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0 18:07:00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中信证券诸建芳:疫情致全球经济的衰退度超过2008年,基建存量加内需或让中国经济年内实现约3.1%增长
(文字整理 证券市场红周刊 记者 | 何艳)
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如何?中国经济下半年如何展望?投资、消费如何拉动经济增长?聚焦这些问题,6月20日,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做了“任凭风浪起——2020年半年度宏观经济展望”的视频直播对此进行解读。>>>查看视频
摘要:
全球经济今年会呈现明显的衰退状态,可能至少有3%左右的负增长。这是最近10年,包括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都没有达到过的程度。
不设增长目标不等于没有增长的要求或需要,事实上,从两会一些关键性的指标要求中,已经隐含了一定的增长,完成实现这些目标是需要一定增长的。比如保就业,如果今年新增就业要完成900万,那么大体上也要接近4%左右的经济的增长。
一季度中国经济大部分数据达到两位数的负增长,到5月份时,一些数据已经实现正增长,比如工业增加值、用电、固定资产投资、基建等,这些数据已经由一月份断崖式下跌在逐步往上走,中国经济恢复态势比较好的。
新基建的量虽然不大,大概2万亿,相当于今年总的基建规模10%-15%的水平。但它的成长性很好,未来三五年很可能会提高到15%-20%的比重,类似5G这样的新兴基础设施,是最基础的部分,未来成长会非常快。
内需将会是今年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支撑因素,外需相对而言,会差很多。因为疫情的全球冲击,全球经济体都出现明显的经济衰退,叠加贸易摩擦、产业链因素的影响,外贸情况可能会非常差。
全球经济明显衰退
程度超过2008年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疫情在全球蔓延,从北半球逐步向南半球延伸,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疫情至少可能会延续到三季度。相对其他国家,中国的疫情已经控制的较好,社会活跃度、隔离的程度也相对较好。当然现在疫情还在全球蔓延,所以国内很难完全控制住,也就是彻底清零。
疫情冲击之后,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活动都明显偏离正常的轨道,主要国家如中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均如此。不过相比之下,中国目前处于相对较好的状态,这说明,中国从疫情开始比较严重的状态,到现在逐步控制之后,已趋于正常状态,而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还严重偏离正常轨道,经济要回到正常活动,还相对较远。
目前很多机构都在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到底会怎么样,可以看出,全球经济会处于明显的衰退状态,可能至少有3%左右的负增长,这是最近10年,包括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都没有达到过的程度。全球主要经济体,如美国可能有6%左右的负增长,除了中国、印度可能实现正增长,其他几乎所有经济体国家都会呈现明显的负增长状态。
中国经济有恢复态势
年底还未恢复,明后年压力会更大
因为疫情在中国较早发生,中国最先控制住疫情,并最早开始复工复产,经济也有可能最先达到稳定增长的状态。按照目前发展态势,中国经济在年内大体上可能从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状态,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一季度中国经济大部分数据达到两位数的负增长,到5月份时,一些数据已经实现正增长,比如工业增加值、用电、固定资产投资、基建等,这些数据已经由一月份断崖式下跌在逐步往上走,中国经济恢复态势比较好的。
从经济走势来看,一季度经济断崖式负增长6.8%,二季度会明显好于一季度,虽然二季度还达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明显要好于一季度,整体看,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又比上半年好,全年来看,经济可能会有3.1%左右的正增长。如果下半年经济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也就是6%~7%的增长,那么目前碰到的很多状况,到那时候都会大大缓解。这也就意味着现在看到的比较明显的短期的失业状态,企业面临生死挣扎、产业链、流动性困难等状况,到那时候都会有很大的改善。如果年内经济能恢复到合理增长水平,这意味着经济没有受到明显结构性的重大伤害,接下来明后年经济就会比较好,除非年底经济还不能恢复,那么明后年压力也会更大。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定增长目标,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增长的要求或需要,事实上,从两会一些关键性的指标要求中,已经隐含了一定的增长,完成实现这些目标是需要一定增长的。比如保就业,我们推算过,如果今年新增就业要完成900万,那么大体上也要接近4%左右的经济的增长。比如脱贫攻坚,今年是收官年,要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增长也要拉高到3点多的水平才能实现,只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才能把一些问题解决掉。
基建存量加内需
或支撑中国经济年内有3.1%增长
刚才提到,今年经济大概实现3.1%左右的增长,那么有哪些因素在支撑经济增长呢?或者从投资角度来看,哪些方面是值得关注的呢?
