得更多资金,投资到国内各大行业,但是由于美元贬值,中国等多个国家正在陆续抛售美债,显然,美债规避风险的能力正在下降。
从各个方面来看,美元在货币体系中呼风唤雨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虽然美元依旧是霸主,但是美元霸权体系已经有所瓦解。
一旦美元没有办法维持霸主地位,暂且不提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多少损失,但是美国的霸主地位就已经保不住了,所以美国才会如此慌张,迫切地希望让中国能够接手更多美债,那么如果中国继续抛售美债,又会带来多大地影响呢?
此前,中国手头上持有的美债大约达到了1.13万亿美元,后来中国抛售104亿美债和减持75亿美元之后,中国的美债持有规模已经降至1.1万亿美元。如果中国短时间内将手头上这些美债全部都抛出去,势必会加剧各国对美国违约的担忧。
国际市场在对美债失去信心之后,会跟随中国的脚步继续大量抛售美债,这将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而美国金融市场又同世界金融市场紧紧相连,世界各国势必会受到一定波及。
另外,美债是世界上信誉最好的国债,如果中国选择抛售美债,意味着中国不认可美债的信誉,相当于向世界各国释放出美国有可能违约的信号。这样世界各国抛售的美债只能在市场上漂浮不定,无奈之下美联储只能自己站出来购买这些美债,到时不止美国出现通货膨胀危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因此,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债有可能会带来两败俱伤的结果,所以中国没有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美债抛售。
对中国而言,保证外汇在市场顺利出入是我国稳定汇率的一大工具,也有利于我国规避外部风险。
当下全球各国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美国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会做出违约的行为,但是就目前来看,美国极不可能采取这种做法。此前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已经抛售了手头上大部分美债,美国也没有选择当一个老赖。
美国想要保证美元继续在金融领域处于霸主地位,必须要保障美元信用,这也就决定了美国需要按时偿还其他国家债务。除此之外,当前美联储和美国国内投资者持有美债规模远远超过中国等其他国家,如果美国选择赖账,相当于是不还自己人钱,到时候不用其他国家表达不满,美国国内自然就会先乱起来了。
“若美国倒下了,谁也别想好过,亚洲可能会出现储备货币。” 10年后的2021年,基辛格如此说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