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6 13:59:38 来源:金融界
据统计,目前收益率在8%以上的信托产品仍是主流,部分品种甚至可达9%以上。从收益的角度来看,确实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当然,投资信托的前提是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朋友对信托不放心、不敢买,原因主要在于大家对信托存在一些误解。
误解一:认为信托是富人的游戏
在我们过往的经验中,信托产品的起购点大多是100万~300万,这对于普通中小投资者来说,门槛确实不低。但信托公司产品的购买起点并不是一个硬性的规定。
信托公司的筹资受份数的限制,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信托产品的起点与信托计划的募集额度有关。假如一个信托计划募集资金只有2500万元,那可能只需50万元的资金就可以购买。
实际上,根据2018年《资管新规》的指导意见,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就可以了——当然,具体的起投金额也与信托产品的投向有关。
目前来看,近两年银监会修改颁布的资管新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改变信托公司作为融资平台的形象,资金大、收益高将是信托产品的发展方向。
误解二:从银行买更安全
普通投资者对银行拥有很高信任度,但对信托公司往往缺乏信任,不放心把一大笔钱钱交给信托公司管理,这也是为什么银行销售信托产品要比信托公司自己销售更容易被人接受的主要原因。
以往的信托类银信理财产品中,确实有很多是以银行为主体发行,但自从银监会叫停了信托通道类业务之后,发行信托类理财产品将只能以信托公司为主,银行代销且不再承担风险。
所以,选择信托类产品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是银行销售,而是要对项目进行综合衡量——一方面要挑选信誉好的信托公司,考察其资金实力、过往业绩、综合排名等;另一方面还要知晓资金投向,明确前景;最后还要看担保机构以及担保方式,明确风险。
误解三:信托公司是皮包公司
前几年,确实出现过个别以信托公司名义诈骗居民财产的案例。但随着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信托公司被监管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信托产品的发行也越来越规范。
信托产品同银行理财产品一样,都要经过银监局的严格审批。信托计划存续期间,信托公司应当选择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担任保管人,并向保管人书面提供信托合同复印件及资金用途说明,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目前,监管建立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包括对信托业高管实行全过程的任职资格管理制度,提升整体从业的素质,防范和降低企业运作中的道德风险。
同时,央行对于风险较大的信托业务实行业务总量控制,对信托资金运用方式和比例作出限制性规定,要求信托公司每年从税后利润中提取5%作为赔偿准备金,并且该项准备金只能存放于国有商业银行或购买国债。
误解四:离岸信托比国内信托好
2013年以前,国内家族信托一直处于“蛰伏”状态,直到2013年起,陆续有不到10家信托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家族信托,国内家族信托才开始崭露头角,比离岸信托晚了不止一步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客户因此认为离岸信托发展比较成熟,对国内信托的财产隔离能力存在疑虑,更加偏爱离岸信托。报道显示,目前香港的家族信托客户中,约70%来自内地。
其实,国内家族信托和离岸家族信托各具优势,但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种心态也促使很多国内财富个人及家族迷信离岸信托。事实上,国内家族信托和离岸信托各有独特的功能和优势,专家称,在合法性、维权能力、交流便利等方面,国内家族信托比离岸信托更占上风。
《信托法》对国内开展的信托活动规定,必须持有信托牌照。这意味着,离岸信托的主体资质有可能得不到承认,其信托的合法性存在非常大的风险。其次,当离岸信托在产生纠纷时,极有可能会陷入国内司法管辖鞭长莫及的尴尬境地。而且,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障碍也会带来信托服务的困难。因此,业内专家认为,除非把资产转移出境,否则国内信托还是更有优势。
本文源自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