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9 19:52:57 来源:博时基金
产品业绩表现
博时信用债券(050011)
数据来源:博时信用债券2021年四季度报告/截至2021.12.31
四季度投资组合
债券投资组合配置
数据来源:博时信用债券2021年四季度报告/截至2021.12.31
基金经理
过均
过钧先生,硕士。1995年起先后在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德国德累斯顿银行上海分行、美国Lowes食品有限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华夏基金固定收益部工作。2005年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历任博时稳定价值债券投资基金(2005年8月24日-2010年8月4日)基金经理、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博时转债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0年11月24日-2013年9月25日)、博时亚洲票息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3年2月1日-2014年4月2日)、博时裕祥分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4年1月8日-2014年6月10日)、博时双债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3年9月13日-2015年7月16日)、博时新财富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5年6月24日-2016年7月4日)、博时新机遇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3月29日-2018年2月6日)、博时新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8月1日-2018年2月6日)、博时稳健回报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14年6月10日-2018年4月23日)、博时双债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10月24日-2018年5月5日)、博时鑫润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7年2月10日-2018年5月21日)、博时鑫和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7年12月13日-2018年6月16日)、博时鑫惠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7年1月10日-2018年7月30日)的基金经理、固定收益总部公募基金组负责人、博时新价值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3月29日-2019年4月30日)、博时乐臻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9月29日-2019年10月14日)、博时转债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9年1月28日-2020年4月3日)、博时鑫源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9月6日-2020年7月20日)、博时新起点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10月17日-2020年7月20日)、博时鑫瑞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7年2月10日-2020年7月20日)、博时中债3-5年国开行债券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019年7月19日-2020年10月26日)的基金经理、固定收益总部指数与创新组负责人、公司董事总经理、博时中债3-5年进出口行债券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018年12月25日-2021年8月17日)基金经理。
现任首席基金经理兼博时信用债券投资基金(2009年6月10日—至今)、博时新收益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2月29日—至今)、博时双季鑫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1月20日—至今)的基金经理。
四季度投资策略与运作分析
临近年底新冠病毒新变种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不小的惊吓,但随后新药物和疫苗研发紧跟进度以及疫情可能流感化预期给了各国为了经济保持开放更多的信心。
市场关注点还是回到了原先的通胀问题:由于天量货币发行和供应链受到贸易战的扰动,美国通胀水平超越了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终于迫使美联储拉下“暂时性”这块遮羞布。
我们过去一直强调这次通胀持续程度可能超预期。通胀不会因为你认为暂时性就会暂时性,也不会因为去掉这个表述就表明重视程度的改变,这需要美联储真正做出应对。美债长债收益率的矜持也反映了美联储的信誉受到了侵蚀:TAPER是启动了,加息也提上了日程,会不会因为某次新的危机而随时改弦易辙?市场需要看到实际行动。“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话固然没错,但是河流的流向一般不会发生改变,过去依旧可以作为未来的指引。