第一,要关注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前面说到,年内经济回到疫情前的状态,如果要恢复到这个水平,里面的关键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来带动投资和经济的恢复。投资里,需要关注“两新一重”,两新里的一新是新兴基础设施建设,比如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相关的新一代基础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另一新是新型城镇化,大家可能也关注到了区域政策里一些新的变化和调整,这里要落下去,有三点值得关注,第一点是未来新型城镇化或者区域的增长格局,比如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京津冀、雄安以及一些中心城市群的崛起、发展,通过这种重点区域发展来支撑全国经济发展。比如长三角一体化,从基础设施角度来说,尽管它已经有很发达的经济基础设施,但是人口的密集的状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二点是县域经济也就是县城一级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还比较薄弱,新型城镇化也会带动这一部分发展。第三点是老旧小区的改造,这将会是今年投资里的一个重点。而一重就是重大工程,今年差不多有165项重大工程要推出,这些工程今年开始,明年会延续到十四五规划里去。
为什么基础设施还有那么大的发展空间?
大体上,中国基础设施的存量确实已经非常大,从全球看,也已经处于比较领先的状态,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的人口以及空间的分布,中国的传统基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我国铁路、公路密度仅为德国的14.3%、28.2%,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新的区域政策调整以后,像长三角之类这样的领域,以后人口经济总量还会集中更多,而基础设施状况还明显不足,也还有加强的空间。总的来看,中心城市群如长三角、粤港澳基础设施还是比较好的,但考虑到人均水平,其强度跟江浙沪等沿海地区还有明显的差距。
那么,基建投资的钱从哪里来呢?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新变化值得关注。第一是地方政府的专项债。比如今年到现在为止,大体上80%多都投到了基建里面,这跟去年的情况相比很不一样。另一个就是基础设施的REITs,其核心思想,就是将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中比较优质的存量,进行变现,然后把这些钱滚动起来支撑未来的基建。
新基建的量虽然不大,大概2万亿,相当于今年总的基建规模10%-15%的水平。但它的成长性很好,未来三五年很可能会提高到15%-20%的比重,类似5G这样的新兴基础设施,是最基础的部分,未来成长会非常快。
从旧改来看,今年大体上有3.9万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涉及的改造规模总量大概在1万亿左右,从趋势来看,也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的住房的存量已经比较大,现在存量住房面积大概有370多亿平米,今年存量房需要翻新的大概有9亿多平米,而且后面逐年是增加的,也就是老旧小区的改造后面还要做好多年,这一部分改造会带动很多领域,比如家电、装修等消费。
下面从消费的角度来看,疫情对消费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一季度数据体现得很明显,消费经历了断崖式下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支出的增长都有非常明显的下降。现在,消费已经在逐步回补,但是跟投资相比,消费的特点是恢复的比较缓慢,大家可能都有切身的感受。因为一场疫情下来,即使是疫情已经逐步过去,大家的心理上还要有个适应过程,比如疫情期间不敢到外面去吃饭,疫情过后去外面吃饭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很多领域都是类似的状况。从数据也可以看到,零售数据的恢复状况就没有投资那么快的回升,这跟消费本身的特点有关系。
从消费的结构看,必选消费,比如粮油食品、烟酒饮料类,增长还是比较强劲,即使在疫情背景下,也有很快的增长,但可选消费就不一样,比如旅游、文化娱乐就出现断崖式下跌,现在从数据看也还是比较有压力。整体上看,可选消费整体表现较差,不过跟汽车、房地产相关的消费比如家电、装修,还是有一些亮点。各个地方政府政策也在鼓励这部分消费,所以增长速度也比较快,未来比较有可能成为消费回补中重要的支撑因素。
关于消费,还有一点可以补充,市场比较担心今年的就业情况,因为如果就业不好,收入不好,消费就很难获得支撑。现在市场确实比较悲观,但从实际情况看,我们认为实际情况比市场悲观的状态要好。
从中国居民收入的结构来看,将收入群体划分为5个部分,收入最高的部分,这个群在整个消费中占比是非常高的,达到了38%左右。对于这部分高收入群体来说,疫情对他们消费的影响比较有限,而最低收入的群体,在整个消费中大概占比为8%,同时这部分人群就业受到的影响也较大,尤其短期看,至少还没有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收入也受到影响,但对于这部分群体,政府也采取了转移支付的做法。所以虽然收入受到影响,但是通过转移支付给了一些钱,可支配的部分受到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也就是可以用于消费的这部分支出,没有受到想象中那么大的冲击。
以上就是投资跟消费,也就是内需方面我的观点。内需将会是今年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支撑因素,外需相对而言,会差很多,因为疫情的全球冲击,全球经济体都出现明显的经济衰退,叠加贸易摩擦,产业链因素的影响,外贸情况可能会非常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