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8 18:53:35 来源:认是
(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郭其伟、刘斐然、范清林)
1. 新周期、新动能,兴业银行全面拥抱绿色资产1.1. 周期转身,绿色金融顺势而起
房地产动力趋弱。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仅仅是房地产行业投资活动和生 产活动直接占 GDP 比重在 2021 年就达 17%,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能。从大周期角度来看, 上一轮房地产投资增长拐点出现在 2014 年,此后进入增长平台期,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 显著下滑。政府通过刺激房地产来稳住经济,期间推行棚改货币化、创设 PSL 等。但是 2017 年以来新一轮房地产低迷期又持续了 5 年有余,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态度变化,也使得房地 产很难像之前一样再次成为拉动经济腾飞的引擎。 动能转换窗口期已至。2015 年我国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新旧动能切换,并同时推动构建绿色 金融体系,服务于新能源产业。随着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双碳战略 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五年规划,绿色经济成为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代名词。
新能源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引擎或者是代替房地产周期的新经济周期,主要在于: 1)绿色新能源能够形成较长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我们认为,新能源之所以能够带来更大 的经济增量,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其体量庞大。其上游、中游及下游产业经济规模如光伏玻 璃、太阳能板、能源储存等可以容纳较大的经济体量及就业。 2)降低全球滞涨风险的利器。全力构建绿电新能源体系是我国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体系 的依赖度、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发展高度的有利措施。 3)长期来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可以带动百万亿投资,市场潜力大。如双碳背景下的“碳 权交易”有望成为绿色产业的盈利新来源,空间及持续性都非常大,前景十分广阔。
得天独厚地理优势,新能源发展禀赋明显。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地理位置经纬度跨越大, 而且域内地形起伏明显,造就了丰富的气候条件。2021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产量占全球的 33.3%,持续保持第一。 具体来看:我国年日照时间在 2000 小时以上的土地面积占比达三分之二,年辐射量在 5000 兆焦每平方米以上,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截至今年 7 月末,我国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 产量累计达 16667.20 万千瓦,同比增长 31.90%。另外气象部门的评估显示,我国陆地 70 米高度的风能可开发量为 50 亿千瓦;2021 年我国风能总产量为 32.90 万(兆瓦),占世界总 量的 40%左右。除此之外,我国还有非常可观的地热、生物质、海洋能等可再生的绿色能 源,“绿色”优势十分明显,这为我国经济引擎的切换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基础。
我国已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经济周期向新能源切换离不开绿色金融的 支持,具体来看,在产品创新方面,金融机构已经可以提供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 色保险等多种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近年来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实现快速扩张,绿色贷款余额占绿色金 融资金总额的 90%以上,在金融支撑碳中和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人行披露数据显示 2021 年末我国绿色贷款存量规模已居全球第一。截至 2022Q2 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为 19.55 万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 40.45%。根据《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 2020》及中国绿金委测算,未 来绿色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应该超过 25%,因此绿色信贷作为绿色融资的主 要来源,其增长率有望持续高于全部信贷的整体增速。 绿色债券规模全球第二。绿色债券是我国绿色金融的第二大载体,规模仅次于绿色信贷。 据《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 2021》统计,我国 2021 年绿色债券发行量达 682 亿元,由 2020 年的全球第 4 跃升至第 2,年度发行量增幅全球第 1;截至 2021 年末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量 达 1992 亿美元,居全球第 2。
