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9 16:07: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济观察)专家分析中国粮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显示,到“十四五”期末(约2025年),中国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三大主粮)缺口约为2500万吨。关于粮食安全的话题再次掀起热潮。
资料图为小麦种植户收获小麦。 王中举 摄中国粮食安全现状究竟如何?中新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专家表示,中国粮食安全眼下完全有保障,但也需要关注长期隐忧。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表示,中国粮食已实现“十六年连增”,2019年中国粮食生产总量达6.64亿吨,人均占有量超474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今年以来,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双重打击,中国的粮食生产是否受到影响?
国家统计局8月14日公布,中国今年夏粮继续实现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0.9%,创历史新高。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洪灾的影响范围只是雨带区域内有一定损失,且较多雨水对干旱地区粮食生产反而有利,预计今年粮食产量不会低于去年。
关于《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提出的1.3亿吨粮食缺口和2500万吨谷物缺口的预测,专家表示,虽然目前中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隐忧和薄弱环节,需要引起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周表示,目前中国进口的大豆和源自大豆的油品有1亿多吨,构成了粮食缺口的主要部分,虽然预测主粮缺口2500万吨,但尚不足总消费量的5%,同中国追求的谷物保持95%以上的自给率是一致的。不过这一预测也提醒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5个国际组织7月发布报告预计,全球将面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专家指出,虽然目前中国粮食自给率高达97%,但面对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也需要更加绷紧粮食安全的这根弦。
张红宇表示,中国是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的20%,确保口粮安全十分关键。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各粮食出口国可能随时关闭或拧紧出口阀门,加剧全球市场动荡,导致全球粮食供需失衡,在这一特殊时期,中国更加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切实加强本国粮食安全。
“未来中国粮食供应对外依存度仍将上涨。”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面对不利的国际形势,要持续促进粮食、尤其是饲料粮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提高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
除了外部形势,中国粮食生产也存在一些趋势性的隐忧,比如耕地撂荒、改种经济作物、退耕还林、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等等。
姜文来表示,目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承包十分盛行,由于种植经济作物比种粮收益更高,承包了大片土地的新型经营主体改种经济作物已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粮食单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播种面积缩减的影响,目前对粮食安全影响不大,但仍要引起关注,要把保障粮食安全落实到地块上,给粮食生产加一把锁。
“保证粮食总量安全,首先要保证土地要素。”张红宇表示,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要管长远,任何情况下都不可逾越,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增加建设用地必须以盘活存量为基本原则,轻易不能在增量上打主意。还要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要素、人力要素和政策要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挥政策增产保供作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总量稳定增长,确保中国粮食长期安全。(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