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9 16:56: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8月9日,民政部官网消息指出,《沈阳市居民养老服务条例》获得辽宁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这一条例提出倡导邻里互助养老,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服务。
为什么要鼓励?
据了解,目前沈阳市市户籍老年人口达187.4万,占总人口的25.1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测算,从2007至2027年,该市老年人口将从105万增至300万人左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除沈阳外,目前多地都在为如何养老“出招”,如何发挥低龄老人的作用,成为考虑的一大重点。
为养老,沈阳再出招
根据2018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末,沈阳全市常住人口831.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3%。户籍人口746万人,增长1.2%。
然而,沈阳的746万户籍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4。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占总人口的17.9%。
怎么办?
沈阳提出,探索建立为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机制和其他激励机制。倡导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在校学生参加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倡导邻里互助养老,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服务。
事实上,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推行。比如,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街道37个社区搭建“低龄老人志愿者帮扶高龄老人”平台,通过上门服务、微信服务、电话帮助等多种方式,提升高龄老人生活质量。
此外,南京推行“时间银行”,提出志愿者在年轻时参加服务,到年满60周岁及以上直系亲属需要服务时,可以用之前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而据媒体报道,许多志愿者为低龄老人。
事实上,从我国老龄化的速度来看,在技术手段没有迅速革新的背景下,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恐怕难以避免。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稳增长,2021—2030年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25%左右,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挂钩土地出让与养老
除了寻找养老的互助新模式,《沈阳市居民养老服务条例》提出,不能满足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标准的,应当按标准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作为规划条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
新建居住区应当以每百户建筑面积不低于三十五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对政府、企事业单位腾退的用地用房,符合条件的应当优先用于居家养老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加快配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硬件,成为多地提升养老服务的一大“抓手”。
比如,8月初常州市发布《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社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已建成的住宅区要按照每百户15至20平方米的标准调剂解决;新建居住小区,要按每百户不少于20至30平方米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
河南则刚刚下达3.55亿元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用来提升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河南规定对已建成居民住宅区,要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目前看来,如何更好的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各地都还在不断探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