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2:34: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春12月16日电 (高龙安)在长春,人们对于轻轨和地铁总是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因为这里建有中国内地第一条轻轨线路。“十三五”期间,长春轨道交通运营线网从48公里增长到100.1公里,实现了从轻轨时代到地铁时代的跨越。现在,城市地上地下往来穿梭的列车,平均每天接送人次70余万,绘就了一幅覆盖整个城市的轨道交通便捷“出行图”。
地铁列车整装待发。长春轨道交通集团供图从轻轨时代驶向地铁时代
时间回到2000年,中国内地第一条轻轨线路——长春轻轨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当时,国内没有任何轻轨建设和运营的经验,轻轨建设者们一步一步探索和攻关,扫平建设中的阻碍。2002年10月30日,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顺利通车试运营,长春由此开启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新的征程。
长春在发展轨道交通之初提出“先建轻轨,后建地铁”的模式,而从轻轨时代过渡到地铁时代,长春整整用了15年的时间来积蓄跃迁的动能。
随着长春城市体量迅速增大,民众对于轨道交通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地上,轻轨线路不断向更多区域延伸;地下,地铁正一寸一寸向更远处掘进。
2017年6月30日清晨,一列顶着大红花、通体白色的列车驶出车库,长春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成功通车试运营,长春由此迈入地铁时代。时隔一年,长春轨道交通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于2018年8月30日通车试运营,与1号线在城市中心位置形成“十字换乘”。短短两个月后,长春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试运营。
据统计,地铁1号线通车以前,轻轨3、4号线日均客流20余万人次,地铁1、2号线运营后,截至2019年末,长春轨道交通线网日均客流达70余万人次,最高日客流达93.8万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长春轨道交通运营线网从48公里增长到100.1公里,更重要的是,地铁与原有的轻轨组成了“十字+环线”的交通网络,构建成为长春又一交通动脉。
长春轨道交通建设现场 王长宇 摄“智慧城轨”让交通更便民高效
如果说,畅通的轨道网络为民众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那么,智能化的服务设施则赋予了这张网络“智慧”。
长春轨道交通经历了从纸质票、单程票卡,到后来自动售票机、“一卡通”储值卡等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轨道交通得到迅速应用,如今购票和“充卡”已不再是乘车的必要条件,售票处前排长队的场景也鲜有出现,因为更多的人会选择通过手机支付宝、银联云闪付、长春E出行、长春市民卡等扫码乘车。
事实上,真正运用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黑科技”远不止于此,目前,地铁1、2号线的智慧运维系统已覆盖AFC(自动售检票)、供电、电扶梯和车辆段等环节,同时,通过“轨道车辆智能联网系统”,乘客可随时掌握站点信息和下车位置,有效地规划出行路程。
此外,车辆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车辆弓网检测系统、车辆轮轨检测系统等,为轨道交通安全、平稳、高效地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年八项目 2020年成最忙建设年
2018年11月,长春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7个项目、116公里长线网、总投资711亿元。这是长春轨道交通发展史上的一次突破,建设规模创造历史新高。而在2020年,第三期建设项目同期开工5个,还有3个续建项目,当年在建项目达到8个,开创了长春轨道交通年度建设规模历史之最。截至12月11日,6号线长春西站至祝家屯站盾构区间实现双线贯通。
在第三期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首次采用了“项目制”工程管理,管理团队在初步设计、施工、验收、结算、交接等阶段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对线路管理负总责,以此达到项目管理主体责任明确,高效管理的目的。
为了尽早完成施工任务,长春市轨道工程今年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冬季施工,参与冬季施工的有6条线路,共43家施工单位,5923人。冬季施工有效地解决了东北地区每年施工期短的问题,为各条线路按照计划开通打下了基础。
“十四五”时期,长春轨道交通将在高水平完成第三期建设规划项目的同时,超前谋划上报第四期建设规划,布局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交通网,为城市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