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4 09:04:00 来源:第一财经
在基金业走过20年之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债券基金也将很快迎来16岁生日。自2002年9月30日首只债券基金——南方宝元成立至今,债基实现大发展,产品数量从无到有增长至千只以上,资产规模突破1.7万亿大关。
在持续壮大的过程中,债基16年整体业绩长牛,平均年化收益率约7%,为那些持有人创造了长期稳健收益。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债券基金身上的风险点不断被引爆。比如,最近半年来,有基金净值近乎腰斩,而背后的原因则是踩上了债券违约的“地雷”。
眼下,债券违约事件仍在增多,这或许也为基金业提出了新疑问:监管如何保持有效指导,让债券基金始终走在正途,进一步实现稳健增值与收益。
债基长牛
债券基金成立16年收益率令人满意。据证监会统计,截至2017年末,债券型基金成立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2%,超出现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4.5个百分点。另据Wind统计,今年一季度1831只(子份额分别统计)债券基金平均收益为1.095%,该收益率虽对长期收益有所摊薄,但仍使债基的长期平均年收益维持在7%以上。
简而言之,债券基金是指债券投资占比在80%及以上的基金。债券由于流动性较定期存款更低和承担了更多信用风险。盈米财富基金分析师陈思贤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债券主要分为利率债和信用债两种,目前债券基金投资信用债比例高于利率债,所以利率超出三年期定存利率较多。
债券基金的稳健收益缘于债券市场的长期走牛。产品净值的不断攀升又激励资产管理机构积极放大杠杆,谋求进一步的超额收益。陈思贤称,债券基金在投资债券时会采用杠杆,能够放大收益。所以,虽然短期债券基金收益可能会因波动不如三年期定存,但中长周期上它的年化收益远超三年期定存,且是可以持续的。
杠杆上的债券市场一经调整,幅度也是惊人的。中债总全价(总值)指数在2016年10月站上127.43点的历史新高后,在接下来的15个月后便跌到了117.72点,调整幅度高达8%。债券总指数跌幅如此,那些高杠杆的产品遇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公募基金还是扛住了压力,它们用业绩凸显了机构投资者的专业性。Wind显示,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间,1678只(子份额分别统计)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5838%,其中收益最高的超过8.4%,最低亏损11%。
“踩雷”敲响警钟
债券市场在2月以后步入了反弹期,但没过多久再度阴霾笼罩。此时这类产品正遭遇新的风险。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正常而言只要持债到期,就可兑付本息;但持有的债券违约了,遇到的最大的风险有可能会是血本无归。一旦债券型基金持仓的债券无法兑付,债券估值将会被调降,基金净值随之大跌。
近半年以来,多达10只开放式债券基金跌幅超过10%。其中中融荣丰纯债A、中融荣丰纯债C最近半年的跌幅分别高达49.13%、47.91%;华商双债丰利C、双债丰利A最近半年跌幅超过了26%。基金净值暴跌主因正是由于重仓债券出现违约。比如中融融丰纯债曾踩雷“14富贵鸟”。该基金截至一季末,持有该债券的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例高达12.85%。
实际上,基金“踩雷”不是新鲜事。 2015年债券市场发生15山水债兑付危机时,富国等多家基金公司牵涉其中,相关产品净值受到拖累。但2018年以来,债券违约高发,打压着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单单5月7日一天,便有11凯迪债、15中安消债两只债券发生了兑付危机,5月9日又有16富贵01债券发生违约,5月21日又有17沪华信SCP002、12川煤炭MTN1违约。今年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已经达到了20起,涉及的债券余额共计176.04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违约多达13起,占比高达65%。
海通证券姜超称,本轮违约潮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再融资压力的增大,违约潮退去需要看到融资渠道的重新放宽。债券方面,资金表外转表内、资管产品净值型转型均伴随着对信用风险容忍度的下降,净融资很难大幅上升,表内贷款亦受资本金、行业政策、风险偏好等制约,除非有进一步政策支持,短期内或难以弥补再融资缺口。
第一财经记者曾向华北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咨询“一旦重仓债券违约,基金经理如何应对”的问题。该基金经理直截了当回应:“说实话,一旦违约了,对于重仓它的持有人来讲只能是听天由命。所以,我们非常重视防患于未然。”
陈思贤对此解释称,对于今年密集的债务违约事件,是在去杠杆和强监管背景下发生的,像股票质押率红线设置、资管新规、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新规等,归根结底来看都是对外部融资渠道的整体收紧,从而让企业现金流出现缺口引发债务违约。同时,2015年公司债发行新政所带来的公司债扩容,也将在今年进入回售潮,间接影响到今年违约事件数量。
“后续阶段需重点关注债务违约事件的并发程度,以及信用债风险对债市整体流动性的冲击影响。” 陈思贤称。
公募如何防雷
如今,基金摊上违约债券占比虽然有限,但近期相对高发的频率也给债券基金自身带来了麻烦。
据第一财经统计,公募问世至今基金募集失败事件不少于20起,其中单单债券基金募集不成功的事件就不少于8起。比如今年5月19日,兴银瑞福定开债发布了关于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中银证券安颐定开债基金在4月23日发布类似公告。
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总部研究主管陈志新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对公募基金避免踩踏信用债刚兑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他称,主要还是加强信用基础研究工作,对行业和主体要有长期密切的跟踪,对于一些基本面有一定瑕疵的主体要能够有及时的分析和判断,而且目前一些爆发风险的主体主要问题集中在资金链断裂或者现金流紧张,可以针对目前的特性对这类主体进行较为重点的排查,有效规避相关主体的信用风险。
陈思贤则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主要配置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的、债券持仓较为分散的、单一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的、规模大于2亿的、公司整体实力与固收管理能力均较强的、长期业绩稳健的债券型基金,以避开信用债违约雷区。
不过,在业内看来,强监管的背景下,继货币基金、委外定制基金、分级基金等之后,下一个被重点监管的产品或将是债券型基金。5月10日,坊间就有消息称,鉴于近期债券违约事件频发,监管部门注意到,一些债券基金可能存在风险控制不力和违规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