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5 17:55:55 来源:佛山日报
民国名编辑、书画鉴藏家陆丹林喜好收藏,但他既不嗜古,也不泛泛,而是专攻时人字画。这种收藏取向其实与他的交游和经历有关。陆丹林自己虽不拿笔绘画,但他善于品评,懂得鉴赏,并乐于组织书画团体,编辑书画杂志,书画刊物《蜜蜂画刊》、《国画月刊》都有他的参与,甚至国立艺专等学校也聘他来校讲学。因此机缘,使得上海、江浙、广东的书画名家均与他相识,相知,相惜。
1935年,陆丹林年届四十,本不欲做寿,却抵不过文化界、书画界友朋的盛情,他们纷纷以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相赠,以示祝贺。这其中既有王树枏、汪兆镛、金梁、林山腴、易大厂、桂坫、柳亚子等学界前辈,也有张大千、吴湖帆、赵叔孺、郑午昌、贺天健等同辈书画名家,这些人物均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书画史上响当当的翘楚,他们能如此垂青一名刚届不惑之年的文化编辑,足以说明陆丹林有着过人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涵养。也正因为众多友朋不时相赠,加之自己留心购买,使得陆丹林的时人书画收藏也逐渐蔚为可观。
当然,陆丹林的收藏也不是兼收并蓄,毫无原则,他鄙视“字因人贵”的书画界陋习,以“宁抱憾于遗珠,无贻讥于乱玉”为准则,即使是好友,如果其字画入不了他的法眼,他也不会允许其入藏他的“红书室”(陆丹林的书斋)。有文章说,当年齐白石也想交结陆丹林,并以画相赠,但他以齐白石的画不够文人气,而拒绝接受。由此可见,他的收藏真是“对画不对人”。
在艺术鉴赏方面,陆丹林对书画作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但如果有些墨迹,虽无艺术价值,却颇能佐证史实,他也会积极入藏。在1940年广东文物展览会上,陆丹林将自己这部分藏品拿到会上展出,其中有“军事国内公债券”、“同盟会粤支部证书”、“总理中华革命党誓词”“木鱼鲁班本等十二种”等。在他看来,这些墨迹无艺术价值,对玩古董的人来说,“也是不值一文的”。“但从历史研究方面说,他是很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可以说,陆丹林的收藏,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对前者,他关注其艺术美感,对后者,他重视其史料作用。二者并行不悖,支撑了陆丹林的精神生活。
反观现在,收藏热席卷全国,很多藏家忽视藏品的艺术性和史料性,两眼只看其经济性,使得藏品价格非正常飙升,真正爱好者早已无力插足。同时很多藏家收藏观念过于狭隘,只关注书画陶瓷等高大上的藏品,而忽视那些真正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民俗用品、生活用品,将收藏品按照经济价值分出高低贵贱,其实都违背一种合理的收藏观。历史长河流到今天,漂流到我们手里的古物,都是文明的见证。在文明面前,他们一律平等。也只有怀揣着对古人的敬意,对文明的敬重,我们的收藏才充满幸福感,充满责任感,才可以排除患得患失的心态,走上一条坦荡的收藏之路。
韩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