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6 08:07:01 来源:新浪财经
“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于2020年9月5日-9月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出席并演讲。
周诚君:我用几句话告诉大家中央银行最基本的考虑,点个题。
第一,中央银行关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相信我们会越走越快,只有资本账户人民币可兑换的步伐越走越快,才能让境外居民投资者更方便的持有人民币资产。
第二,在这个开放的过程当中,我们始终还是要坚持本币优先,以本币驱动,换句话说,主张用人民币。所以你到我境内来的时候,不管你自己来投还是你代理投,我希望你带着人民币来,我不希望你带着美元来。
第三,多级托管,在基础设施安排上,只有做到多级托管才能让境外居民投资者能够在当地名义持有,能够在当地按照当地的法律法规、监督管理规则投资持有人人民币资产。
第四,全球人民币外汇市场。只有一个非常具有流动性、交易活跃和市场韧度的人民币全球外汇市场,才能帮助境外的非居民投资者在当地投资持有人民币,持有人民币头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非常好的风险对冲,工作好汇率风险、管理好流动性。
以下为演讲实录:
周诚君:非常高兴再次来到“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也非常高兴在这儿见到了很多久违的老朋友,北京疫情之后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线下的交流,尤其是刚才听到朱民和Andrew Michael SPENCE他们这场精彩的对话,更给了我很多非常非常重要的启发。
今天咱们这个题目是“新形势下大资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我这个题目是全球视野下资管行业可能面临的机遇,以及从中央银行考虑,有一些从这个角度的政策框架。即使从这个题目也有很多内容可以去讨论,我今天想讲的,还是侧重于想给大家推荐一下,在座的都是资管行业的,不管是银行业的还是过去传统的机构,我非常想跟大家推销的重要观点就是不仅要把产品卖给境内的投资者,从现在开始,你们要更多的考虑把好的产品卖给更多的非居民投资者,卖给老外。
刚才其实朱民已经提到了,现在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机遇,在这次全球疫情的冲击下,这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放水,所以事实上是很多全球大的投资者,包括在座的,你们都在寻找好的投资机会,在寻找好的安全资产,人民币资产显然现在是比较受关注、受欢迎的。
人民币受关注、受欢迎一个原因,显而易见跟我们这个主题讨论的一样的,人民币国际化,2016年、2017年人民币加入了SDR,意味着人民币成为IMF官方认可的国际储备资产,或者说IMF的192个成员国都可以理所当然的在IMF的框架下投资持有人民币资产,据我所知,目前大概已经有七八十个国家的央行、货币当局或者主权财富机构投资持有人民币资产。不光因为人民币国际化,现在讨论的一个比较热门的主题是产业链的重构,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中国必须要去正视。
大家注意到没有,其实从2017年、2018年以来,随着国内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强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在我们国家不具有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开始向周边国家、“一带一路”国家转移。去年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和今年以来的疫情,只不过是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而已。
我们注意到,有大量的中国企业成建制的大规模向周边国家转移、向“一带一路”国家转移,小则几平方公里,大则十几平方公里、数十平方公里,最大的在白俄罗斯92平方公里,中国的企业抱团出去建我们自己的产业园。
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当然是产业转移比较优势,还有一个,中央银行在这里面做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这也是我过去在货币政策二司和宏观政策管理局工作的时候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跟这些国家的央行和有关管理部门在谈,中国的企业在这些国家进行投资的时候我们要用本币。
去年8月份,我跟老挝的中央银行副行长在云南谈的时候,我说你看我们中国企业家到你们那儿建了一个十几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当时我们的企业家先把人民币换成美金,然后美金到老挝验资落地以后要把这些美金换成老挝的当地货币,这些产业很多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甚至劳工、劳务都是从中国进口,所以要把老挝的货币再换成美元,这些中国企业换成美元之后还要换成人民币,最后再并表入账,我说这里我们的企业要承担多少汇率风险、兑换的成本。
所以我们现在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就是,在我们产业链重构的过程当中要用本币来结算,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已经不仅仅从过去贸易当中用本币来结算,现在是在投资领域鼓励企业用人民币。
