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6 09:50:51 来源:
近日,AITO汽车官方也发布公告,称受汽车上游原材料成本涨价影响,问界M5后驱标准续航版车型价格上涨了1万元。
对此,华为终端事业集团CEO兼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CEO余承东表示:在汽车行业,原先一颗市场价为10~20元的芯片,目前已经被涨到2500元,而一辆车就要用到9颗这样的芯片。
记者粗略一算,一辆车的成本就上涨了2万元左右。芯片价格之所以高涨,主要是因为随着智能化汽车的普及的同时,市场大环境又导致芯片产能骤降,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记者深入汽车行业调查后发现:芯片危机已经辐射到了大部分车企,特斯拉甚至出现了官方二手车价格高过新车的局面,这是因为特斯拉新车的订单已经排到了第二年,而二手车能做到马上交货。
除此之外,蔚来、理想、小鹏等新能源车,也都不约而同地涨价了。据央视财经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3 月底,已经有逾 20 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涉及车型逾40 款。
为啥涨价?道理其实很简单,按照市场规律来说,成本上升,供不应求,车企当然要涨价。一是电池上游的原材料价格暴涨,二是芯片短缺引发的零部件供应价格波动。如美国知名半导体厂商德州仪器(TI),几乎每一辆路上跑的汽车,都少不了用到他们的芯片。
而从去年开始,德州仪器芯片就开始了大幅涨价,
部分芯片由于缺货严重,甚至涨价超100倍。这对于“缺芯”的全球汽车产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更让车企举步维艰的是,这种涨价不是一次性涨完就算,而是已经延续两年的市场现状。
“缺芯”也导致了几乎所有车企的产能骤减,甚至不少厂商停工停厂。没法生产,哪来的汽车卖!因为汽车货源的短缺,导致消费者即便有钱买车,也不是想买就能随时提车。
“一颗芯,难倒全球汽车产业。”这是自2020年开始的全球“芯片荒”的真实写照。
集体误判,供需失衡
全球芯片短缺的背后,有多种因素交织,如近两年的疫情、原材料价格暴涨、俄乌战争等等。而汽车“芯片荒”的集中爆发,最初是源自行业对需求的集体误判。
疫情暴发初期,人们足不出户,业内预测全球汽车销量将会锐减,多数车企因此下调销量目标,进而向一级供应商调低了零件需求;供应商转而又向上游芯片厂商进一步压低需求。
孰料2020年下半年车市迅速反弹,车企突然加单,让上游供应链措手不及。加之疫情激发大量在线办公需求激增,全球PC出货量不降反增10.7%,芯片供应商相应减少了汽车芯片的排产计划,转移到了手机、电脑这些使用量更大的消费电子领域。
到2021年年底,全球芯片短缺加剧,仍是供需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因为很多芯片具有通用性,车企不仅要和同行竞争抢芯,还可能与使用到芯片的光伏逆变器、物联网设备、监控器等领域的企业竞争。
“黑天鹅”,加剧紧张
若仅是供需失衡,车企和供应商尚可根据产品节奏进行调控。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一系列“黑天鹅”事件,让本就供应短缺的局面雪上加霜。
2020年10月,主要应用于车载等高端应用的AKM产品,其背后朝日化学微电子有限公司旗下的晶圆工厂接连发生两起火灾,导致其供不应求,短期难以替代。
2020年11月,意法半导体(ST)在法国的三座工厂相继发生工人罢工事件,牵涉到8英寸晶圆厂、12英寸晶圆厂以及氮化镓工艺技术工厂。
随后,疫情席卷马来西亚,全球芯片的封测环节直接停摆。其封测业务,在全球市占率近13%,在东南亚地区占一半。
……
诸如以上,种种不利因素接连爆发,造成了全球汽车产业芯片严重短缺、价格暴涨的局面。而因为芯片本身的高技术、高集成、供应链全球化等特性,即便全球主要芯片制造商加快扩厂增产,没有3~5年时间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目前,不少芯片业内大佬、市研机构、专家学者等普遍表示,“缺芯”还将持续,芯片价格不排除进一步上调的可能性。英特尔CEO盖尔辛格预计芯片短缺情况将持续到2023年。AMD首席技术官佩珀马斯特也预测,芯片行业最终可能会在2023年实现供需平衡,缺芯潮会在那时结束。
然而,对于被困在2022年伊始的众多汽车厂商而言,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眼下的芯片短缺难题,至于车企是否能熬到那个时候仍是个未知数,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