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公司可以从数字化转型中学到的5件事 战时企业家的生活故事 如何确定您的医疗索赔计费服务的最佳市场 大多数初创公司都知道不会犯的明显错误 (但无论如何还是会犯) 如何找到你有利可图的想法 为了增加成功的机会,进入一个你知道的行业 为什么我给我的团队买了100双运动鞋 在迈向企业家之前,您必须回答8个棘手的问题 使用 “事实” 方法来提出正确的想法 30岁前你应该学到的7个商业课程 成功餐饮活动的提示 在为时已晚之前申请商标 管理远程团队的7个技巧 (信息图) 创业投资者在投资前寻找的5件事 成功启动中西部创业的4个技巧 在迈向企业家之前,您必须回答8个棘手的问题 创业投资者在投资前寻找的5件事 3种策略,使您的产品在走出阴影之前达到最佳状态 管理远程团队的7个技巧 (信息图) 3甚至证明荒谬想法的网站都可以成为在线赚钱的人 2使命驱动的企业家分享他们的成功之路 赢得商业和生活的3个关键 如果你不想成为企业家也没关系 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创业或发展企业时的14种省钱方法 杰西卡·阿尔芭和莎拉·米歇尔·盖拉的重要创业课程 一方: 建立你的单人公司 创业创业的8条财务提示 企业家必须了解有关Cap表管理的12条规则 在线商务教练的隐患 你的商业计划必须回答的6个问题 辞职或被搞砸了之前必须做的7件事 企业家犯的6个最大的创业错误 为您的创业公司寻找创意员工的4种明智方法 帮助您经营多个企业的4个技巧 当你不能辞职时如何创业 这些标志是您成为企业家的正确时机 自制的成功故事是否说服某些大学没有必要? 每个小企业网站应该具备的5个关键要素 你应该创办一家公司而不是创办一家初创公司的4个理由 今天赚100美元的50种方法 2个兄弟如何复兴他们家庭的田纳西州威士忌酒厂 建立了150万美元的演讲厅的人的6个成功秘诀 开展业务时需要打电话的5个好处 在将自由职业者转变为代理机构之前要知道的6件事 “Catpreneurs” 在纽约的第一届 “猫营” 研讨会上团结起来 在试镜中被拒绝如何使我开始成为企业家 这些业务的增长速度是美国的两倍 绿色场景: 草坪护理和园林绿化行业的机会 我如何在管理代理机构的同时开始成功的在线业务
您的位置:首页 >综讯 >

辽宁农村走访见闻:这里有稻梦空间,还有蔬菜竞技场

2020-07-14 09:34:1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这里有“稻梦空间”,还有“蔬菜竞技场”

新农事·新农民·新生活:辽宁农村仲夏走访见闻

仲夏时节,黑土地上生机勃勃,农忙的景象随处可见。记者走田间、钻大棚、访农户,发现以自动化、集约化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乘上了时代的列车,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农事正在不断涌现。

田间种植越来越智能,追求高品质;农机具越来越“高大上”,科技感十足;生态农业越来越得人心,讲究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汗滴禾下土”,当上了新农民,过上了新生活。

农机具旧貌换新颜

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的一片田地里,玉米苗油绿油绿的,随风飘摆,已有一人高。一旁的高近1米的两台无人机,伴随着嗡嗡的响声,旋翼高速转动起来,载着药箱缓缓升空,边飞边洒叶面肥。

“这家伙可把人工给解放了,省老了事儿了!”种了四十多年地的蔡牛镇张庄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一脸得意地说,这两台无人机是几年前合作社花大价钱购进的。派上了大用场,一台一天能给五六百亩地打药,顶得上五六十人干的活。

不光是无人机,赵玉国还亮出另一样重量级新农机具——自走式高杆喷雾打药机。外形上看,它与大翻斗车大小相近,足有两人多高。装载着大约500升调配好的叶面肥,只见它“双臂”缓缓张开,宽幅足有20多米,横跨42条垄。轰隆隆地开动后,四个大车轮子滚动起来沿着田垄行进,向前后喷出大片雾气,神气极了。

“看,有了这玩意,种地越来越是个体面活儿了!喷起药来覆盖面大得很!”赵玉国指着这个大家伙一脸骄傲地说:“这些年能种这么多地,底气就是有这样的大家伙。原来哪敢想象现在能这样种地?”

一边是科技范十足的新农具在田间地头忙活,几百米开外的合作社场院里,一批已经“退休”的农机具一下子带来许多“年代感”:六台锈迹斑斑的老式拖拉机,见证着当地农业机械化的历史。记者注意到,其中一台还是履带式的,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是当时农业机械化的代表。

“其中这一台我还开过哩!”赵玉国指着其中一辆拖拉机说,“它轮子大,适合在土路、泥路上跑,启动还要靠手摇呢。和那时候比,现在这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可是一天一个样!”