事实上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投资国,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数字,在我们国家目前所有的对外投资和贸易经济活动当中,大概有35%左右的结算都是用人民币,其中对外直接投资50%用人民币投资,这意味着跟中国大量的经贸往来活动当中,周边国家、“一带一路”国家这些市场主体会收到很多人民币,过去他拿着这些人民币只是从中国进口,现在进口用不了那么多人民币,我告诉他你来持有人民币资产。
第一,政策允许了,资本账户正在以比较快的速度开放,大家这个都很熟悉。第二,我的投资回报率很高。过来的车上我看了一下,截至到今天,十年期无风险的国债回报率,美元大概在0.71%、0.72%的样子,英镑十年期国债的无风险回报大概在0.27%的样子,日本基本上是0,像德国、法国都是负的,尤其是德国大概在负0.5%左右,中国我们的十年期国债的无风险回报目前大概在3.12%左右,所以就是看无风险回报。
为什么他们这么积极的在中国拓展他们的业务,如果境外投资风险偏好更高一点,可以买我们的政策性金融债,再高一点可以买我的信用债,所以利率就会高的多得多。
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是有吸引力的,而且对你们来说这个市场只是刚刚开始,为什么呢?还是举一些简单的数据。目前截至7月份,8月份的数字现在还没有出来,截至7月底,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金融资产大概有7.74万亿,其中股票2.82万亿,大概占75万亿股市流通市值的3.8%左右,持有多少债券呢?2.74万亿,大概占110万亿债券市场的2.5%左右,正常情况下像中国这样一个开放的新兴市场大国,境外的非居民投资者持有金融市场应该是多少呢?我觉得15%左右是很正常的,按照目前总书记对外宣称的我们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上,而且开的程度会越来越大。
假设我们在不远的将来,达到股市和债券市场200万亿的15%,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量,还有多少空间值得你们去开拓,现在只有7.74万亿。再进一步看,人民币作为一个官方储备资产,我刚刚已经说了已经有七八十个中央银行或者主权财富基金持有人民币,但是IMF有192个成员国,全球现在有11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有2215亿美金,占全球11万亿外汇储备的比例只有0.02%。作为一个中央银行官员姚余栋也在这儿,他是我的前任所长,我觉得这个比例应该是多少呢?11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当中人民币应该占多少呢?我觉得最起码要跟我在SDR当中的份额相当。人民币在SDR当中的份额是多少呢?10.92%,我们就说11%吧。
如果11万亿美金全球外汇储备里面11%是人民币,这会是一个多大的市场规模。很多境外投资者,除非像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亲自跑到中国大陆,跑到北京、上海来开户投资,但是绝大多数境外的中小投资者、境外的甚至个人投资者,他没有这个能力跑到中国大陆来开户,他不认识你的方块字、不了解你的文化、不熟悉你的法律、跟你有时差。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持有人民币资产呢?靠你们,你们要把好的人民币资产不仅着眼于境内客户,要把它卖到全球去,要让全球所有愿意投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人都能方便的在当地按照当地的法律框架、按照当地的投资习惯、按照当地的交易结算规则来投资和持有人民币资产,而不是他非要跑到中国大陆来,在国债公司、上海清算所或者中证登再开个户再来投资交易,那成本太高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对你们来说太重要了,对中央银行来说也太重要了。
而且我觉得谁在这个领域早做准备,在产品开发、营销推广、合规、风控等等做好准备,谁就能抢占这个市场的先机,谁就能在这个领域更有发言权,这是你们非常非常需要去重视的一个新的蓝海。
从中央银行来说,我们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还是在下一步,都会在政策框架的制定上,在相关的政策引导上,以及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安排上,更多的考虑这种需求,去支持、鼓励、帮助境外的非居民投资者持有和投资人民币资产,也支持在座的各位你们在这个领域尽早展业、早做准备,让更多的非居民投资者可以在当地进行非常便捷的投资操作,持有人民币资产。
结束之前我用几句话告诉大家中央银行最基本的考虑,点个题,有机会再跟你们深度交流。
第一,中央银行关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相信我们会越走越快,只有资本账户人民币可兑换的步伐越走越快,才能让境外居民投资者更方便的持有人民币资产。
第二,在这个开放的过程当中,我们始终还是要坚持本币优先,以本币驱动,换句话说,主张用人民币。所以你到我境内来的时候,不管你自己来投还是你代理投,我希望你带着人民币来,我不希望你带着美元来。
第三,多级托管,在基础设施安排上,只有做到多级托管才能让境外居民投资者能够在当地名义持有,能够在当地按照当地的法律法规、监督管理规则投资持有人人民币资产。
第四,全球人民币外汇市场。只有一个非常具有流动性、交易活跃和市场韧度的人民币全球外汇市场,才能帮助境外的非居民投资者在当地投资持有人民币,持有人民币头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非常好的风险对冲,工作好汇率风险、管理好流动性。
最后,中国中央银行会在上述领域,在相关的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不遗余力的按照过去我们告诉大家的政策框架,大力进一步推动,方便所有全球的对中国经济看好、愿意投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那些非居民投资者投资持有人民币。
谢谢大家!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紧抓创业板火爆行情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