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6 15:00:03 来源:合子的独白
这是一个和我们每个人切身利益都相关的思考,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博主试着回答一下这事背后的逻辑。试试能不能说清楚。
要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就要说明白“什么是超发货币?”
超发货币指的是,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也就是市场上货币数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转所需要的量。俗话说,就是票子变毛了。
那我们怎么知道国家超发了货币呢?超发货币在新闻中一般会有哪些表述?一般最常出现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easy monetary policy)。这种政策的操作总体上就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其中一个操作手段就有直接发行货币,也就是印钱。其他的操作还有,在公开市场上买债券,降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大家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我国2008年11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那一般什么时候国家可能需要超发货币?很多观点认为,这种方法一般是用来刺激经济繁荣,或者抵抗经济衰退。刺激经济繁荣,是在经济上涨周期的操作。打个比方,给点燃的火堆再加一把汽油,让火燃烧的更旺一些。抵抗经济衰退,是在经济下滑周期的操作,是给快熄灭的火堆浇一把汽油,防止火很快熄灭。
那我们可以看看,这种操作能起到繁荣经济的效果吗?
先看在经济上涨周期的货币超发。
在整体社会经济活动中,钱的流动速度代表了经济的活跃程度。在经济上涨周期,大家对未来预期都很好。愿意投资,也愿意消费。大家工作或者投资赚到了钱,都想要把钱花出去,让它变的更多。让自己的钱生钱,或者借钱生钱(也就是加杠杆)。这时候,钱的流动速度非常快。一般来说,其实不太需要超发货币。只要货币的供应量与市场上的需求量相匹配就可以。
超发了货币,反而可能引起资产泡沫。超发的货币分配不均还可能会伤害一部分人的劳动积极性。
那在经济下滑周期,超发货币能抵抗衰退吗?
在经济衰退周期,所有人赚钱都会感觉到困难。大家都把钱包捂紧,那钱就极少流动,也就是经济不再活跃。经济进入寒冬,低增长甚至停滞、倒退。这时候,超发货币是否能刺激钱的流转,进而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活跃度?
那我们就假设,国家多印了一些钱,分到大家的工资里会怎么样?
工资是劳动性收入。依靠劳动性收入过日子的人是社会的大多数。而只依靠资产性收入就能过日子的,基本上是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人。这部分人在社会上只占极少部分。
如果国家超发货币发了1000亿,中国有14亿人其中有10亿是靠工资过日子的。只有5000万人依靠资产性收入过日子,其余的几亿人连工资都没有。那这1000亿就会平均分给10亿人。每人多拿100块。
那大家会拿这100块钱去消费吗?也许有一部分会。但大多数有房贷的人会选择用把这100块钱去还房贷。这部分钱就没有流动,没有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同时,因为货币超发了1000亿,市面上的商品都会涨价,包括房地产和大宗商品。大家手里多拿的钱和市面上商品的价格会互相抵消。大家并没有因为这100块钱而提高生活的品质。经济没有因此而更好。
还有一部分生活节俭的人会选择把钱攒起来,以应对以后未知的风险。钱也没有流动。只有一小部分会选择拿去吃饭、买衣服和日用品。只有这部分钱流动起来了。但这能刺激经济吗?还是不太行。
市面上的商品都涨价了,这小部分人拿去消费的100块钱,可能还没花就已经变成了98块。因为,大家都感觉到了商品的涨价,也许花了这一次之后,未来会把钱包捂的更紧。减少了未来的消费。也就是,这次消费透支了未来的购买力。这只是一次短暂的刺激,长期效果依旧不太好。所以,其实超发货币也不是拯救经济的好方法。
那为什么很多国家都还要选择宽松货币政策?这种印钱的方法,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那就要看,印钱对谁有利。
从历史上的经验来看,这事也不复杂。那就是,谁印就对谁有利。
以旧王朝发行大额钱币的经验为例。一般王朝建立初期,刚刚经历战乱,朝廷对社会的治理都会以恢复经济为主要任务。官僚系统人员比较精简,财政压力也不太大。但是到了后期,食利阶层增多,财政压力跟着也就大了。这时候,朝廷里就有人给皇帝出主意,拿朝廷手里的权力做文章。发币权就是其中一个。
增发货币的权力在朝廷手里。货币使用确实官方和民间两套系统。官方每年需要用大额货币来收税,而民间老百姓日常生活却只需要小额钱币就够了。这两套钱币之间有一个兑换比例,就有了做文章的空间。
比如,原来市面上只流通着十文钱和一文钱的铜钱。而官方税收收上来的金额很大,往中央朝廷运输的过程又远。就有人出主意,让朝廷增发百文钱。
最早,大家可以用100个一文钱,换1个百文钱。但换着换着,朝廷和一些民间私铸机构都发现,用10个一文钱熔掉,就可以铸1个百文钱。只多经过一道加铸的工具,钱的购买力就可以增加10倍。
于是,朝廷就开始把收上来的1文散钱熔化掉,去增发百文钱。渐渐的,民间私铸机构也开始这么干。市面上钱的数额变多了,但物资却没那么快生产出来。于是,东西都涨价了。承受涨价代价的是普通老百姓。
最早这么干的时候,老百姓没发现,吃了暗亏。但是,时间长了,老百姓也不傻,就发现了百文钱的购买力不如原来旧的100个1文散钱。于是,开始抵制新的百文钱,而在交易的时候只收旧钱。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差。这个时间段里,相当于老百姓手里的财富就会通过这种增发大钱的方式转移到了朝廷和私铸机构手里。
这种方法在以往的历朝历代屡试不爽,对缺钱的官府最有吸引力。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化解财政危机的办法。而不是繁荣经济的办法。
这样来看,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超发的货币很少流入工资。因为流入工资不能解决财政危机,达不到它的目的。
(全文完)
作者有话说
✓
博主才疏学浅、漏洞百出,希望各位小伙伴留言提出建议、讨论。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赞、关注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微信公众号“合子的独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