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2 18:54:09 来源:新经济e线
新经济e线 2022-03-28 08:45
收录于话题#基金产品11个
2022年以来,股票和转债市场都经历了大幅震荡,主要指数收益为负。在市场大幅波动之下,“固收 ”基金表现偏稳健,回撤幅度明显小于偏股型基金。
截至3月21日,今年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回撤均超过15%,而债券型指数基金和混合一级债券基金指数分别仅回撤仅-0.51%和-1.44%。
整体来看,震荡或将成为贯穿全年资本市场的关键词。2022年,权益市场在经济下行通道中难言指数级牛市行情,后市仍以把握结构性行情为主。与此同时,在传统理财产品面临收益下滑、更高收益的权益资产波动加大的背景下,投资者对较高收益、较低波动的替代投资品需求增大,“固收 ”基金热度不减。
不过,震荡市下投资者显然需要有一个风险收益特征更低,抗波动水平更好,长期表现更稳定的稳健投资解决方案。究竟怎样才能找到风险更低一点、收益更稳一点的“固收 ”基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正确的打开方式有哪些。
投资全策略:产品定位
顾名思义,“固收 ”基金中的“固收”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纯债,主要包括利率债和信用债;“ ”是指产品组合中除纯债以外用来增强收益的其他资产,包括股票、可转债、股指期货等。因此,“固收 ”基金定位为,通过纯债部分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其他类资产用来增强产品收益。
我国“固收 ”产品规模变化情况
来源:Wind
据新经济e线了解,从操作策略的角度来看,“固收 ”基金增强收益的方法主要有:股票打新、量化对冲、股票多头、转债增强等。从目前产品的数量来看,股票多头和转债增强的策略较为常见。本质上来说,“固收 ”基金是以债券为主要投资资产,在严格控制回撤的前提下,辅之以股票、可转债、打新等策略,以追求绝对收益为投资目标的基金。
目前,“固收 ”基金的产品主要分为以下五类,分别包括一级债基、二级债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偏债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中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偏债灵活配置型基金可以参与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和投资一定比例的股票。
具体而言,一级债基是指投资于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且可以参与可转债投资和一级股票市场投资的基金。不过,由于一级债基已停止参与新股配售,因此一级债基中的股票为转债转股所得,比例较低,债券投资比例在80%以上,其“固收 ”体现在可转债投资带来的收益。
二级债基是指除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以外,可以适当参与二级市场股票买卖,也参与一级市场新股投资的基金。二级债基债券平均投资比例整体略低于一级债基,股票投资比例一般不超过20%。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主要投资于低信用风险和中低流动性风险的债券组合,不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权证等权益类资产,也不参与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和新股增发,因此债券投资比例较高,一般高于80%,类似于一级债基,其增强收益主要来源于可转债投资带来的收益。
偏债混合型基金是指债券投资市值占基金净资产比例高于70%的混合型基金,可以参与打新及转债投资的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一般高于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其“固收 ”收益来源于股票或可转债投资。
灵活配置型基金是股票投资比例在0-95%之间的混合型基金,可以参与打新及转债投资。属于“固收 ”的偏债灵活配置型基金一般需债券投资市值占其净资产比例达到70%以上。
投资全策略:控制回撤
新经济e线注意到,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固收 ”基金并不是为了博取高收益,获取稳健的回报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所以对于产品管理者来说,控制回撤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讲,投资者对其收益率要求高于纯债且低于股票,一般为5%-8%。与此同时,投资者希望看到的净值曲线应尽量平滑,不要有太大波动。
因此,投资“固收 ”基金时,基金经理的控回撤能力是首要考虑的一个指标,“固收 ”基金可以存在一定的回撤,但最大回撤幅度需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一般在5%以下。优秀的基金经理通常具有较强的风控意识,注重回撤,注重组合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仅如此,基金经理还能够做到严控权益类资产敞口,降低风险暴露。
浦银安盛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监、浦银安盛双债增强基金经理李羿表示,我们的固收投资策略核心以“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 “自下而上的价值挖掘投资”为主,价值投资是最有效、也最具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理念。在市场没有明确方向的震荡市中,其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分散持仓,二是降低仓位、降低收益率预期,三是增加左侧布局,减少右侧追高。