1.2. 绿色信贷需求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助力
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 预测数据,2030 年实现碳达峰,每年需要资金 3.1-3.6 万亿元;若要 2060 年前实现碳中 和,新能源发电、先进储能和绿色零碳建筑等领域新增投资至少 139 万亿元。而据中国金 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测算,未来三十年我国在《绿色产业目录》确定的 211 个领域 内将产生 487 万亿元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 预计未来 30 年绿色信贷余额复合增速能维持 10%以上。根据中国责任投资论坛披露的数 据,2021 年我国绿色金融投资规模增至 18 万亿元。据此我们采取改口径数据,同时取中 国绿金委测算值,即截至 2050 年底绿色金融市场规模达 487 万亿元,则绿色金融市场年 复合增速达 12.04%。参考近两年来社融存量规模中人民币贷款占比平均值,假设绿色信贷 占绿色金融资金总额比例在 2050 年达 61%,则 2050 年绿色信贷余额达 297 万亿元,年复 合增速达 10.62%。
碳减排工具顺势推出,全国性银行受益。为了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2021 年 11 月 8 日人行官宣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实行“先贷后借”的直达机 制,人行按照贷款本金的 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 1.75%;金融机构对碳减排重点领域企 业贷款利率与同期限档次 LPR 大致持平。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再贷款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 金融机构,即 3 家政策性银行、6 家国有银行与 12 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022 年 8 月 26 日,人行公告将两家外资银行德意志银行(中国)和法国兴业银行(中国)纳入碳减排支 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 碳减排支持工具前景广阔。碳减排支持工具逆化了“货币-信用”传导过程,先创造信用 (绿色信贷)、再进行基础货币投放(人行低息资金),加强流动性的精准滴灌,提升货币 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可以预期该项支持工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碳减排工具支持领域或将继续扩张。2022 年初,国家开发银行成为获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 金的首家单位,我们预计今年还将有其他金融机构陆续展开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相关工作。 截至 2022Q2 末,人行已累计发放 1827 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当前碳减排支持工具 重点支持“小而精”的领域,我们判断在发放对象和投向领域或进一步扩容。
绿电开始承接信用创造的任务。在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的过程当中,信用体系或将发 生变化。当前在银行信用派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房地产,房地产作为抵押品的本 质是土地价值,土地天然的金融属性,使得房地产成为产融结合走得最紧密的产业。而在 周期转身的历史大趋势下,考虑到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债务杠杆高企,亟需探索新的信用 派生模式。这就与当前经济动能切换相对应,信用创造伴随相应的融资工具(绿色金融)。 即过去靠地产,现在向绿电切换。
具体操作来看,碳排放权有望接力土地作为新的抵质押品推广应用,为银行扩大融资提供 重要的质押基础。2021 年以来随着双碳战略的明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 发布,以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正式上线,碳权金融价值进一步凸显,多家银行加速 发放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
