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2 17:35:10 来源:搜狐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经济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这标志着经济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文化类型已经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从社会生活角度讲,中国不再以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为中心,经济生活和科技生活正在挑战原有的社会生活秩序。反映到文化层面上,与此对应的就是经济文化和科技文化的强势崛起。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是多方面的转型,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并且这些层面的相互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具有复杂性与关联性,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文化既是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的结果,又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经济文化研究既不是仅仅局限在经济与文化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也不是简单地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更为宽广的眼光洞察经济与文化之间更为深层的互动过程。这种深层的互动过程牵涉到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学说、制度与法律、体制与政策、利益与道德等多种因素。
换句话说,经济文化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涉及技术、艺术、管理、制度、伦理等诸多方面,但更多的是对物质经济生活进行思想、理论、价值、道德和意义层面的考察和审视。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势必带来整个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引起人们对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关注和思考。在中国现行社会政治体制条件下,科学认识和把握政党、国家、市场、社会的关系,努力解决好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环保等民生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其中,经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觑。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带来了知识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并由此形成复杂的、多层次的、相互交叉重叠的经济文化观念,包括个体层面的生存与生活观念、财产与财富观念、安全与舒适观念、幸福与自由观念,社会层面的竞争与合作观念、隐私与保密观念、民主与法治观念以及国家层面的制度与政策观念、资源与环境观念、技术与资本观念等。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制度文明和法治文明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经济文化在从政治文化中分离出来后日益起到与法治文化和道德文化分庭抗礼的作用。
经济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经济对个人、家庭、组织、社会、国家的影响都是决定性的。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已经证明,经济生活强有力地促进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乃至生态文明的发展。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价值理性与功利理性的对峙、较量与磨合已经走进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中心舞台。科技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谁掌握了科技主动权,谁就可以在与经济领域发挥领导作用,并赢得身份和地位。经济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并赢得较高的国际地位。
当前,随着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网络化步伐的加快,人们渴求的不再是如何掌握和体验修身养性的传统文化经典,而是如何提高生存竞争力的实际知识。人们首先考虑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领悟问题,而是在获得相对充裕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实际生活质量的问题。人们对制度、法治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在个体利益、集体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等的相互摩擦与碰撞过程中,一系列影响基本物质经济利益的社会治理问题产生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道德的精神感召力减小了、财富的物质刺激力增大了,但人们在内心深处并没有放弃道德,而是更加渴求公平、公正,经济问题并不是单纯地依靠经济手段就能解决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间深层的依赖和互动关系日益变得清晰和透彻。经济文化不仅呼唤尊重、宽容、理解和同情,而且会造就尊重、宽容、理解和同情。
香港鼎益丰国际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无疑是未来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契机。在新时代加强经济文化建设、发挥经济文化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双重作用,必须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今后经济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