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6 09:04:45 来源:靶财经
华为又发债了!
4月13日,华为发布公告,宣布再发行超短期债券融资30亿元。开年至今,华为已经完成的债券融资累计金额达140亿,再加上这次总额就达到了170亿元。
短短几个月内频繁发债券融资170亿,导致外界也出现了一些疑虑,那么华为今年究竟为何要如此频繁地发债融资呢?
开年至今发债170亿元,华为缺钱了?根据中国上清所官网4月12日披露的华为2022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的募集说明书显示,华为此次发债拟发行金额为人民币30亿元,期限为180天。
发行日为4月13日至4月14日,缴款日和息日为4月15日,债券流通自4月18日起,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
华为表示,此次融资是为了补充公司本部和下属子公司的运营资金,并不会将募集的资金用于长期投资、房地产投资、金融理财及各类股权投资等。
华为还在募集说明书中解释道,随着公司各项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成本水涨船高;并且,在研发方面的支出也是逐年增加,进行融资能更好地支持公司的经营和研发。
公开数据显示,2018至2020年中,公司合并口径的经营活动现金支出分别为7782.38亿元、9393.46亿元和10198.05亿元;研发费用分别为1014.75亿元、1314.66亿元和1419.51亿元。今年的年报中显示,研发费用进一步提升,2021全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42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4%。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华为今年的首次发债融资。
今年1月和2月,华为已经发行了3期中期票据,融资金额共计110亿元。并且在3月7日,再次发布公告,发行30亿元期限180天的超短期融资券。
也就是说从开年至今,华为一共发行了170亿元债券进行融资。
对此有人疑问,如此频繁地发债,难道是因为华为缺钱了?
内部分红614亿元,华为当然不缺钱!华为缺钱吗?当然不缺。
对于一些普通的企业来说,在资本市场上融资170亿元绝对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
但是对于华为来说,2021年仅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就达到1427亿元。按照这种体量来看,华为在资本市场融资170亿元,确实算不得大钱。
实际上,华为不但不缺钱,现金流还十分充裕。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共计约1283.95亿元。华为经营性现金流为596.7亿元,同比增长70%。
除此之外,华为在4月2日对外宣布进行614亿元的内部分红,也就是说,华为的13万持股员工,人均分红接近47万元。
试想你的单位给你发一笔47万的奖金,你还会觉得你的单位缺钱吗?
并且,在这次的募集说明书中也可以看到,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对华为主体信用评级为AAA。
联合资信认为华为仍然有实力在当前市场中持续获利,并且十分肯定华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AAA的主体评级也说明了联合资信对于华为经营现状的认可,这种高评级也使得华为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准入更加通畅。
不缺钱的华为,为何还要频繁融资?目前来看,华为经营稳健,并且手里现金流充裕。但是,在美方打压的背景下,华为当然要在发展中多一份审慎稳健,现有的现金流,能不动最好还是不要动。
与此同时,国内的债券市场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目前市场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二。
此前华为的发债融资主要集中在西方的资本市场。但是自从2019年被美国限制之后,西方银行对华为的融资申请日趋“苛刻”,这也导致华为在西方资本市场的融资道路满是荆棘。
而在中国境内,债券融资已经成为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华为若能够转换融资战场,通过境内发债打通国内债券市场,将有利于丰富公司融资渠道,扩大公司整体的融资布局。
我们看现在华为的融资现状——自己手里有钱但是不用,而是向资本市场发债融资。这样的模式对于华为来说其实是更加有利的。
根据华为发布的2021年营收报表可以发现,虽然华为在2021年营收6368亿元,同比下滑28.6%,但是在净利润方面,华为呈现增长态势,相比于2020年增长75.9%。
有这样的高利润加持,华为自有的现金流完全可以成为“定海神针”,演变为战略武器。他不需要动用这部分资金,仅通过企业对外融资就可以保证华为的正常运转。这种模式更能有利于华为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其实,孟晚舟早在3月底召开的华为年度报告会上,就指明了华为现在的策略:“虽然华为的规模变小了,但是华为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收获能力都在增强,公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这很直接地告诉了我们,虽然外部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打压,使得华为规模有所减缩,但是华为的盈利能力依然能打,并没有因此出现现金流短缺等流动性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为了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要增加融资渠道。
所以说此次华为的发债融资,就是一次正常的融资行为,并非受打压触及根基。
写在最后:
多年来华为一直坚持高额的研发投入,这两年在研发上的支出更是一直维持在千亿级别。很大程度上,华为的崛起也得益于此。
虽然近几年外部给华为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华为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反而在产品研发的投入上不降反增,确实值得敬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