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2 17:54:35 来源:金融界
“做债人的职业生涯还有多久”这一话题来自于2016年大牛市的200bp言论,如今来看显然是个笑话,当时应该也有人这么认为(毕竟是少数)。其实,做债人的执业生涯不能用BP来衡量,因为在任何一个段位的收益率区间都可以有所作为,市场总是会有波动。做研究核心是逻辑,而做投资关键是资金流向即趋势方向,两者显然不是一回事。
投资有两个风险,亏损、踏空,后者对投资人的心理压力其实更大,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从大类资产来看,债券只是各类资产的一部分,进行适当风险、收益调整之后,可以对各类资产在特定时期内的表现进行排序。有一点可以确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个体行为的理性与群体结果的不理性,所以你会看到追涨和杀跌,看到各类资产价格的周期波动,也有不同资产的周期轮动。至于这个周期性有多强,其实并非那么确定,也就是说当投资人面对似曾相识的环境时没有办法确定当下所处的准确周期位置,一句话总结历史经验仅供参考。
当下债券从业人员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困难,群体激昂之后债市步入大萧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很痛苦。而此次危机之后,大投行、大理财的发展面临再思考,利率市场化仍在深入,金融机构普遍感受到压力,微观从业人员也是非常受挫,自己拟定的职业规划可能要进行大幅调整。很多人认为是监管造成了目前的现状,未来随着监管的弱化,好时光立即归来,我显然不同意,监管加码也是市场行为变化所引致的,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并非简单的外部偶然因素。我们终究要认清市场的发展趋势,所有的监管都是中途伴随品,会干扰到市场,但是不能改变市场趋势。拿“去杠杆”来说,去杠杆要么政府放任让市场自发爆掉,然后自发去杠杆,要么政府提前干预让市场爆掉,然后也会进入自发去杠杆。杠杆一样是要遵循周期波动的,政府无非是在某些时候做些平滑操作,加-减-加-减-加,市场永远都在循环往复。
回到微观视角,做债人的职业生涯还有多久,我以为还有很久很久,周期低谷不必气馁,熊市要么耐心做好研究、盯好客户,要么改行、转型去追逐市场新热点,没有什么一定是对的,周期总会再波动回来,你要努力的是保证周期向上的时候你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