美联储已经没有70年代高通胀时期的利率工具,也不再有Volker这样真正的通胀斗士。本季度市场利率先上后下,并在12月年内第二次降准的带动下创下了年内新低。尽管回顾三季报,我们对社融、政策和通胀的预判的大都得到了实现,但是市场依旧表现强势还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疫情零星散发和病例动态清零政策,叠加去年的高基数和对“三座大山”的行业整顿,的确对经济尤其是服务业造成影响;但比起人民的生存权,这个代价是值得的。在面对经济问题,中国风险最小化策略和西方收益最大化策略的不同,造成了两者在应对疫情采用完全相反的对策,最终造成了这次货币周期的分化。今年以来的宏观杠杆率同比降幅为过去10年最大,也为国家在22年稳杠杆奠定了基础。与经济走弱相比,人民币异常的强势还迫使监管出手调降升值预期。随着中国人均GDP 接近1.2万美元,人民币其实已经具有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共有的特征,使得中国面对美联储紧缩周期会比其它经济体具有更足的底气,但还是可能会受到一点负面冲击,不太可能无动于衷,取决于宽信用和经济复苏的程度。继今年9月份社融见底企稳,国家稳经济宽信用政策预示2022年经济增长将走出低谷,在宽货币不变的前提下,收益率曲线未来的变化将取决于宽信用的效果。随着收益率处于较低位置,我们认为已经反应了大多数利好。
本基金还是继续维持低久期利率债策略。和利率债类似,在市场资金面宽松情况下,追求收益/回避风险依旧是本季度信用债市场的主题。AA /AA级信用利差缩小,低等级信用利差收益率走阔。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违约情况有所企稳,违约家数上升,但违约金额有所下降,违约率保持平稳。与去年国企债违约不同的是,今年的震中变为了民企地产债。民企地产债因为相对高收益和房地产相对安全资质颇得投资者的认可,因此受到打击也相对更大,再次验证在流动性极易缺失的信用债市场分散投资的重要性。而原来一直不温不火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则在今年迎来了曙光。地产债的调整减少了高息债的供给,从而引发了二级资本债的行情,也是原来高等级品种收益率过低形势下的选择。REITS上市后的火爆也同样验证了这一点。
我们本季度减持部分地产债,小幅增持银行二级资本债,总体保持信用债的低仓位。今年是转债的超预期之年。转债指数以上涨16 %的表现跑赢几乎各大股票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而转债正股指数则表现更为出色,转债正股的亮眼表现是否可以成为未来alpha的来源之一呢?转债发行人为促进转股,有动力做好经营,提高业绩,从而给投资人创造alpha奠定基础。市场需求的提升,参与者和发行人队伍的扩大,加上部分发行人友好的赎回决定,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至于估值,除了部分转债品种的高绝对价格和高于正常水平的转股溢价率,如果加上高正股估值,是可能具有较大回撤风险;其余品种需要结合市场整体情况、转债条款和正股估值客观分析。今年以来转债一直是我们持仓比例最高的债券品种。
本季度我们对组合持仓进行了部分调整,总体依旧维持转债的高配置比例。本季度权益市场盘整分化,在4Q经济走弱的担忧下,主流板块表现一般。随着对经济的担心又到了一个拐点,许多投资者不禁拿22年初和19年初做对比。与19年类似的是,市场处于去杠杆之后稳杠杆的转变期,中央政府部门拥有加杠杆的空间,我们面临的是类似19年初的悲观情绪。而与19年不同的是:18年全年大熊市使得权益市场整体估值具有吸引力。在3年之后,除了少部分行业估值处于底部,许多行业的估值已然不便宜。22年宽信用带来的机会将不同于19年。过去两年疫情期我国抓紧去杠杆,杠杆同比降幅过去十年最大,在全世界一片放水中可谓独一无二。
现在拐点已至,我们相信中央的决心。社融企稳回升,经济见底,有助于低估值价值股的表现,同时收益率维持低位,流动性无忧也会支撑部分成长股的估值。即使考虑极端情况,在股市还存在许多估值处于底部的大市值行业情况下,要想出现全面熊市的可能性也较低。本基金本季度调整了部分持仓,增加部分价值股投资,依旧维持权益的高仓位。
综上所述,2022年一季度,我们判断宽货币加宽信用政策组合将有利于经济数据的企稳。在债券投资上,短期政策潜在利好使得收益率维持低位,但需要警惕利好兑现后的可能调整,毕竟债市静态收益和风险资产相比并不具有太大吸引力;信用债市场同样需要关注高估值资产的风险以及中低等级信用债可能的错杀机会。由于估值处于高位,转债市场将更多的依赖于正股的表现,而非转债自身估值的扩张;拐点期股票资产的表现将更多取决于经济数据的改善幅度,部分旧经济品种将有望有更好的市场表现。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风险提示:
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基金净值存在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时关注本公司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本公司的适当性匹配意见并不表明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本材料中所提及的基金详情及购买渠道可在管理人官方网站查询-博时基金-基金产品,博时基金相关业务资质介绍网址为:http://www.bosera.com/column/index.do?classid=00020002000200010007。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