赵玉国自小在当地长大,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见证了科技的力量是如何让“汗滴禾下土”的场景彻底成为历史的。“原来,农忙时几乎天天在地里打转,一刻不得闲,现在叉着腰在旁边看着就行了,几乎全程机械化。”说起科技给种地带来的变化,他感慨地说。

年轻时,赵玉国就是个好农把式,当过生产队队长。13年前,他和其他几位村民组建了蔡牛镇张庄农机专业合作社,从当年种几百亩地,到现在已发展到种3万亩地,农机具更换了一茬又一茬,现达到102台套,一到农忙时节,靠着这些家伙们驰骋在田地里。

在张庄合作社耕种一片田地上,四个玉米品种种出了一副“丰收在望”的字样轮廓,日后将分别长出红、黑、花、白四种颜色图案的玉米。“这是我们为了迎接中国农民丰收节,特意准备的。”赵玉国说,“我们坚信,只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年年都会是个丰收年!”

水稻为笔在大地上“作画”

阳光的映衬下,大片水田波光粼粼,青翠的稻苗随风起伏,似一张薄薄绿毯铺在大地,游人穿梭其中,似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观景台上俯瞰,“画作”尽收眼底,好似水稻为笔,大地为纸,别有一番趣味……在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锡伯族镇“稻梦空间”的田园综合体里,一幅幅“稻田画”越来越清晰可见,吸引了不少游客观赏游览。

“稻田画”又称稻田彩绘,是一种创意农业产业形式,近几年在中国很多地方得到推广。播种时节,农民依据图样在农田里栽种绿、紫、黄等颜色叶片的水稻。随着水稻生长,稻田中便会呈现出预先规划的图形或文字。

“八年前,我从村里流转了100公顷土地。之后2年时间里,我们一边摸索创作‘稻田画’,一边搞园区建设。”沈阳“稻梦空间”田园综合体董事长张爱忠说,景区于2014年中秋节前后对外开放,当年作了10多幅“稻田画”,开业当天就有近2000人前来参观。

以“稻田画”为基础,“稻梦空间”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品牌,并将其植入到农业生产环节之中,拉动了人气,提高了附加值,逐渐扩大了知名度,现在已成为本地与一些外地市民休闲娱乐的新选择。

刚开始时,制作稻田画可利用的颜色只有黄色和紫色,还出现过画作远小近大等问题。为此,张爱忠多次赴日本考察,向专家与企业家学习,并在国内各地收集水稻种子,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技术才日渐成熟,在不断摸索中逐渐培养出一支自己的专业团队。

“我们最大一幅稻田画占地150亩,通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团队水平已经非常高。制作技术输出至河北、海南、广西、吉林、黑龙江、山东等6省区10多个城市,每年依靠出门指导作画,就能有300多万元的收入。”

“稻梦空间”打造的“稻田画”观光、立体种养殖、水稻深加工等实现了农业“三产”融合,与农民合作发展水稻种植已达到3万亩,惠及周边40个村、2000多位农民,平均每户可增收3000多元。

“稻梦空间”没有大面积采用土地流转、固定支付农民“包地费”的经营模式,而是通过与农民合作,让农民有选择性地实行统一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等,收取一定的费用,利用自身规模优势,降低经营成本,实现互利共赢,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

“老一辈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我这一辈发展起创意农业产业,不仅能带动乡亲们增收,也美化和保护了土地。”张爱忠说。

“蔬菜竞技场”里名堂多

一座亮堂堂的百米大棚里,空气中散发着蔬菜的清香。一整片绿色、紫色的生菜长势喜人,整齐地“躺”在齐腰高的栽培床上。掀开“床垫”,令人惊讶的是,茂密的根系浸泡在清澈的营养液之中,看不到一点泥土。

这是位于铁岭县凡河镇的蔬菜大棚。“我们在搞培育新品种的‘蔬菜竞技场’。”辽宁依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于伟说,公司从国内以及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进不同品种做试验,优中选优,找出产量最高、抗病性最好的品种,然后推荐给农民朋友。

今年55岁的于伟1999年来到铁岭县,从承包当地一家育苗厂干起,20年间逐渐干出一个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专业育苗公司。20年前才5亩地的园区,现在已经扩展到1200亩,整个园区分布着98座大棚,从高处俯视,蔚为壮观。

