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9 12:07:36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IPO雷达| 募资4.7亿救急,亚马逊、沃尔玛都是客户,家联科技内忧外患难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记者 | 袁颖琪
编辑 | 陈菲遐
宁波一家生产塑料餐饮具的企业——家联科技打着“可降解塑料”的旗号更新了招股书。不过,家联科技恐怕只能算作“可降解塑料”概念股。
虽然这家公司在招股书中着重强调“高端塑料制品及生物全降解制品”生产商定位,但事实上其大部分营收是由塑料餐饮具提供,在“限塑令”日益趋严下,公司上市后成长性存疑。此外,与家联科技业务种类、规模都相近的富岭环球(FORK.O)已在美股退市,也为家联科技在A股上市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偿债压力大
家联科技主要生产应用于家居、餐饮、航空领域的餐饮具、耐用性家居用品等多种产品。公司主要客户包括Amazon(亚马逊)、IKEA(宜家)、Walmart(沃尔玛)、KFC(肯德基)、Starbucks(星巴克)等众多知名企业。
家联科技本次计划募集资金4.7亿元,其中3.7亿元是用于扩大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产能,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性。事实上,家联科技财务状况并不乐观,补充流动性是募资更为迫切的需求。
截至2020年半年报,家联科技负债总额为5.0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6.43%。其中,短期负债占了绝大多数,短期偿债风险较大。家联科技短期负债为2.06亿元,近年来呈升高趋势。再加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和应付账款合计为1.9亿元。家联科技一年内需偿还的金额约为4亿元,而其账面现金仅有5500万元。因此,家联科技迫切需要募集资金补充流动性。
由于是出口业务为主,家联科技运营周期较长,不利于资金周转。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家联科技的运营周期从113天增加到133天。其中,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都呈增加趋势。
成长性堪忧
家联科技有九成以上的营业收入由海外客户贡献,主要为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其中出口美国的销售收入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50%。2019年,家联科技营业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海外收入为9.08亿元,仅同比增长3.4%;国内收入为1.11亿元,同比增长66%。
很明显,海外市场已经走向成熟,未来维持稳定增长不易,而国内市场仍有强劲增长动力。这一趋势对家联科技的成长性不利。
家联科技虽有意拓展国内市场,但由于国内业务基数低、规模小,能多大程度上带动总营收增长还不确定。塑料餐饮具生产商的销售模式主要是依靠进入大客户的供应商体系,国内市场也竞争激烈,如何通过竞争,进入国内客户的供应商体系也是家联科技面临的一大考验。
事实上,家联科技打开国内市场缺少产品。由于国内“禁塑令”稳步推进,家联科技的优势产品——塑料餐饮制品未来市场将萎缩。
目前,我国餐饮行业已经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到2022年底,县城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未来,国内可降解塑料餐饮具销量将快速提升。但家联科技可降解塑料制品收入还不足营收的5%。2020年上半年,家联科技塑料制品营收为4.11亿元,可降解塑料制品和纸制品贡献的营业收入合计不超过3000万元。目前,可降解塑料市场已经开始快速增长。家联科技本次募集资金中,有3.7亿元是用于增加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产能。但行业变革期已经到来,三年后等产能落成,家联科技不知还能否抓住机遇。
另外,“限塑令”是全球共同的趋势,家联科技海外业务也面临政策风险。目前,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限塑令”只限于塑料吸管和塑料袋,对家联科技的业务影响不大。但欧盟自2021年1月开始实施的“限塑令”将禁止销售和使用10种单一用途的塑料物品,包括一次性吸管、搅拌棒、餐盘等。这些产品与家联科技的产品重合,将会影响家联科技在欧盟国家的收入。
毛利率下行压力增大
如果说政策风险是“远虑”的话,那么家联科技还有“近忧”。
近期原油、化工品等大宗商品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可能会推高家联科技的原材料成本。
家联科技2019年净利润7500万元,同比增长6倍,主要是因为2018年有一笔1100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导致该年净利润基数较低。此外,2019年原材料价格下行,家联科技毛利率提升6个百分点至24%。净利率也从1.11%提升至7.33%。家联科技三费支出占比不大,利润水平主要取决于毛利率水平,因此,家联科技利润波动大,随着原材料价格波动也具有周期属性。
家联科技的生产成本中,塑胶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50%。塑料原材料价格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塑胶原材料价格也有所下降,2020年5月开始,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回升,塑胶原材料价格也有所回升。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突破60美元/桶,且仍处在上行趋势中。
若未来价格持续走高,且家联科技无法及时充分向下游客户转嫁,将使得其毛利率水平下滑。从行业态势分析,家联科技转嫁成本的能力并不强。因为塑料制品行业集中度较低,技术水平较落后,且产品同质化严重。中小厂商普遍采取薄利多销的模式,议价能力较弱。家联科技对应的大客户较多。分散市场面对大客户,谈判能力自然不足。
家联科技应收账款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也可以佐证这一观点。而且,家联科技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从2017年的45天增加到2020年上半年的49天,说明家联科技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还在进一步减弱。
投行大佬赵建光入股
值得注意的是,家联科技虽然业绩平平,但股东阵容却看点十足。
家联科技的创始人是王熊与其妻子林慧勤。两人最早是成立了一家塑料制品有限公司。2009年6月,王熊与张三云、蔡礼永共同出资成立了宁波家联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家联科技的前身)。其中,王熊、张三云、蔡礼永分别持有股份55%、40%和5%。值得一提的是,张三云与蔡礼永均为伟星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及董事,两人至今仍在“伟星系”任职。蔡礼永2017年7月开始同时在家联科技任职董事,参与制定家联科技发展战略。
另外一名颇有来头的股东是赵建光。赵建光拥有10余年的证券行业从业经验,曾任国信证券执行总裁,先后在南方证券和华夏证券任职。如今,赵建光是建元天华投资的创始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家联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9月1日,家联科技股东会决议,同意张三云分别将其持有的475.71万元和497.14万元出资额转让给赵建光和镇海金塑,转让价格均为3.50元/股出资额。此前张三云的入股注资价格为1元/股。受让方镇海金塑为家联科技的员工持股平台,而赵建光此前与家联科技并无关联。
截至IPO前,家联科技创始人夫妇两人合计直接及间接持有家联科技61.25%的股份。第二大股东张三云持股22.5%。赵建光持股7.5%。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