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12:34:25 来源:光明日报
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效显著——
两亿农户和15亿亩地领了“证”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完成15亿亩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为两亿农户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确实权、颁“铁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
在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总结暨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业农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将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强化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应用,进一步做好承包地管理。同时,将稳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让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充满活力。
严把流程关、质量关——
为15亿亩农村承包地完成确权登记颁证
11月2日,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青竹街道黑龙场社区,村民车志红正在田间地头栽种油菜。“自从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后,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啦!”车志红高兴地说。
车志红告诉记者,2014年,他参与到所在村民小组的土地摸底调查、实地调绘、公示确认、签订合同颁证等工作中。
2015年,车志红正式拿到了“红本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车志红说,土地确权颁证后,就好比自己有了“铁证”,还可以将土地作为资产来抵押申请贷款,便于农民创业,从事农业生产也有了更足的底气、更多的自信。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作为全国首批3个整省推进试点省之一,四川省从2014年开始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据介绍,在确权登记颁证中,四川各地注重流程规范,推行成立领导小组、开展动员培训、确定技术单位、获取航摄影像、形成工作底图、确认地块权属、公示确权要素、做好验收颁证、归档确权资料“九步工作法”,实行全程控制,严把确权工作质量。
在黑龙江、安徽、山东、湖南等地,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也先行先试,顺利推进。通过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介绍,从2014年开始,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从整省试点逐步全面推开,历时5年在全国2838个县(市、区)、3.4万个乡镇、55万多个行政村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2019年组织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成果,将15亿亩承包地确权给两亿农户,并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取得显著成效。
韩俊介绍,在确权登记颁证中,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规范工作流程,完善技术标准,先后制定1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和10个规范性文件,制定成果检查验收办法,指导各地分期分批开展县市验收,严格把好确权质量关。
建设数据平台——
让“以图管地”成为现实
确权登记颁证后,各地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应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形成农村土地资源“一张图”,实现“以图管地”,为土地流转、抵押担保、惠农政策落实、保险定损、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比如,山东建立省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数据库,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以图管地”目标。以确权数据为基础,全省完成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5600万亩任务。对确权数据进行脱密,与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共享数据,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18.6亿元。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实现交易额246.94亿元。
韩俊介绍,在各地工作基础上,目前已完成2838个县级成果汇交、质检。全国承包地信息应用平台已初步建成并实现数据汇总、业务管理、成果应用等功能。
韩长赋表示,要加快县级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和应用平台建设,将确权成果“上图入库”,通过“以图管地”实现承包地精准管理、承包农户获得便捷的服务。要尽快实现中央、省、市、县承包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提高承包地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做活成果运用——
为乡村振兴注入长久活力
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彻底解决了农村承包土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权益保障难等问题,为农村土地流转和抵押交易奠定坚实基础。
为拓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四川推进承包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成功接入部市县级平台,实现由县到部数据适时更新。放活土地经营权,2019年年底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分别比2016年提高6.7个和11.3个百分点,土地经营权融资105.95亿元。
湖南全面推进“纵向到县、横向到部门”的互联互通建设,启动各级确权成果运用于农业保险、渔民承包地核查、耕地分类管控加密调查、土地流转规范化服务等试点工作,全省上半年农村土地流转率达54%。
“善始善终抓好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韩长赋表示,目前全国农村承包地颁证率已超过96%,但全国还有近4%的农户尚未领到证书,必须积极应对、妥善处置,确保应确尽确、应发尽发,确保农民群众满意、农村社会稳定。同时,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工作。各地要统筹谋划、有序开展,抓紧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指导推动试点任务落实落地。
(本报记者 李慧 刘坤)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