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2 15:34: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减贫故事)菖蒲塘里长出“花果山”
中新社湘西11月2日电 题:菖蒲塘里长出“花果山”
作者 白祖偕 付敬懿
“柚子就要成熟了,虽然它们还大部分挂在树上,但其实早已卖出去了。”望着山头硕果压枝的黄金柚,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菖蒲塘村党委书记周祖辉说。
作为返乡创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2019年6月从老村支书王安全手中“接棒”的周祖辉,正带领着已甩掉“穷帽子”的乡亲们谋划着乡村振兴的再一次山乡巨变,让家乡彻底告别“有女莫嫁菖蒲塘,塘上只长菖蒲草”的时代。
位于武陵山深处的菖蒲塘村,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过去因山多地少、水缺路烂,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但如今,这里一排排别致小洋楼沿着干净的村道依次排开,蜜柚、猕猴桃树等一片接一片,随山势铺展开去。
菖蒲塘是一个传统水果种植村,种植猕猴桃已有30多年。几年前,村里有些人比如王安全、丁青青等“土专家”已经靠种猕猴桃、柚子致富了,但大部分村民还是心动却不敢行动,担心种水果多了卖不掉。
“以前这边全是荒山,我们挑着土,去石头缝里种水果。”为了打消村民疑虑,老支书王安全给村民赠送猕猴桃和蜜柚树苗,发动10多户村民一起带头种。同时,村里着力在果业发展特色上做文章,用全产业链思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如今,菖蒲塘村水果种植面积高达5844亩,年产水果1500多万公斤,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419元人民币,并带动周边三个村种植水果3652亩。不仅如此,菖蒲塘村繁育的水果苗木也畅销各地,供不应求。
要种出常青树,还得靠科技。在村民丁青青的猕猴桃试验地里,一块红色的提质增效实验牌子异常醒目,果园现状、技术措施、试验负责人联系方式等记录着种植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合作的详情。
“很多村民手机里都有省里专家的微信、电话,一遇疑难杂症随时‘问诊’。”周祖辉说,菖蒲塘村创新科技扶贫机制与湖南省农科院“联姻”,专家每年都会到村里田间地头给果农传经送宝、释疑解惑,并共同开展生物栽培技术攻关。
依托各级专家培育,菖蒲塘村“土专家”“田秀才”一茬接一茬,全村现已有21名中级农技师、48名初级农技师。凭一技在手,村民们成立起男子搭杆队、女子嫁接队等做起了技术输出,到贵州、陕西、重庆等省市现场指导水果种植,实现“卖果子”加“卖技术”的双轮驱动。
过去“菖蒲满塘”,如今“花果满山”。为让满山花果变为手中现钞,减少村民卖难疑虑,周祖辉成立了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菖蒲塘村签约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公司保底收购村民生产的水果,并进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助力果农持续稳定增收。
“我是支书,必须带头消除大家水果卖难的顾虑。签约就是要向大家保证:赚了,大家一起;亏了,有我兜着。”周祖辉说,“我们还有‘电商青年军’,鼠标一点山货就飞出了大山。”周祖辉说,为打响品牌、搞好销售,村里打造“菖蒲塘水果”品牌,成立了电子商务中心,50多名返乡青年平时在果园劳作,收获季节就上网销售水果、苗木,“坐屋里卖宝贝”。(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