去年全年转债市场行情火热,转债估值升至历史偏高水平,部分个券估值已透支正股未来涨幅。但在他看来,转债供不应求的局面并不具备可持续性,一旦转债赚钱效应消失就会终止。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显著降温。截至3月21日,中证转债指数今年已下跌6.76%。
李羿管理的浦银安盛双债增强严格控制了基金回撤。作为一只二级债基,该基金成立于2019年5月21日,其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50% 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40% 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0%。
浦银安盛双债增强A业绩表现
来源:Wind
据Wind统计,截至2022年3月22日,浦银安盛双债增强A(006466)自成立以来累计回报16.17%,年化回报5.42%,最大回撤仅-1.14%。
同样,由章潇枫管理的一级债基——浦银安盛稳健增利A(004126)也通过波段性转债仓位实现收益增强,最大回撤-0.27%,反映风险调整后收益比的Calmar值高达19.34。截至3月18日,在今年来一级债基整体回报为-1.44%的情况下,浦银安盛稳健增利A仍实现了正收益。
投资全策略:资产配置
此外,对于投资者来讲,如何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也很难花时间去研究和挑选各类理财产品以匹配自身需求。“固收 ”基金的出现给了投资者一个交由专业管理人负责资产配置的投资工具。这类产品可以通过调整资产配比来平滑单一资产的波动,从而提高收益风险比。事实上,波动的降低和高收益风险比都会极大地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新经济e线获悉,在“固收 ”基金的管理上,通常是固收打底、股票增强。其中,固收打底,即以债券投资为主,通过久期、类属、期限结构配置和个券选择进行投资管理。权益增强,即通过适当投资股票资产增厚组合收益。
在这一类主流产品中,债券类资产占比约80%,股票资产比例约为20%,但该类产品组合的风险敞口主要集中于股票部分,增强收益也主要依靠股票资产贡献。无疑,这也考验管理人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即股债配置能力。
具体来看,利率债是“固收 ”基金的底仓资产,过去两年权益市场震荡上行,各类型“固收 ”基金持有占净值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普遍在5%-15%,显著低于中长期纯债型基金。而从信用债配置来看,由于一级债基无法直接参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大量持有信用债成为其增厚收益的重要方式。一级债基持有信用债比例与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接近,占净值比普遍高于70%,远高于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
就股票持仓特征而言,“固收 ”基金在配置权益资产时,偏好超额配置低估值、高分红的银行、非银金融行业。其成分股主要集中在沪深300、中证500,且近年来持有市值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体现出“固收 ”基金对于中大盘蓝筹等确定性较强股票亲睐有加。
无疑,“固收 ”基金对管理人的择时能力和择股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优秀的“固收 ”基金经理具备较强的资产配置能力,能根据市场环境及时调整资产配比。
如在今年的震荡市中,浦银安盛安远回报一年持有A(009027)就表现突出。作为偏债混合基金,该基金成立于2020年7月15日,由褚艳辉和赵楠两位基金经理联袂管理。截至今年3月18日,该基金近一年净值回报4.49%,年化回报率8.40%,同类排名141/731。浦银安盛安远回报业绩远超同期0.72%的业绩比较基准和偏债混合基金1.92%的平均收益率。
结语
总结下来,作为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替代,“固收 ”基金适合以下三类投资者,分别是厌恶高风险,整体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的投资者和投资期限偏向于中长期,不过分关注短期业绩表现的投资者以及注重大类资产配置的稳健型投资者。
重要的一点在于,在选择基金管理人时,投资者应对投研平台、基金经理宏观研究能力、投资理念、产品风格定位等方面进行了解、优选具有平台优势、个人能力突出、具备一定权益投研能力、擅长自上而下资产配置或自下而上优选个股,且拥有完善投研框架体系的管理人所管产品。
以浦银安盛基金为例,作为市场首批“固收 ”理念践行者,坚持深耕固收投资领域,无论在产品业绩还是管理规模方面,均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浦银安盛旗下固定收益基金总规模达2326.93亿元,其中主动债券型基金规模达962亿元,位列行业第22。旗下管理37只公募债券基金产品,其中有2只超百亿元规模的“旗舰级”债券基金;另有4只规模超80亿元和3只30亿元以上的债券基金。而这种规模效应正是源自公司出色的固收投资能力,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浦银安盛基金旗下固收类产品过去五年凭借26.40%的平均收益率,在固收中型规模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位。
另据新经济e线了解,浦银安盛基金旗下“固收 ”多策略的核心在于,低风险、增收益以及严格控制最大回撤。通过旗下货币增强策略、理财增强策略、债券增强策略、固收 FOF策略、绝对收益策略等一系列措施,帮助投资者实现风险更低一点、收益更稳一点的目标。
新经济e线为界面JMedia联盟成员,2019胡润百富优秀财经自媒体,旗下有蚂蚁财富个人专栏“新资本论”。新经济e线已入驻今日头条、雪球、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搜狐号、大鱼号、百度百家、企鹅号、网易号、和讯名家、蚂蚁财富社区、同花顺同顺号、东方财富财富号等平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