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2 06:34:43 来源:中国经济网
解密四类机构最新A股布局意图 科技与消费仍是重中之重
A股市场经过五个多月的反复震荡,已悄然进入12月中旬,2020年临近收官,投资者对来年春季行情的布局已悄然展开。
机构也在为如何布局来年而忙碌。统计数据显示,进入四季度以来,基金、券商、保险和QFII已开始对各上市公司频繁调研,被调研公司涉及所有申万一级行业。机构调研情况初步表明,在四大机构最新布局意向中,科技与消费仍是重点领域。
目前,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在经济加速复苏进程中,科技与消费为何会成为众多机构公认的好赛道,哪些上市公司受到机构的重点关注,机构布局的逻辑何在?在此,《证券日报》对四季度以来四大机构的调研情况予以详细解读。
基金走访552家上市公司
4家获超百机构抱团调研
在爆款权益基金的阵营急速扩容下,基金经理的调研足迹也让投资者愈发关注。
“随着四季度的到来,各大基金公司均开始对明年的布局做准备。”榕树投资研究部主管李仕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市场或将延续结构性上升行情。其中,消费、医药和科技等三大领域依然是基金重点关注方向。
《证券日报》记者对同花顺数据统计后发现,四季度以来,截至12月11日,沪深两市共有552家上市公司获基金公司的密集调研。其中,歌尔股份、新产业、新洁能、迈瑞医疗等4家公司期间累计接待参与调研的基金公司家数居前,均超过100家,分别为179家、131家、103家和103家。紧随其后的是长春高新、海康威视、汇川技术、卫宁健康、传音控股、吉比特、兆易创新、华测检测、伊之密、广联达等公司,期间接待基金公司调研家数均超70家,占比逾两成。
从申万一级行业分布来看,四季度以来获基金公司调研的552家公司,主要扎堆在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化工和计算机等五大行业,分别涉及个股数量80只、63只、50只、50只和47只。以电子和计算机为代表的科技股共有127只个股,成为基金重点关注的领域。
在基金公司密集调研走访之际,已有机构提前布局。统计数据显示,在上述被调研的552家A股上市公司中,截至今年三季度,有461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基金身影,占比83.5%。
在基金高度关注下,上述个股的市场表现也可圈可点。统计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4.01%。上述552只个股中,有206只个股涨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占比近四成。其中,新洁能、立昂微、朗姿股份、河钢资源、*ST融捷等5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100%。
“基金公司的重点调研方向,往往代表市场下一步核心布局方向。”巨泽投资董事长马澄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基金对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化工和计算机等行业进行了重点走访,表明基金对明年后疫情时代的顺经济周期板块非常看好。近期,有关疫苗研发进展的利好消息不断,欧美国家预计将于明年6月前全部完成接种。此举意味着,明年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强劲,必将带动需求,推动电子、机械设备、化工等产业链全面复苏。另外,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对在线办公、计算机、云服务的需求大增,叠加5G开始进入应用场景阶段,预计计算机领域未来会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明年的A股走势如何?金百临咨询分析师秦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A股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话语权持续提升,加上资金结构的巨变、IPO提速等因素的影响,再考虑到我国经济面临产业转型、经济升级等现实要求,预计边缘股和绩差股未来走势将持续疲软。但能够持续创造增量价值、增量利润的朝阳产业、成长行业恰恰相反,其龙头股有望持续震荡走高。另外,这些行业龙头股往往是A股几大主要指数的成分股和市场中的人气股,这类个股走强无疑会推动指数节节攀升。
万联证券分析认为,年末A股存量资金博弈加剧,考虑到年底流动性相对偏紧,预计短期市场或将延续震荡调整,因此看好防御性板块,如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和大金融等。在行业配置方面可关注三条主线:一是低估值的银行、保险等大金融股,以及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大蓝筹股;二是关注有色金属、化工、汽车等顺周期行业;三是关注数字货币、半导体、新能源及高端装备等“十四五”规划受益板块。
券商调研680家上市公司
凸显五大投资逻辑
“券商调研之所以受市场关注,是因为券商的证券研究部门是国内最主流的卖方证券研究机构,他们通过研报牢牢掌控市场的话语权。同时,券商的研报几乎是所有机构投资者决策信息的重要来源,所以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的投资方向。”冬拓投资基金经理王春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跨年行情叠加年报预期的推动下,券商调仓换股的需求日益增加。《证券日报》记者对同花顺数据统计后发现,四季度以来,截至12月11日,券商共计调研680家A股上市公司,成为机构调研A股的主力军。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莫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券商为首的机构调研的动向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一方面源于A股市场机构资金在市场的占比逐年抬升;另一方面源于在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下,券商等机构秉持的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市场的有效性越来越高。
