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0 19:54:08 来源:路财主
12月26日,人民银行发了一条只有一句话的新闻。
这句话中,只有1个词最关键——
永续债。
什么叫永续债?
英文是perpetual bond,顾名思义,就是理论上可以永远存在的债券,永远存在的债权!
再直白点儿说——可以根本不用考虑偿还本金的债券。
大家都知道,借债是有期限的,但是,永续债就是用来打破这个惯例的!
百度百科上查到的定义,永续债是“无固定期限、内含发行人赎回权”的债券,永续债的每个付息日,发行人可以自行选择将当期利息以及已经递延的所有利息,推迟至下一个付息日支付,且不受任何递延支付利息次数的限制。
你看,本来借债是有期限的,是要付利息的,但“永续债”第一不设定还债期限,第二不确定利息支付时间,这,这,这——
我也想借这样的债务!
可惜,我的脸不够大。
也就是说,我的信用不够强,不能通过发永续债的方式来借钱。
直白来说,永续债就是不还本金,只还利息的债务。这玩意儿,和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起源类似,最早出现在现代金融的起源地荷兰。
荷兰水务管理机构在1648年发行了永续债,距今已经有370年的历史。
因为荷兰水务管理机构信用良好,最初发行的永续债票面利率5%,与当时国债利率相当,后来降至2.5%,是现存最古老的永续债券(债券的载体还是山羊皮)——说“永续”,人家可真的是永续哦,一直到今天都还在支付利息,而耶鲁大学是其持有人之一。2015年,耶鲁大学还专门派人去取了该债券12年的利息,共计136.2欧元(当然,来回的机票钱和人工费远远超过了这个利息收入)。
370年啊!
你明白东西方对“信用”理解的差距了么?
既然荷兰小小的水务部门都能发行永续债,信用良好的政府更不必说——世界上第一支永续国债起源于拿破仑时代的英国,因为当时英国政府要和拿破仑打仗,但是不确定能打多久,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支付给投资者本金,所以财政部就采用了“永续债”的方式来借钱,因为英国政府历来还款信用良好,当时市场上的银行家们居然也都认了,只是要求英国政府支付更高一点儿的利息……
当然,由于英国最终在拿破仑战争中取胜,这一笔永续债因为需支付利息较高,后来被英国政府赎回,但直到今天,英国政府还在发行新的永续债(British Consul Bonds)……
在2009-2014年的零利率时代,欧美多个国家的银行趁机发行永续债,导致永续债的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永续债发行最多的机构就是商业银行,金额占比60%以上。
——这正是央妈和金融委讨论通过发行永续债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问题的原因。
虽然名义上是债券,但永续债从没有明确到期日,不强制要求支付本息以及破产时低于一般债券的求偿权来看,永续债也具备着股权的特性,也就是说,永续债是一种介于股权和债权之间的金融产品,通常被称为“债券中的股票”。
这里我也多说几句,很多小白可能不太明白股权和债权的区别——
股权是一种所有权,拥有对企业资产的支配权利,也负有偿还企业债务的义务,还要承担公司破产的风险,主要以分红的方式获取收益,股票就是最典型的股权;而债权则是纯粹的借款,拥有追诉借钱人资金和资产的权利但不必对企业负有义务,以利息的方式获得收益。
除了分红和利息收入的区别之外,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企业遭遇破产的时候,必须要等到所有的债权所有方的资金偿还完毕后,公司资产才有可能轮到股权所有人。
永续债呢?如果公司破产,其偿还顺序就在所有债权之后,所有股权之前。
一般而言,永续债会附加发行人赎回权、高票息率、利率调整机制和股债混合属性等特点,也就是说,发行永续债的机构一般会附加一些条款,比方说票面利息比一般债券高,我可以延期支付利息,我可以通过提高票面利息的方式赎回这些债券……
在欧美永续债发行最为盛行的2013年,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行国内首支可续期企业债,此后永续债的规模持续扩大,到2017年底规模已经接近1.2万亿元。
国内永续债发行主体主要分布在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电力等公共事业以及房地产开发等领域,都是信用较好的大中型企业。
与欧美国家永续债的发行主体大都是商业银行不同,因为国内对于商业银行监管较为严格,迄今为止商业银行尚未有发行永续债的先例,而央妈的这份文件,就是告诉各大商业银行,经我们研究决定,你们可以发行永续债了。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提到,发行永续债的目的是为了给商业银行“补充资本”,这就很值得说道一下。
早期西方的银行都是私人银行,而且是自我管理的,没有政府给你担保,只能依靠出资人的最低出资比例证明自己经营稳健。但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一个经济危机一来,一大批一大批的银行倒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于是,各国开始建立起中央银行制度,并且逐渐开始加强对银行的监管,要求银行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本充足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慢慢地人们发现,监管一个国家的银行还不行,还得对全球的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由此就有了著名的巴塞尔协议,将资本充足率指标定为国际银行业的规则。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进一步防范银行倒闭风险冲击,由27个国家的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高级代表,在2010年9月12日签订了《巴塞尔协议III》。根据该协议,全球各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从2%提升至7%。
嗯,发行永续债得到的钱,银行就可以将其计入到一级资本中来,这样一来,资本充足率不就达到监管要求了么?
在满足《巴塞尔协议III》的基础上,中国也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银行资本分为三档(按求偿权顺序“自后向先”排序):核心一级、其他一级、二级,其中不同级别的要求如下:
在当今社会整体信用紧缩的背景之下,资本充足率一直是各大商业银行的弱项之一,若是能借了永续债,就可以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
对银行股,算是个利好消息。
不过,说到永续债,我想说的是——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一直都是欠债还钱、本息两讫,可对政府和金融机构那些还不上的庞大债务来说,有人总是能“创新”无数金融产品来给它续命,一直续到永远、永远、永远……
100年来,人类货币体系的每一个稳定期从来没有超过30年的,发行超过30年期的债券,我怎么看都像准备耍流氓的意思,更别说永续债了。更何况,1971年以来的信用货币时代,按照发行量计算,货币几乎每隔10年都会贬值50%以上。就说荷兰的那个永续债,虽然看起来370年都在支付利息,但现在所支付的那点儿利息,对当初的货币价值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
有一首儿歌这样唱:
问: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
答:妈妈说鼻子长才叫漂亮。
债券市场的儿歌也可以这样唱:
问:债券,债券,你的期限为什么这么长?
答:央妈说期限长方便赖账。
附:100年来世界货币体系变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各国废除经典金本位,货币体系陷入混乱,直到1926年欧洲各国才重新建立起以黄金和英镑纸币为主的金汇兑本位制;
这一货币体系仅持续了3年,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到1934年,各国相继废除了金汇兑本位货币体系,然后各国货币竞相贬值,世界货币体系陷入更深的混乱之中,又过了5年,1939年,人类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算下来,金汇兑本位货币体系仅持续了5年,二战及战后一段时间,除了美元、英镑之外的其他纸币,几乎全都贬值到不名一文,直到1944年,美国主导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核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全球货币体系终于稳定下来;
这一货币体系稳定时间较久,一直到1971年美元支付危机爆发,尼克松宣布关闭美国黄金兑换窗口,算下来持续了27年时间;
因为少了黄金这个锚,1971年之后,世界货币体系又陷入到混乱之中11年,直到1982年美国重新建立起石油美元体系,确立除信用美元纸币体系的价值;
1982年到2008年,稳定的货币体系持续了26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竞相开展QE,货币体系又进入大贬值时代,一直到今天,新的稳定的世界货币体系都还没有确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