依农公司每年引进20多个作物类型、300多个品种,繁育各类果蔬种苗1亿余株。公司园区内,半米长的茄子、像葡萄一样挂满棚架的小番茄、五颜六色的大辣椒等令人眼花缭乱。谈起育苗,于伟说:“这是件非常有意思、更有意义的事,里面的名堂很多。”

在一座专门筛选辣椒品种的大棚里,几十排足有一人多高的辣椒植株长势喜人。“这里每一排就是一个不同的品种!”工作人员的介绍让记者着实吃了一惊。

为了帮农民朋友选到最好的蔬菜品种,依农公司不仅与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还与十几家国外相关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就是要整合国际国内最新的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让咱们农民朋友种起菜来事半功倍。”于伟说。

柏松是这里的技术员,几年前刚从南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硕士毕业,水培生菜的营养液就是他所在的团队经过两年时间、几十次试验后研制出来的。“公司里像我这样的科技人员还有十多名,有博士、硕士,也有本科生。”柏松说,来到公司工作主要是被这里的发展前景吸引了。“给农民朋友们选苗,确实有意思!”

在这个“蔬菜竞技场”里,科技的力量随处可见。室外30多摄氏度高温,育苗温室里却凉爽宜人。工作人员说,自动遮阳棚、排风扇、地下水循环冷却系统会随气温升高依次启动,保证大棚内的适宜温度。自动化、标准化生产程序下,每个大棚内的成品蔬菜都长得差不多大。一根根白色的管道里,循环流淌着手工调配的营养液,提供了符合水培蔬菜生长要求的均衡“饮食”。

“每年,公司都会接待上万名农民朋友来实地考察,让农民朋友到现场来看,每个蔬菜品种的特点、优劣一目了然,选起苗来心里就有数了。”于伟说。“我这辈子就干了这么一件事,还要继续干下去。育苗这件事实在是有意义!”

网红铁匠老吴的快乐直播生活

支起三脚架,固定好手机,打开直播软件……几乎每天一早,吴连军就来到他熟悉的铁匠铺,进入“直播模式”。这里是一个具有“年代感”的空间,脚下的地面坑坑洼洼,正中是红砖砌成的火炉,墙上、地上和各种家什上面到处都是被烘烤过的黑漆漆的痕迹。

“老铁们在不在?想要啥铁器就吱声,我老吴打好给你们送家去。”老吴嗓音洪亮,只见他笑眯眯地一边与网友互动,一边拿起铁钳夹住铁坯,伸进炉火中将铁坯烧得红彤彤的,随后放在锈迹斑斑的空气锤下面锻打,发出咚咚的响声,地面随着他一下下的锤打动作微微发颤,不一会儿的工夫,斧头的模样从铁坯里一点点呈现出来。

这家位于盘锦市田庄台镇的铁匠铺是当地的老铺子。40年前,吴连军的父亲开了这家铁匠铺,生产镐、镰、锄、斧、锹等工具,靠着祖传的锻造技艺,吴连军父子逐渐在当地赢得了“买好刀就找吴铁匠”的好口碑。

“我从小就学习打铁。记得父亲教我练习的时候,会选一块木板,上面摆上一颗钉子,让我挥动大锤去砸,打透了翻面再砸,这样才一点一点练好了基本功。现在打铁虽然不用完全依靠人力了,但要追求细节,小时候的基本功还是很有用。”老吴说。

铁匠老吴的直播生活开始于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一来,俺们停工了一个月。”老吴告诉记者,他发现人们宅在家里喜欢摆弄手机看直播,于是就跟着儿媳学。尽管已经57岁了,但是他却学得挺快。网友们觉得打铁新鲜,看的人还真不少,没想到真火了起来。“哎呀!现在每天从早到晚紧忙活,每天都能接到七八十件订单,活儿比疫情之前还多。”老吴说。

尽管已近花甲之年,但老吴看起来很年轻,穿着红T恤、牛仔裤,身上挂着皮围裙,一副活力十足的样子。在直播的手机前,他一边熟练地操作手中的打铁家什,一边不时地冒出一些自己编的顺口溜,“老头不忘初心,打铁很认真。传承匠人精神,老来焕发青春。”

就是靠着一份匠心,老吴在直播平台上已有近3万个粉丝,每次直播都有网友点赞、下单。老吴根据网友们的需求,提供“私人订制”打铁服务。

直播中,老吴的儿媳有时也会站在手机前,替网友提出问题,老吴则边打铁边和网友们互动。“网上识货的人太多了,只要做好良心刀,就不愁没有销路。”老吴的铁具原本就在十里八村卖,如今通过网络直播已经卖到了全国各地。(记者曹智、陈梦阳、邹明仲)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今日中国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