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9 13:59:18 来源:第一财经
上周,一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突破4%,创下近十多年来最高水平。另一边,中国一年期国债收益率1.79%。有交易员感叹道,一年期美国国债收益4%,国内三年期AAA国企债目前也仅2.8%。这一巨大的倒挂幅度也从某种程度解释了人民币的贬值。
上周四,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在6.9区间胶着许久后一举破7。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在上周五也一度破7,收盘回到6.9区间报6.9839,美元/离岸人民币收于7.0001。年内美国还将大概率加息175BP,将联邦基金利率带到4%以上的水平。今年而言,在亚洲货币贬值潮的背景下,始终相对坚挺的人民币短期也仍存在一定压力。
人民币短期仍面临压力
9月15日,美元/人民币一度跌至7.0256,不过收盘回到了6.98附近。
接近央行人士当日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衡量一篮子货币的CFETS汇率指数和去年末基本持平。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引发短期内贬值的各种压力已得到释放。人民银行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坚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尊重市场规律,维护市场秩序,加强预期管理,遏制投机炒作。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有强力支撑和坚实基础,双向浮动是常态,不会出现“单边市”。
8月中旬开始,人民币突破了6.7的震荡区间,至今贬值幅度超出2500点,美元走强、美国加息预期不断攀升、中国央行降息等都是直接的触发因素。
当前,中美十年期国债之间的息差已经走扩至80BP左右。早在8月末,就有外资行交易员对记者表示:“离岸市场做空的情绪自降息以来就开始萌芽,套息交易势头又出现了,做多美元对人民币可以套取的息差越来越大。”
另一外资行策略师也对记者表示:“目前海外投资人的确存在卖空人民币的头寸,也比较重。”
目前,中国央行稳定汇率的信号仍较为明显。多位交易员和分析师对记者提及,连续近20日以来,央行对于中间价的设定都大幅强于模型测算的数值,似乎释放了央行希望避免人民币过快贬值的信号。
“强劲的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仍完全在掌控之中。”巴克莱银行宏观、外汇策略师张蒙对记者表示。该机构目前将年内美元/人民币的预测从早前的6.8调整至7.15。在她看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仍然很强,“即使美元/人民币向7.25迈进,CFETS一篮子货币指数也仅是回到了2021年一季度的水平。”
目前,人民币对CFETS一篮子货币仍保持在102左右,比历史平均值还高约6%,比年初时下跌不到1%。这说明人民币只是相对美元贬值,而相对于中国主要贸易对手仍维持在数年甚至数十年高位,最近的贬值压力完全来自美元的升值。
某国有大行国际业务部外汇业务专家对记者提及,经过一个小波折,美元指数上周再次冲近110大关,“事实上这是我们模型判断‘非常高估’的门槛,但冲破门槛不代表美元会立即回归均衡,只是代表着趋势的偏离很大,需要市场参与者在价格过热时保持冷静客观的立场。”他也提及,美元/人民币又回到了6.9区间,人民币其实也处于较为被高估的区间。未来1~2个月,如果美元指数徘徊在高位,人民币汇率的回撤压力依然存在,但可回撤的幅度不大。
中美利差或将继续走阔
北京时间9月22日凌晨,美联储将举行议息会议,大概率继续加息75BP。高盛预计11月、12月还将分别加息50BP。多数机构还预计,中国的LPR和MLF利率不排除还有下调的可能性。这可能导致中美利差进一步走阔。
受此影响,今年以来外资由净流入中国债市转为净卖出中国债券。最新公布的8月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在中债登的债券托管量规模为940223.41亿元。其中,境外机构投资者8月减持银行间债券277.6亿元,当月境外机构小幅增持国债23.29亿元,减持政策性银行债287.43亿元。这也是自2月开始连续七个月的净卖出。
“无论是从利率水平和汇率收益来看,中国债市相较于去年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尤其是对于那些短期逐利的对冲基金、资管机构。不过,在中国债市纳入国际指数的背景下,例如央行、主权基金等长线配置的机构仍可能持续买入。”某外资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日前对记者表示。
张蒙对记者表示,8月卖出的速度其实在放缓。继7月减持减少465亿元人民币,8月减持幅度为314亿元。中国国债的持有量增加23亿元,而政策性金融债减少287亿元,同业存单持有量下降36亿元,降幅远小于7月的183亿元。截至8月,外国持有的中国国债的比例从7月的9.9%降至9.8%。
“投资者对久期或汇率持谨慎态度,套利交易已经放缓,尤其是对于全球收益率而言。今年2月至8月,外国持有的人民币债券减少了828亿美元。”但张蒙也预计,资金外流的速度可能会放缓,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逆转,因为现在大部分持有量反映的是储备管理机构、主权财富基金和指数跟踪基金。到2024年第四季度,每季度富时罗素WGBI纳入所引发的相关资金流入应达到100亿美元左右,总额为1300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