具体来看,四季度以来,有158家A股上市公司接待券商调研家数在10家及以上。其中,歌尔股份接待调研券商家数最多,达62家。紧随其后的是中科创达,接待调研券商家数达60家。卫宁健康、新产业等两家公司接待调研券商家数也均超过50家,分别达到59家、53家。此外,爱美客、广联达、海康威视、汇川技术、迈瑞医疗、兆易创新、华宇软件、新洁能、森马服饰、启明星辰、吉比特、京东方A等上市公司接待调研券商家数也均超过40家。
王春秀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这些被扎堆调研的行业或企业,都是机构重仓股或潜在建仓标的,所以具有很高研究价值。根据券商调研报告筛选出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构建股票池,待认真研究并搞清楚其中投资逻辑后,在价格大跌出投资价值时建仓不失为稳健的选择。
记者进一步梳理后发现,券商调研的680家A股上市公司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股价处于相对低位。截至12月11日,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均价为22.87元;上述680家上市公司中,有367家公司最新收盘价低于均价,占比53.97%。其中,41只个股最新收盘价不足5元。
二是股价调整较为充分。四季度以来,截至12月11日,上述680只个股中,共有351只个股期间股价出现下跌,占比51.62%。其中,12只个股期间累计跌幅超过30%。
三是估值相对较低。上述680只个股中,剔除亏损股后,共有554只个股最新动态市盈率低于所属行业平均水平,占比逾八成。其中,南宁糖业、东方精工、荣安地产、华侨城A等个股最新动态市盈率不足5倍。
四是业绩增长确定。截至12月11日收盘,共有83家上市公司披露年报业绩预告,业绩预喜公司家数达到51家,占比61.45%。其中,24家公司2020年度净利润有望同比翻番,天赐材料、海欣食品、高德红外、乐歌股份、双星新材、大北农、雅化集团等公司均预计2020年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300%及以上。
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蔡芳媛认为,当前上涨动能已由流动性驱动转为基本面驱动,存量资金博弈导致热点快速轮动。业绩仍是未来长线布局的重要支撑,岁末年初通常是对优质白马股布局的最佳时点。
五是680只个股在所属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中,扎堆电子、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三大领域,三大行业入选个股分别达到89只、70只、79只。
莫静表示,当前市场业绩为王,业绩增速高、成长确定性高、行业处于高景气度周期或景气度向上的公司更容易获得券商青睐。
保险公司调研337家上市公司
超七成前三季度营收增长
四季度以来,截至12月11日收盘,保险公司累计调研337家A股上市公司。从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被保险公司调研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五大行业,分别是电子行业(49家)、医药生物行业(45家)、计算机行业(37家)、机械设备行业(25家)、化工行业(24家),在被保险公司调研的337家上市公司中合计占比超五成。
从被保险公司调研的次数来看,四季度以来,保险公司累计调研1556次。有11家公司获保险公司调研次数超20次,分别是迈瑞医疗、歌尔股份、新产业、汇川技术、爱美客、海康威视、新洁能、吉比特、长春高新、兆易创新和美亚柏科。其中,迈瑞医疗获保险公司调研次数最多,达44次。歌尔股份次之,获保险公司调研42次。
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表示,调研次数越多,反映出保险公司对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行业的关注度越高。保险资金是长线资金,行业特点决定了资金安全和流动性会是险资投资中重要的考量因素。险资投资具有注重基本面、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风格特点,因此,选择的标的往往是流动性更突出的头部企业。电子、医药生物和计算机等科技创新板块的中长期成长性突出,对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机构资金具备较强的配置吸引力。加上科技创新行业具有业绩弹性大、专业要求高的特点,因此成为机构重点调研的领域。
能获得保险机构的青睐,自然离不开上市公司本身优秀的业绩表现。2020年三季报显示,被保险公司调研的上市公司中,超七成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超六成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从年报业绩预告方面来看,截至12月11日,已有43家被保险公司调研的上市公司率先披露2020年年报业绩预告,有30家公司业绩预喜,占比近七成。其中,包括业绩预增公司21家、业绩略增公司4家、业绩扭亏公司4家、业绩续盈公司1家。值得关注的是,有18家公司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同比翻番。其中,天赐材料、乐歌股份、大北农、雅化集团等4家公司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倍。
从市值角度来看,截至12月11日收盘,被保险公司调研的337家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为323.94亿元,有20家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被保险公司调研。其中,被保险公司调研的市值最高公司为美的集团,达到5901.74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市值超过4000亿元的迈瑞医疗和海康威视。