1.3. 对标海外,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股票、基金等亦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外,近年来股票、 ESG 基金也愈发成为金融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尤以海外为甚。以股票为例,纳 斯达克推出“绿股”贴标计划,旨在提升上市公司在绿色业务中的透明度,帮助投资者精 准识别绿色标的,其中绿色股票标签旨在标识出收入和投资中超过 50%来源于绿色活动的 公司。
绿色资产受到资本市场追捧。过去十年全球绿色股票市值年平均上涨 40.1%,其中 2012-2019 年间绿色股票市值平均每年上升 13.9% ,2020-2021 年绿色股票市值上涨加速。 此外 ESG 基金在过去十年中稳步增长,且在 2020 年之后表现出更为强劲的增长态势。 AFME 数据显示,ESG 股票基金仍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基金资产类别,其规模是固定收益 基金的三倍多。资本市场对绿色资产的追捧,正表明其积极看多绿色经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大、爬坡快。近年来,全球绿色金融体系高速发展,相关产品及制 度不断出台,绿色金融市场正在快车道上。相比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绿色金融起步较早, 现阶段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金体系。国内银行绿色金融起步时间较晚,较海外商业银 行在发展绿金业务的关键环节如战略导向、考核机制及发展理念等方面存在不同。我国绿 色金融正式开始于 16 年 G20 峰会,此后在政策引导下迅速爬坡,当前多项指标已经位居 世界前列,绿金发展势头正猛。例如,截至 2021 年末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已经位居全球 第二。
海外“绿金”发展较为成熟,经验相对丰富。海外绿色金融起步较早,2003 年包括花旗集 团、巴克莱银行等 10 家银行宣布自愿采用“赤道原则”,进一步将绿色金融发展制度化。 针对绿色金融发展,海外监管部门持续推出财政激励政策,如美国设立了专门负责采购绿 色产品的机构,并在 2005 年颁布了《联邦采购规则:可持续采购》。在此之下海外绿色金 融产品推陈出新,除了银行贷款和债券,绿色 abs、衍生品等蓬勃发展。 对标海外,我国“绿金”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摩根大通 2021 年绿色融资额占总融资额比重从 2020 年的 25%提升至 37%,德国复兴信贷银行 2021 年为气候变化及环境项目提供的 资金占其各部门资金总量的比重高达 52.7%,较 2020 年提高 19.7pct,为近年最高水平。
2. 擦亮三张名片,兴业银行全面拥抱绿色资产2.1. 绿色银行居首,对公业务重心脉络渐显
绿色银行居首,战略高度提升。2016 年以来兴业银行逐步理清了轻资本发展的战略思路。 继 2018 年擘画出“1234”为主线的战略体系后,2020 年公司全新推出以“三张名片”为 核心的业务重点,指明了具体的业务打法。2021 年公司进一步将绿色银行放置在三张名片 首位,坚定发展绿色金融的决心和信心。这也使得公司成为市场上极少数明确以对公业务 为发展主线的银行之一。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中,成长性标签更为鲜明,充分体现出前瞻性。
垂直化的顶层金融架构和体制机制为绿色金融保驾护航。兴业银行在顶层架构及体制机制 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建设,形成了从董事会、总行到分行的垂直绿色金融架构,拥有从专业 产品到专项营销的力量“传输带”。另外,在集团内部还有将各类牌照资源进行业务协同 的专项小组及专门配套的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的长期建设为兴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保驾 护航。 商投一体化服务筑牢绿色金融护城河。兴业银行构建了“商行 投行”的经营战略及以银 行为母体的综合化经营金融集团,整合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集团化绿色金融综合服务 体系。目前,兴业银行已有包括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理财、绿色信托及绿色股权投资等 在内的多样化产品,并以“商行 投行”模式为客户提供了多层次的绿色金融服务,绿色 优势领跑同业。
先行先试,走在行业绿金创新前沿。兴业银行自 2006 年开创绿色金融业务后,持续推动 绿色产品创新,目前已涵盖绿色信贷、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绿色 消费等多个业务领域,在绿金领域拿下多项“第一”:2008 年自愿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国内 首家赤道银行,2009 年设立业内首家绿色金融专营机构,2010 年发行国内首张低碳主题 信用卡,2014 年成功发行国内首单绿色金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并发放国内首笔碳配额质 押贷款等等。 打造“蓝绿相融”模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兴业银行积极响应《“十四五”海洋经济 发展规划》中协调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等号召,2020 年 11 月独立承销的蓝色债券成 功发行,募集资金用于海水淡化项目建设,成为了我国境内首单蓝色债券,也是全球非金 融企业发行的首单蓝色债券。兴业银行将绿色金融优势延伸至了蓝色海域,积极探索“蓝 绿相融”的创新发展模式。
