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8 10:08:06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原标题:期指春季行情尚未落幕 来源:期货日报
元旦以来,这波凌厉涨势是春季行情的开端,是牛市第二阶段的序幕,并非短线反弹行情,近期的高位调整则是获利回吐、估值担忧等所致,并未动摇中长线上涨根基,故,当前调整仅为中场休息。
元旦过后,A股期现货指数走出一波既是预期内又是预期外的上攻行情。预期内是指随着时间进入一季度,一年内最好的做多窗口开启,向上突破符合市场预期;预期外是指这波涨势非常凌厉,涨速超预期,且呈现严重的分化格局。不过自1月8日以来,主要期现货指数呈现高位振荡走势,尤其是本轮领涨的绩优股大幅回落,市场担忧短期暴涨透支了后期涨幅,本轮行情提前终结。不过我们认为,本轮行情尚未终结,当前调整仅是中场休息。
本轮上涨行情的性质分析
第一,从中短期看,本轮上涨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春季躁动行情。
所谓天时,指每年的一季度A股期现货指数上涨概率较大,一般称为春节躁动行情。根据wind数据统计,2000年至2020年的21年内,一季度上证综指和深成指上涨的概率分别达60%和65%,而且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2016年熔断股灾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等特殊年份跌幅较大外,一季度即便收跌,跌幅也相对较小。一季度容易走出涨幅相对较大的上涨行情,主要基于以下因素:首先,一季度尤其是一月份银行放贷动能较足,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其次,一季度上市公司年报以及一季报(快报、预报)等密集公布,绩优股、业绩反转股受到市场青睐;最后,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一般在3月上旬召开,市场政策预期良好。
所谓地利,这里指技术上的分析或者空间上的分析。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早于去年11月中下旬就已经向上突破,并于12月上旬完成技术上的回抽确认,领头羊效应明显。其他指数经过长达5个月左右的盘整,调整已经非常充分,在无明显利空且权重股指数的带动下,具备向上突破的条件。
所谓人和,在我国疫情防控效果良好、经济超预期复苏、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以及A股相对估值不高等利好因素下,A股市场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A股市场充满信心,可谓人心思涨。
第二,从中长期看,本轮上涨是牛市第二阶段的序幕。
本轮上涨行情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19年1月初(个别指数的低点在2018年10月),2020年借助新冠疫情完成二次探底。从技术上来看,2019年年初的低点,具备历史性低点的技术特征,例如,持续单边大跌砸出的低点,见底前成交达到相对历史性低位,见底后放量大涨。从基本面上来看,本轮上涨的根本推动力在于我国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市场资金面充裕合理、以注册制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
牛市的第一阶段属于估值修复阶段,经过连续两年的上涨,截至2020年年底,A股的整体估值基本回到了2017年水平,估值修复阶段基本完成,也就是本轮牛市的第一阶段基本完成,2021年年初开启的这波上涨可以看成是市场进入牛市的第二阶段。
综上,无论从中短期看还是从中长期看,元旦以来这波强势上涨不是简单的反弹行情,是春季行情的开端,是牛市第二阶段的序幕,故行情不会轻易终结,将向纵深发展。
阶段性高位调整的因素分析
1月8日以来,A股期现货指数高位振荡,其中本轮领涨的板块和个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首先,短线获利回吐压力较大。本轮强势上攻行情始于2020年12月30日,多数市场指数最大涨幅接近或者超过10%,龙头股、强势股的涨幅超过20%,短线获利回吐的压力较大。而获利回吐压力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整很快就会消化。
其次,元旦后的强势上攻行情,是热点板块和行业龙头领涨的结构性行情,且这些强势股或者板块,估值相对较高,在牛市行情进入白热化阶段前,市场恐高情绪容易引发调整行情。同时,这些热点板块具有高成长性,龙头股业绩优异,随着年报以及一季报业绩快报或者预告的公布,估值会相应地回落。
再者,去年12月货币供应量及社融增速明显超预期回落,引发市场对于流动性收紧的担忧,从而抑制了市场的走势。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示宏观经济政策不会急转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所以去年12月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速的明显回落不具备持续性,依然是稳定为主。
最后,近期各地新冠疫情有明显的零星暴发的迹象,抗疫形势有所升级,引发市场对于疫情以及经济复苏的担忧。在抗疫经验丰富、新冠疫苗已经上市的背景下,零星的暴发基本不会引发区域性、全国性的大暴发,对于经济的利空影响非常小。
结论
新年伊始这波凌厉的上涨行情,并非短期因素刺激的反弹行情,而是具备基本面、资金面支撑的春季行情,具备长线上涨基础的牛市行情的第二阶段,故短线的获利回吐压力、估值担忧,不会撼动中长线上涨动力,而所谓的政策转向以及新冠疫情恶化担忧则均不备逻辑基础。故,近期的高位调整仅是中场休息,本轮行情远未到头。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