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2 15:35: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1月2日电(童笑雨)“评价论文和项目时,不要只看申请书长短,而是看问题本身有没有意义。”在提到当前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直言不讳。
11月1日,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举办的商学院院长论坛暨“服务社会的管理研究”峰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中国各高校商学领域的院士、专家针对“商学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一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要研究“真问题”,服务社会发展。
活动现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提供中国的商学院,与改革开放历程同步,当今正处于从“不自信”到“自信”,从“学习他人”到“提供中国方案”的转变期。
纵使经过40年的发展,但在魏江看来,中国的商学教育仍面临学术研究处于“空中楼阁”这一层面,缺少在“真问题”上的研究和对社会服务的探索。
活动现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提供“商学院对社会的服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基础上。”魏江认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不等于做咨询,不等于到处讲课,也不等于发了没有理论创新的文章,而在于有无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
为此,近年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立足于开展“服务社会的管理研究”,从浙商出发,服务企业,开展案例研究。同时推出企业家学者项目并与企业、实践机构合作打造基于企业痛点的深度定制课程,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管理。
对商学教育的反思,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长刘俏的话来总结,即商学到底研究什么?为谁研究?怎么研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提供对于“真问题”,刘俏也有自己的理解:如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后,如何保持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如何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中国经济的长期结构性问题如何解决等。
在刘俏看来,基于科学方法,揭示科学且有用的经济与管理知识,从而服务社会,才是商学研究的本质。他说,好的研究和理论,一定发端、根植于实践,也将服务于实践。
刘俏将目光聚焦在商学教育的本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则提出,“商学院要在大数据方面做更多的集成研究,而不是和企业一样做轰轰烈烈的事”。
深耕信息技术行业三十余年,杨善林认为商学教育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联系不能中断。
他说,从管理的视角看,大数据具有决策有用性、功能多样性、应用协同性、快速增长性和安全风险性等特点。“通过一个金融大数据,不仅能研究金融风险问题,还能从中窥见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他提到,研究过程中,不能仅依赖已有的数据,还要加强数据综合治理能力。“当前语音和图像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又到了一个新的攻坚期。”杨善林提出,商学院要在这方面进行突破,开展集成研究。
无论对“真问题”的研究与探索,还是开展大数据集成研究,离不开一个主题:服务社会发展。
“我去过多所海外高校,发现中国商学院在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上与国外仍存在差距。”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举了个例子。此前,他曾去南非一所高校参加会议,当地展示的特色研究,有关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大部分人没听过‘影响力投资’这个词,自然在投资时也忽略了项目是否绿色环保,是否涉及民工保护等问题。”
毛基业说,无论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商学院,最重要的是做好思想引领。
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院长Christoph H. Loch同样认为,商学教育需要变革。提升交叉学科研究能力、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参与过程,是他提出的两个方式。
“过去商学教育强调理性经济人假设,现在我们需要告诉学生,不是只有高薪才是成功。”Christoph H. Loch表示,高校必须向学生传递“成功的方式有许多种”的思想,其中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对社会有益。同时,他认为,商学院应该直接接触社会中的各种机构,包括创业孵化器、当地社团、非营利组织等。(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