打造对公新业态、抢占绿金机遇。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兴业银行对公业务由旧 循环模式向新循环模式转变,建立行业敏捷组织,打造专业营销团队,重新布局光伏、半 导体等新产业链,侧重于并购贷款、股权直投等综合金融服务。
深耕新能源龙头企业、着力布局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是绿色产业中至关重要的领域,也是 银行绿色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兴业银行围绕新能源产业重点行业,与核心企业深入合作, 通过“信贷 股权 债券 综合金融服务”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带动产业链发展,同时获取丰 厚收益。如兴业银行通过股权 债券投资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商之一的晶科能源,深入 光伏零售端,发放百亿级贷款。
2.2. 绿色客群加速增长,绿色业务高收益低风险
发挥绿色银行作用,规模及客户数稳步增长。兴业银行于 2019 年提前一年完成绿色金融 融资余额和客户数“两个一万”的发展目标。截至 2022Q2 末,集团绿色金融客户达到 4.43 万户、同比增长 34.65%,绿色金融融资余额 1.5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53%,均保持在较高 增速水平,有效推动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兴业银行凭借绿色赛道布局早及完善的管理架构,在提前完成“两个一万”的中期目标后, 继续提出 2025 年绿色融资余额突破 2 万亿,绿金客户数突破 5 万户的任务,不断抢占碳 中和机遇。
绿色贷款高增长、稳收益、低风险。近年来兴业银行绿色贷款增长喜人,2022Q2 末人行 口径下的绿色贷款余额达 5415.84 亿元,同比增长 31.23%,远高于贷款总额 13.54%的同比 增速,绿色贷款占整体贷款比例提升至 11.34%,高水平的绿色贷款占比比肩大行,明显领 先于其他股份行。2022H1 新发放绿色贷款加权利率 4.66%,较 2021 年提升 15bp,较整体 一般对公贷款高出 69bp;2022Q2 末不良率 0.48%,较上年末下滑 1bp,大幅低于整体对 公贷款 1.32%的不良率水平。
2.3. 赋能财富银行与投资银行,加强生态圈建设
除了绿色银行,兴业银行也在持续赋能财富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建设,强化三张名片协同发 展效应。 零售 AUM 稳步增长,擦亮“财富银行”名片。公司充分发挥资产端和同业端优势,加强 与非银金融机构在产品创设上的合作、与银行金融机构在渠道上的共享,构建更加多元与 开放的“投资生态圈”,加速零售客群的积累与经营,沉淀更多的 AUM。截至 2022Q2 末 集团零售 AUM 规模 3.0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13%。零售客户综合金融资产规模保持逐年 增长的平稳态势,2022Q2 末同比提升 9.70%至 2.74 万亿元,业务发展整体稳步向好,打造零售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的有机结合。
私行专营机构成立,或将迎来业务新的增长点。2021 年公司获批成立首家股份制银行私人 银行专营机构,是近十年来监管部门唯一批筹开业的私人银行专营机构,也是股份行近十 年首家持牌专营私人银行 。专业化管理有助于提升财富产品销售能力,以“质”引“量” 。 同时借助理财子公司起航及多年积累的品牌吸引更多客户选择兴业服务。 私人银行基于公司“投行与资管”的禀赋优势,客户体量快速扩张。截至 2022Q2 末公司 私人银行客户 6 万户、私人银行客户月日均 AUM 达 765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2.79%和 11.96%。 近三年(2019Q2-2022Q2)年私行 AUM 复合增速达 20.12%,高于零售 AUM, 高净值客户加速积累。
立足市场资源整合者定位,对内整合各业务单元,对外联合金融机构组建“投行生态圈”。 在“投资银行”名片指引下,兴业持续推进“商行 投行”战略布局,深入挖掘和拓展投 行业务机会,对外联合公募、券商、保险、信托、私募股权、政府投资基金等机构构建“投 行生态圈”。 目前,公司朋友圈“兴财资”已初具规模,平台打通“股、债、贷、转”全产品链,合作 金融机构超 160 家,2022H1 实现资产流转规模 1787.81 亿元,同比增长 35.35%,助力投 行业务稳步推进,引流更多优质客户及资产,加快推动表内资产向表外流转。
非传统表外融资增速加快,近三年比重持续提升。截至 2022Q2 末,集团对公客户融资余 额(FPA)7.65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7.15% ,具体可划分为三部分:(1)非传统表外融 资 3 万亿元,同比增长 27.12%;(2)传统表外融资 1.2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96%;(3) 表内融资 3.44 万亿元,增长 11.33%。公司延续近两年来非传统表外对公融资增量/增速超 越表内对公融资增量/增速的态势。从结构上看,2022Q2 末非传统表外融资、传统表外融 资、表内融资余额占比分别为 39.20%、15.89%、44.91%,近三年非传统表外融资余额占 FPA 比例持续上升。 根据 NAFMII 口径债券承销规模排名,2021 年兴业银行以 7173.64 亿元位居第二。2021 年 公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 7126.50 亿元,以 8.88%速率保持稳定增长,非金债 券承销规模及只数曾多年蝉联市场第一,优势地位稳固;境外债承销规模同比增长 42.23% 至 74.37 亿美元,跃升至中资股份行第一。
