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7 14:08:53 来源: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冲刺叠加A股震荡行情,收益相对稳健的偏债类“固收+”产品异军突起,“固收+”为代表的产品成为投资者的重要选择。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末,“固收+”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规模已增至1.72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71%。年内新发“固收+”基金规模突破5000亿元,成立347只“固收+”基金,相比去年全年增幅超过30%。
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宋加旺认为,打造“宏观配置基金”恰逢其时。根据权益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在同一宏观投资背景下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自上而下进行宏观大类资产配置,通过固定收益类资产稳健地积累安全垫,并根据安全垫的程度适配部分稳健的权益类资产增厚组合收益,使用可以实现绝对收益的投资策略,力争穿越市场牛熊,在组合层面力争做出绝对收益,从而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投资体验。
追求绝对收益需要“匠心”
宋加旺坦言,做好绝对收益,需要对大类资产配置、价值投资和绝对收益投资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是门工艺,需要一颗“匠心”。“穿越牛熊市场的绝对收益,能够给投资人带来好的投资体验,为了实现这一投资目标,我们需要把过去多年牛熊周期转换中被市场反复锤炼过的、能够做出绝对收益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投资体系和投资纪律一以贯之,并不断精进,从而做出最好的绝对收益产品,努力让投资者满意。”
作为国内首批养老金投资经理,宋加旺具有丰富的大类资产配置经验。十七年前入行之初,宋加旺便开始从事信用债的信用风险识别和信用评级工作。后期,作为研究员,专门从事过宏观经济研究、利率研究、信用研究、数量研究、大类资产配置研究和策略研究;作为投资经理,管理过不同类型的基金专户产品、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金产品和养老保障产品。2020年,宋加旺加盟泰达宏利基金,将其成熟的投资体系引入到他所管理的基金当中,从公开的产品业绩可以看出,他所管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标签为“低回撤、低波动、相对高的收益”。
十多年的年金投资管理经历,让绝对收益的投资理念根植于宋加旺的每笔投资实践之中。他表示,在年金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做好大类资产配置,要兼顾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两方面的投资,而不能偏于一头,通过这两类投资工具的搭配使用,力求为客户带来低回撤、小波动、长期收益相对较高的产品体验。“年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管理这类属性的资金,不管是在牛市中还是在熊市中,都要尽量做到不亏损;另外,尽量控制回撤和波动,若组合净值有大的波动,进出的资金体验都不会好。”
因此,在管理基金时,宋加旺坚持“安全、稳健、可持续”的投资目标,按照审慎投资、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的方针进行投资管理,力争实现基金组合的稳健保值增值。
宋加旺提到,在建仓初期,采取相对稳健的配置策略。比如固定收益类资产采取中短久期、中高评级配置,稳健地积累安全垫;此外,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尽量通过杠杆套利的策略,获取稳健的套利收益。而在正常运行期,综合运用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和细分品类资产的绝对收益投资策略,根据市场的变动情况及对市场预期偏差的预判,积极动态地调整基金组合的大类资产配置结构,灵活调整债券久期及组合杠杆,精选个股和个券。
攻守兼备把握收益良机
回顾今年前三季度的操作,宋加旺提到,最重要的是做好“防御性仓位”和“进攻性仓位”的灵活切换,在不同阶段,仓位配比不同。在权益类资产的操作上,从“防御性仓位”来看,宋加旺主要关注估值低、分红高、流动性好并且具备“硬资产”的公司股票;从“进攻性仓位”来看,宋加旺主要关注估值低、分红高、有疫情反转逻辑、盈利预期改善的公司股票。另外,在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操作上,“防御性仓位”主要是靠相对确定性的信用挖掘,靠票息策略和杠杆策略;“进攻性仓位”主要是把握长久期债券的波段操作机会。
从仓位来看,宋加旺表示,去年年终时根据对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及权益类资产各行业板块的相对估值判断,认为今年上半年低估值、高分红、顺周期、抗通胀的品种有投资机会,因此在年初建仓时,以适当仓位参与了符合上述属性特征的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后期随基金组合净值不断增长,逐步增加了上述权益类资产的仓位;在年中时,进行了减仓,主要基于“下半年经济大概率同比下行、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的判断。随着央行的降准操作和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相关政策的出台,宋加旺认为会议释放了宽信用的信号,因此又提高了权益类资产的仓位。
直到9月中下旬,宋加旺认为,大的投资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通胀维持较高位置,经济有下行压力,而且考虑到全球性货币政策收紧或会带来一定的流动性压力,因此进行了减仓操作,降低了进攻性的权益仓位,增加了防御性的权益仓位。
宋加旺表示,在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上,今年全年来看,回购套利都是适合的投资操作模式。“在流动性允许的情况下,今年一直在进行适度的回购套利操作,基本维持中性的杠杆水平。接下来,将更多地做好预期差的判断,对未来的投资环境做出预判,尽量把握信用环境改善过程中信用债投资的净价收益机会。”(梁银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