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 14:07:01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来源:金融投资报
要想更好地促使“险资加速入市”,与其依然还是由政策来决定和控制险资入市的规模和比例,还不如彻底掀开这块“天花板”。无论是入市的时间,还是入市的规模,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一切由险资自己去抉择。
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可突破30%上限,但是,“险资加速入市”依然雷声大雨点小,这一状况至少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自2005年获准入市以来,险资一直就没有敢大胆地放开脚步。虽然在2010年颁布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中已经明确允许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但是,一方面对保险机构资质条件一向就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另一方面对可投资项目的范围也有一个从比较模糊到逐渐明晰的过程。险资在入市步伐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小心翼翼,与其在股票投资中缺乏对冲机制或不无关系。《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规定》明确规定,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任一资产组合在交易日日终所持有的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其对冲标的股票及股票型基金资产的账面价值。随着险资融资融券业务以及委托投资业务的渐次放开,险资在资产管理上开始与券商、基金、信托等各类财富管理机构在同一平台上展开正面的竞争。但这在较快提升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金运用收益率波动的风险。根据2015年出台的临时性救市政策,保险公司在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超过总资产30%后,可以将上限再放宽至40%。可是,正所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以突破保险资金运用制度上的羁绊为标的的一系列所谓险资新政,非但没有带来险资入市的春天,反而一度还令险资入市比例的收缩成为一种无可避免的选择。2017年上半年,在当时开展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排查专项整治中,除6家权益投资占比超出30%的保险公司不得不卖出一定金额的股票之外,涉嫌违规运用保险资金的前海人寿被开罚单,安邦保险更是在被监管部门接管之后易主变身。保险公司所遭遇的风险其实并不在于放开了入市比例,而是对保险业的客观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一些进入保险业的资本肆意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资金来源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从而导致经营活动脱离了保险的本源,并最终酿成风险。尽管银保监和证监会后来在保险业经过整顿规范的情况下一再明确险资入市的比例可以适当放开,可是,截至2019年12月,保险行业的资金运用余额总计17.96万亿元,其中,用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仅为2.25万亿元,占比仅12.53%。上市公司2019年年报所反映的公开数据更是显示,已经成为第二大机构投资者的险资持有股票总市值占A股比例约3%。“险资加速入市”未免也是“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险资是中长期入市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我国的保费收入目前占GDP比率不足5%,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入市比例更是处于较低水平。不过,换个角度也说明了险资入市应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上,随着保费收入提升、资产规模扩张,险资配置A股的数量虽然一直在增加,整体上却远未达到过监管上限。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拓宽险资的投资渠道,包括设立专项纾困基金产品、鼓励使用长期账户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支持保险公司开展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等。去年10月,证监会又召开了和社保基金、保险机构负责人的座谈会,围绕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听取意见建议,明确表示将提升交易便利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为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好的制度体系和市场环境。目前,保险公司投资资产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最大,在70%-80%之间;权益类投资占比较小,在15%-25%之间,其中股票基金两类标准化证券占比一般在8%-13%之间,有时甚至可能会更低一点。权益投资波动和弹性较大,权益市场的快速上行将大幅拉动保险投资端的回报,反之,则大幅拉低保险投资收益。我国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股市波动程度较大,不像法制化程度高、制度比较完善的国际发达市场那样,长期资金能够在资本市场进行价值投资并分享经济成长的果实。相反,晴雨表功能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注重资金安全性、风险偏好较低的险资对扩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的冲动。
保险资金具有长周期配置的属性,在收益上既要满足负债端预定利率的成本要求,同时也要为赔付支出与退保时流动性的充足提供必要的保障,在资产整体配置风格偏向稳健,需要保证自己的投资具有跨越周期获取稳定收益的持续性。正是基于这一点,长期以来,保险资金在投资股市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在行业配置上偏爱银行、地产、生物医药、公用事业,投资风格偏稳健,在个股配置上偏好高股息、高ROE蓝筹股的特点,不仅相比于个人投资者更注重盈利性,而且也更能体现长期投资的风格。这对于更好地倡导价值投资的理念,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比较积极的示范作用。不过,号称拥有近20万亿资金运用余额的保险资金之所以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主要是由我国保险公司利润和价值结构所决定的。尽管“险资加速入市”有利于提振市场的信心,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指望通过“险资加速入市”来救市,显然也是不现实的。要想更好地促使“险资加速入市”,与其依然还是由政策来决定和控制险资入市的规模尤其是权益类投资的比例,还不如逐步接轨国际,彻底掀开这块压在险资入市头上的行政调控“天花板”。无论是入市的时间,还是入市的规模,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一切由险资自己去抉择,这不仅是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险资自身的利益保障之所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