银银平台作为公司推出的线上同业金融服务平台,围绕“一朵金融技术云 财富管理、投 资交易、支付结算 国际版”,2021 年末已与 2344 家法人机构达成合作,为同业客户提供 一站式的结算、投资、融资、托管、支付、金融资讯信息等综合金融服务。 “财富云”发挥核心技术优势,接入市场上财富产品的提供方和代销方,实现快速对接、 拓展销售渠道。2022H1 公司通过“财富云”向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等银行 的零售客户销售理财产品保有规模达 2736.43 亿元,较年初增长 53.44%,下沉至三四线及 农村地区,产品受众大幅拓广。同时,银银平台面向同业机构客户销售各类资管产品的保 有规模达 1204.65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76.71%。
2017 年公司将金融云服务从银行扩展到非银金融机构,推出“非银资金管理云平台”,打 造账管云、存管云、收付云、财富云、资讯云、交易云、票据云、科技云共八大云服务, 全方位满足非银金融机构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截至 2021 年 6 月末,管理云平台 累计上线 850 家,对主要行业非银金融机构覆盖率达 92%,2021 年末非银资金管理云对主 要非银机构覆盖率同比提升 17pct,依然维持在 92%的高水平,业务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深化, 同业金融价值进一步提升。
3. 基本面如何?扩表有抓手,资负提升有空间3.1. 资产扩张快,盈利高水平
资产获取能力强,规模有力扩张。明确发展绿色金融、扩大对公业务优势的思路后,兴业 银行资产规模持续快速扩张,尤其是近两年。2020 年和 2021 年兴业银行每年新增资产规 模达 7000 亿元以上,股份行中也仅有招行能达到如此体量的规模扩张。2022Q2 末兴业银 行资产规模高达 8.9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80%,资产扩张速度位居 7 万亿元规模以上股份 行首位。高基数 高增速突出了兴业银行优异的资产挖掘与获取能力。 资产快速扩张离不开信贷投放持续旺盛,近年来公司贷款在高基数上仍保持领先同业的增 长速度。截至 2022Q2 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达 13.54%,不仅高于资产增速,也保持高于股 份行平均贷款增速的水平,其中 2022Q1 兴业银行新增贷款更是跃居股份行首位。
规模快速扩张,业绩高增长。资产快速扩张驱动营收和业绩增长, 2018 年公司营收同比 增速触底回升,连续三年保持 10%以上增速水平,并驱动业绩表现亮眼,2021 年和 2022H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 24.1%,11.90%。业绩归因来看,近两年资产规模扩张对业绩同 比增速拉动的贡献提升愈发明显。 领先优势逐步明朗。2020 年公司营业和业绩同比增速开始保持快于上市股份行平均的水平, 且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公司 2022H1 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33%、11.90%,近三年 业绩复合增速达 7.75%,位于上市股份行第三。
3.2. 强资产、稳负债,ROE 有望更进一阶
成本端优势带来高水平 ROE。拆解来看,兴业银行强劲的盈利能力主要得益于高水平 ROA。 其中,在保持净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对 ROA 正向贡献效应一定水平下,精 细化的经营管理使得营业成本对 ROA 的负向贡献相应较低,2021 年仅为 0.70%,成本收入 比在同业中具备明显的优势。 营收端改善,打开 ROE 上升通道。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贡献度在可比同业中位居前 列。随着“1234”战略持续深化,中收贡献有望继续提高。同时兴业银行积极优化信贷资 产结构,持续加大对绿色金融领域的融资支持,凭借绿金品牌低成本的资金优势,兴业银 行 ROE 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况且目前兴业银行杠杆对 ROE 的拉动效力还未完全发挥, ROE 领先优势有望继续保持。
强资产、稳负债,提升净息差水平。净息差水平的回升得益于资负双端同步优化。资产端 方面,得益于丰富的信贷需求,贷款在生息资产中的比重近几年持续提升。负债端方面, 在银行揽储压力渐显背景下,兴业银行存款占计息负债的比例目前稳定在 55%以上的较高 水平。低息存款的稳定使得负债端成本压力减轻,支撑净息差。兴业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 持续走低,2021 年降至 2.34%,2022H1 进一步降至 2.32%,维持在低位水平。
存款以低成本活期为主,优势显著。负债端分析来看,兴业银行存款结构近年来优化明显, 低成本活期存款占比自 2018 年以来稳步提升,截至 2022Q2 末活期存款占比达 39.65%, 活期存款余额同比增长 6.62%。活期存款增多是其计息负债成本率和存款平均成本率不断 走低的重要原因。 兴业银行活期存款主要以对公为主,通过投行引客获客,商行粘客稳客,即“商行 投行” 战略,2017 年以来兴业银行对公活期占活期存款的比重均维持在 80%左右,表现了其强大 的对公业务派生存款能力。
