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8 18:54:53 来源:人人保代缴社保
业内人士:存20年或可拿57万
“如果我按照上限每年支付12000元,20年后退休能得到多少 ”此前,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的胡斌化名提出了这个问题。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关注“个人养老金”这个话题,但他们最关心的是“退休后能拿到多少钱 ”
正如胡斌所说,他目前40岁。假设他每年支付1.2万元的个人养老金,“我60岁退休时,我的本金将支付24万元。在24万元的基础上,我能挣多少 我能战胜通货膨胀吗 ”
与社保基金年化收入相比,缴纳20年后可获得57万元
“个人养老金制度与中国现行的基本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和企业年金制度养老金制度形成了良好的联系。”
在中国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中,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一般由个人和企业通过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政府的其他形式提供资金,具有一定的行业强制性;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第三个支柱是个人养老金,由个人提供。完善三大支柱,完善个人养老金资金来源。
“坦率地说,这是我们五险一金日常支付中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是除企业年金之外的第三种养老金方式,由个人自愿支付和参与。”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然后使用支付的个人养老金在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或其依法委托的销售渠道购买理财产品,并承担相应风险。
对于人们关心的“退休后20年能拿到多少钱”知情人坦言,它要求胡斌在开户时选择哪种财务管理方式。
意见指出,个人养老基金账户中的资金用于购买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符合银行理财要求的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理财产品,以及其他操作安全、到期稳定、目标规范、长期保存的理财产品。参与者可以独立选择。
“如果你选择购买公募基金养老金产品,他们会在早期阶段选择更多的股权资产进行配置,因此理论收益率相对较高。”刘勇向时报财经表示,公募基金的养老金产品采用“动态资产配置的下降曲线模型”,“根据生命周期的概念,随着目标日期的临近,养老金目标基金的存量将逐渐减少,早期可能达到60%,后期仅为10%。”
银河证券根据2022年初的一组研究数据,自2021年底以来,开放式基金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6.60%、10.19%上证综指,和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在三年期6.85%中平均增加6.85%、4.10%。
据统计,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于2001年9月21日成立,这意味着偏股型基金中的年化收益率在过去20年中可以达到16.60%。
一位证券公司金融工程研究员为时报金融计算了一个账户。即使将偏股型基金中的年化收益率降低到15%,也有人说,“在20年内,在最好的情况下,你支付的24万元本金可以增加到132.7万元。当然,这只是模型的假设。由于养老基金有一个下降曲线模型,它不可能购买所有的权益资产。很难说它最终能否达到这个收入规模。”
刘勇表示,由于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风险由参与者自己承担,“追求长期绝对收益的养老金基本风险偏好基本稳定,很难获得偏股型基金那样的收益率。如果假设社保基金的收益率,则相对接近。”
事实上,从2001年到2019年,公募基金助力社保基金的年化投资回报率也达到了8.15%。
一家证券公司的金融工程研究员告诉《泰晤士报财经》,假设每年的投资回报率约为社保基金的8%,每年支付1.2万元的个人养老金,20年的金额可以达到57.3万元。“社保基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与个人养老基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媲美,因此,根据其回报率做出假设是相对客观的。假设个人养老金每年12000元,按4%年化收益率%支付20年后可以达到36.5万元。”他还表示,如果支付30年,退休时的总金额将更高。
对于胡斌的问题,“这与从银行或公募基金购买养老金产品有什么区别 ”?