“保险资金具有资金量大、投资周期较长、持股高度分散、预期回报较低、厌恶风险等特点,因此倾向于追求长期稳健收益,遵循价值投资选股体系,因此,险资在选股上偏爱流动性好、股息率高、盈利能力强、流通盘较大、业绩确定的蓝筹股。这类个股的长期投资价值非常确定,可作为长期投资的重要参考标的,稳定获取企业成长和盈利带来的投资回报。” 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刘有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被保险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的整体股价表现也不错。统计数据显示,自四季度以来,截至12月11日收盘,有172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在被保险公司调研的上市公司总数中占比超五成,近四成个股跑赢同期上证指数(4.01%)。其中,新洁能、立昂微、朗姿股份、永兴材料等4只个股累计涨幅均超90%。
QFII调研135家上市公司
科技股是重点领域
“海外利空消息逐渐消化,市场风险偏好继续修复,成为近期外资入场步伐加快的的核心驱动。”国盛证券策略团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北上资金自11月份以来连续回流,继创下年内单月净流入规模新高后,12月份以来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继续扩大,合计吸金超过300亿元。继续看好当前至明年一季度的跨年行情。”
随着北上资金投资情绪持续回升,近期外资对A股调研的积极性也很高,显然是在为明年的“春季行情”做准备。《证券日报》记者对同花顺数据统计后发现,四季度以来,沪深两市共有135家A股上市公司获QFII的密集调研。其中,迈瑞医疗、广联达、海康威视、歌尔股份、新产业等5家公司期间累计接待参与调研的机构家数居前,均超10家。
在所属行业方面,上述四季度以来获QFII调研的135家公司主要扎堆在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化工等四大行业,分别涉及个股数量30只、18只、17只、11只。综合来看,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科技股仍是外资四季度调研的重中之重,以化工为代表的顺周期板块也成为外资频繁调研的重点目标。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刘有华表示:“科技是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行业,也是值得长期看好的优质赛道。但今年下半年以来,科技股的调整幅度比较大,部分个股的股价走势持续低迷,因此,在后续选股方面需要更加精细化。从目前资金流向及部分个股的股价走势来看,出现结构性春季行情的概率较大。对于投资者而言,QFII重点调研的品种,一般基本面问题不大,如果结合个股的前十大股东数据去判断和选择,可能会是个不错的投资方式。”
上述四季度以来被QFII调研的135只A股,近期的股价表现也非常活跃。其中,有87只个股期间股价实现上涨,占比逾六成。新洁能、立昂微等2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分别达到534.19%、392.85%;爱美客、思瑞浦、天赐材料、洋河股份、卓胜微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也均超过50%。
年报业绩预期向好或是四季度QFII频繁调研的重要依据。截至12月11日收盘,在上述四季度以来被QFII调研的135家A股公司中,已有21家公司率先披露2020年年报业绩预告,业绩预喜公司有15家,占比逾七成。其中,天赐材料、大北农、比亚迪、汇川技术、歌尔股份等5家公司均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同比翻番。
结合上述QFII调研A股公司的相关数据,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外资持续流入的动力和趋势仍在。第一,近期美联储表态显示,将继续对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且市场对美联储宽松政策加码的预期有所增强,有利于提振全球市场风险偏好。第二,国内经济持续改善,且在全球范围内占优,增强了人民币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第三,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港通持续推进,近期取得实质性进展,部分科创板股票被调入上证180、上证380等核心指数,明年年初有望纳入陆股通,这也是未来外资增量的一个来源。第四,从历年年末表现看,北上资金通常会布局跨年行情,今年应该不会出现意外,北上资金未来有望继续流入。”。
多数券商预测,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改善,预计2021年外资流入额有望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2021年的风险环境将得到很大程度的缓和,随着海外风险不确定性落地、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和全球经济复苏趋势明朗,预计2021年海外投资者配置A股相较2020年有望提升,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
国盛证券策略团队也表示,中国的抗疫成果带来的基本面优势持续、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外部环境趋于改善等多重因素共振,都有利于交易型外资的增持,2021年交易盘有望重回净流入。保守预计,2021年外资增量将达2000亿元-3000亿元。
海通证券也认为,在海外经济复苏等多因素提振下,预计2021年外资流入将略有加速。(证券日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