生息资产结构持续优化。资产端方面得益于结构的持续优化,信贷类资产占生息资产比例 不断提升,2022H1 贷款平均余额占生息资产余额比例达 58.88%,较 2021 年提升 0.34pct, 自 2017 年来提升 20.62pct。高收益信贷资产扩张有利于提升整体资产端收益率,同时也 说明公司扩张有优质资产做抓手。具体来看,在贷款平均余额细分结构中,对公贷款比例 近两年稳定在 53%,2022H1 抬升至 59%。 生息资产收益率收窄幅度优于同业。在加大信贷类资产投放的同时,兴业银行提升对战略 性新兴领域的转型力度,提前布局,夯实客户基础和优质项目基础。在行业贷款收益率及 生息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兴业银行资产端定价韧性逐步显现,近两年上市股份行贷款收益率下滑幅度高达 49bp,拖累生息资产收益率下滑 37bp,而兴业银行明显更 优,资产端收益率收窄幅度更小。
对公增量持续占优,业务结构转型。兴业银行在业务转型,优化结构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尤其是对公信贷投放方面。近五年兴业银行对公贷款增量排名一直稳居上市股份制银行前 二。 兴业银行对公贷款中政务及基建类、制造业贷款占比显著高于其他行业,2022Q2 末两项 贷款占比分别为 39.29%、21.49%。一方面基建类贷款同比增速较高,在对公贷款总额中保 持高占比,另一方面基建贷款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公司持续加强基础设施绿色信贷投放。 制造业贷款方面,公司着重转向先进制造业信贷支持,提升中长期贷款比重,2021 年中长 期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达 40%以上。
零售信贷稳步扩张。在财富管理的深入推进下,兴业银行零售贷款持续保持在双位数以上 高水平增长。近三年(2019Q2-2022Q2)兴业银行零售贷款复合增速达 13.76%,该增速位 居同等零售贷款规模(1.5 万亿元以上)的股份行第二。 细分领域有的放矢。具体来看,个人住房贷款的占比逐年下降, 2022Q2 末个人住房贷款 比例下滑至 57.37%。信用卡贷款余额占比在 2017 年跃升至 20%以上,近几年来维持在 23%-24%的水平。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持续提升,2022Q2 末达 12.54%,较 2021 年末提升 1.74pct,2022Q2 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达 51.87%。
3.3. 轻资本化运营效果显著,非息业务强劲发展
非息业务高成长。除了信贷类业务,兴业银行充分发挥“商行 投行”的定位优势,大力 发展财富、投行业务,2022H1 公司非息收入同比增长 17.21%,占营收比例高达 37.48%, 位居上市股份行第二。非息业务保持高速发展,公司轻资本化运行的成果斐然。 中收增长喜人。2021 年兴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 13.18%,财富管理业务快 速上量。其中理财业务收入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亦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1 年相关收入同比 增长 20.42%;受资本市场行情向好影响,基金发行升温势头延续,基金认购热情高,兴业 银行代销基金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104%;“投资生态圈”建设强化投行业务优势,推动投行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2.61%;此外托管业务同比增长 19.68%,公募基金等估值类产品占比提 升。2022H1 兴业银行财富银行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 8.44%,其中理财业务收入同比增 长 16.57%,呈现良好增长势头。未来兴业银行投行及财富业务有望持续增长发力,成为公 司盈利能力的强力支撑。
4. 资产质量优异,卸下包袱轻装上阵4.1. 不良向下、拨备向上
核销力度加大,不良率保持较低水平。近五年(2017-2021 年)兴业银行不良贷款核销总 计 1710 亿元,与招行相当,单从规模来看处于股份行较低水平。2022 年以来随着行业信 用风险抬升,公司主动加大不良核销力度,2022H1 公司核销不良贷款 223.27 亿元,同比 增长 78.97%,已占到 2021 年核销总量的 68.08%。不良率方面,公司实现近 5 年逐年下降, 从 2016 年的 1.65%下降至 2021 年的 1.1%,2022Q2 末为 1.15%,较 2022Q1 末略微提升 5bp。 同时关注率改善也很明显,关注类贷款占比从 2016 年末的 2.59%连续下降至 2021 年末的 1.52%,2022Q2 末继续保持在 1.52%,低于可比同业平均水平。 拨备厚度持续提升。在资产质量改善、核销压力较小、同时保持足额的拨备计提下,近两 年来兴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提升明显,2021 年末拨备覆盖达 268.73%,同比提升 49.9pct; 2022Q2 末达 251.30%,高出上市股份行平均水平 27.10pct。