刘勇表示,唯一的区别是可以有税收优惠,“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会在下一阶段得到改善。”
重点支持未来的政策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然而,第三支柱的发展还不够规范,尤其是个人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使得居民缺乏养老保险投资渠道来获得稳定、充足的收入。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在中国日益严重,政府支出难以弥补快速增长的养老金缺口。为了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支付,养老金负担的重点将逐步从国家转移到个人,个人养老金制度需要进一步发展。
丁伟化名在汽车4S店做销售有实际问题。在从他们的月收入中扣除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和儿童教育费用后,“只剩下基本生活费了。我甚至戒烟了。我哪里有钱参加个人养老金 ”
根据统计局数据,2021,中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其中城乡居民分别为47412元和18931元。意见提出参保人员个人养老金支付上限为每年12000元。
海银研究院认为,从收入角度来看,短期居民参与的数量和强度可能远低于理论上限。
东吴证券研报估计,个人养老金对中产阶级更有吸引力。“以上海为例,月税前收入在1万元至5.8万元之间的人群的年税收优惠/年税前收入的比例超过平均水平0.53%,有望成为支付的主力军。”
意见提到支持参保人员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依法对个人养老金进行税收征管。
根据统计局数据,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起征点提到5000元后,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人数约为6512万。
海银研究院认为,如果采用目前流行的扣除方法,享受税收优惠的人数将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改进税收优惠政策,如晋升税收递延,尽可能照顾更多的人,以提高居民参与个人养老金的积极性。”
丁伟还有一个疑问。他担心“退休后如何领取个人养老金 ”
意见指出,当参与“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人收到养老金时,有几种情况,“在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年龄,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出国海外定居或者有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况的,经信息平台核实领取条件后,可以按月、分期或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接收方式一经确定,不得变更。领取个人养老金时,应将个人养老金从个人养老基金账户转入您的社保卡银行账户。"
此外,参与者死亡后,其个人养老基金账户中的资产可以继承。
事实上,丁伟和胡斌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在未来的支付过程中,家庭发生了变化。你能从个人养老金账户中取钱吗 ”“如果付款过程中出现了中断,我以后能补交吗 ”“离婚后,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钱应该分开吗 ”
小编分享:
什么是个人养老金账户呢?
随着政策的出台,国家的意图非常明显!
我也查阅了相关资料,解释如下!
目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但新人口正在减少许多年轻人甚至不想结婚。许多州正在修订退休政策并推迟退休年龄。
所有这些都指向了一个严峻的现实:人口老龄化随着形势的加剧,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养老金账户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候无法持有。
因此,在政策层面,国家给予了积极的引导和期望:希望所有的朋友都采取自愿的形式,从现在的工资中为自己将来存点钱。
个人养老金运营的顶层设计
面向对象:参加城镇职工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
问:目前尚不清楚灵活就业群体和退休人员是否可以购买。
付款金额:每年最高12000元
问题1:为什么上限是12000 我想多付钱,可以吗 ?
根据目前的政策,我们不能支付更多,因为它对个人有税收优惠。
如果不设定上限,它将成为高收入人群的避税工具!这不符合我们共同富裕的基本战略!至于退休后是否支付资本利得税这笔钱,也不确定。
我不认为这个国家的城乡居民年人均养老金大约是12000,但我不认为大约是250000的2021。
问题2:对于符合要求的人来说,这是强制性的吗?
自愿付款!
存入账户的钱是如何运作的? 如何得到它 ?
第一步是市场化经营封闭式管理。
根据目前的解释,除非到约定的收集时间,否则不能在中间取出它,这相当于帮助许多年轻的朋友强制储蓄!
第二部将投资钱可购买哪些金融产品
储蓄存款,银行财务管理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这些产品将具有一些特点,如低风险、强信誉、相对安全和长期稳定性。
如果朋友想单独购买商业养老金,你可以私下联系我
第三步养老金可以一次性、按月或不定期领取。
然而,接收方法和规则必须在正式退休前确定,以后不能更改。
如何开户 ?
国家将制定商业银行名单,然后个人可以自行开户。
个人养老金账户和企业社会保障有什么区别 ?
简而言之,社会保障分为企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个人支付部分费用,企业支付部分费用。
个人退休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将以每月退休工资的形式发放给个人。如果个人账户中的钱尚未支付,但此人已去世,未支付的钱将由下一代继承。然而,如果此人仍然活着,但其个人账户中的钱已经支付,他将继续用整体账户中的钱支付养老金!所以社会保障是终身的!
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资金完全由个人自己支付,没有整体账户。因此,付款已经结束,而不是终身!
个人养老金在整个国家养老金体系中的地位如何 ?
① 只有部分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有企业年金;
② 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的操作规则与社会保障相同;
③ 听派对的声音,没错!
④ 中国的金融市场将变得越来越成熟,这意味着那些冒险的人在未来将有越来越艰难的日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险偏好,但请不要盲目自信,为你的老自我“埋下雷霆”!
个人养老金账户体系的账户积累政策是什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中提到了个人养老金的制度模式:
个人养老金采用个人账户制度,缴费由参保人全额承担,并全额累计。
“完全积累”到底意味着什么 ?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养老金账户为现收现付制,个人养老金账户为完全累积制。
仅仅依靠社会保障,很难维持非常体面老年人的生活。
退休后如何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实际上取决于许多因素:
比如政治环境、社会氛围、家庭氛围、子女孝顺,以及是否有稳定的现金流,只要有生命。
所以,朋友们,尽快计划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