不良认定更为严格。2021 年兴业银行严格信用卡贷款逾期认定标准,逾期认定时点较原规 则提前。同时基于审慎性原则,公司将未逾期的潜在风险项目列入关注或者不良类,前瞻 性部署风险处置并足额计提拨备。2021 年末兴业银行关注类及以下的非正常贷款余额中, 存在逾期情形的仅占比 56%,风险分类和资产减值政策执行更为严格。 逾期率明显优于同业。在严格的不良认定下,兴业银行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比例 持续保持在 85%以下低水平,与同业相比不良认定较为严格。此外兴业银行逾期率较同业 也明显更低,2022Q2 末逾期率为 1.64%,在上市股份行中处于优质水平。
4.2. 对公资产质量全面优化,零售不良率低位运行
有的放矢,对公资产质量全面压实。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兴业银行主动把握时代机遇, 执行“有保、有压、有控”的差异化授信策略,引导信贷资源向低能耗、市场前景良好的 行业倾斜。部分传统行业风险逐步出清,如农林牧渔业等,不良率大幅下滑。房地产贷款 在行业风险暴露背景下,不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风险管控得当,上游建筑业不良率亦优 化明显。
零售贷款不良率持续低位运营。在个人贷款业务转型发展新形势下,兴业银行持续加强个 贷重点风险领域管控,强化科技赋能效应,通过搭建客户风险画像体系,不断完善精细化 管理水平。截至 2022Q2 末,兴业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 1.17%,继续保持在低位运行。其 中零售贷款中占比近 6 成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较低,2022Q2 末仅 0.51%。此外占比达 12.54%的个人经营贷款近年来资产质量优化尤为明显,不良率从 2016 年的 5.06%下降至 2022Q2 末的 0.60%。
信用卡方面,公司严格信用卡贷款逾期认定标准,逾期认定时点较原规则提前下,信用卡 不良率仍保持在相对平稳水平。2021 年公司信用卡不良生成率、新发生不良贷款金额均同 比显著回落,风险管控能力可见一斑。2022Q2 末信用卡不良率较 2022Q1 末环比下行 0.15pct 至 2.73%,随着经济逐步企稳,居民收入改善,预计下半年信用卡资产质量或将保 持平稳。
4.3. 房地产表外风险敞口低,风险更可控
兴业银行房地产表外风险敞口占比极低。截至 2022Q2 末兴业银行房地产信用风险敞口为 1.76 万亿元,较 2021 年末下滑 1.56%。其中公司境内自营贷款、债券、非标等业务项下投 向房地产领域业务余额 1.63 万亿元,不良率为 1.85%,总体资产质量较好。房地产业务以 表内自营资产为主,涉及不承担信用风险的表外业务规模总体很小,表外风险敞口合计 1211.51 亿元(占整体比例仅 6.9%),其中债券承销 、理财资金投资 、理财代销业务分别 占比 44%、42%、14%。与同业相比,兴业银行房地产风险敞口也处于较低水平。 兴业银行涉房风险敞口主要为个人按揭贷款,2022Q2 末占表内敞口比例达 68%,占总体敞 口比例达 63%。2022Q2 末兴业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在一二线城市、珠三角、长三角以及部分 中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主城区中的余额占比约 86%;LTV 值(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与抵押房产总价值的比例)为 44.49%,抵押物足值。
5. 投资分析公司积极把握双碳发展、共同富裕、直接融资等国家战略,前瞻性挖掘市场机遇,持续赋 能“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金色名片,尤其绿色银行先发优势明显,长期 来看符合双碳国家战略下的资产投放。短期来看,在今年宏观环境下,对公信贷投放将显 著受益于今年宽信用的持续推进。2022H1 兴业银行新增贷款达 3475 亿元,其中一季度新 增贷款达2012亿元,位居上市股份行首位。2022H1新增贷款已达2021年全年投放的75%, 其中对公投放占比达 67%(2022Q1 高达 91%),继续巩固公司对公业务的传统优势。
同时轻型化转型卓有成效,降低资本耗用,业绩稳步释放有效补充资本,可以看到近年来 公司核心一级资本率稳中向上。公司 500 亿元可转债于 6 月底已经进入转股期,静态测算 完成转股后将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0.77pct,为资产扩张提供充足弹药。
公司资产扩张有抓手,价格稳定有保障,净息差收入成长性将进一步凸显。此外在商投行 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动下,中收贡献有望加速提升。我们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保持乐观, 假设 2022-2024 兴业银行生息资产同比增速在 12%、10%、10%,2022-2023 年净息差下滑 幅度为 10bp,2024 年进一步收窄为-5bp,同时在轻资本运营下手续费及佣金或保持较高 增速。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速为 8.20%、9.36%、10.2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 速为 13.72%、16.27%和 18.27%,加权平均 ROE 向上提升至 15%以上,有望继续保持明显优 于上市同业的盈利水平。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系统发生错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