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1 16:37:01 来源:第一财经
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韩国希望借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机遇,在多边的全球经济格局中找寻到出路。
近日,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院长李载荣(Jae-Young LEE)就韩国经济面临的挑战等话题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阶段,韩国经济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既来自贸易保护主义等外部因素,同时也来自内部产业结构革新的要求,而中国持续对外开放,也将提振韩国的经济改革。
韩国出口不振源于半导体产业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公布的最新外贸数据,2019年2月,韩国的进出口额双双下滑。其中,出口总额为395.6亿美元,同比下降11.1%,环比下降5.9%。
当月,显示韩国高科技行业生产情况的“2019年1月韩国ICT生产者发货指数”为90.9,相较去年同期下降12.3%,时隔十年呈现最大幅度的下滑;这是自2018年12月起,韩国连续三个月出现出口下滑的状态。
对于韩国当前遭遇的外贸危机,李载荣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源于全球半导体市场进入调整期。“在2018年,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出口额为1267亿美元,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要知道,半导体产业的出口额占据韩国总出口额的20%,地位非常重要。”
不过,李载荣针对外界对于韩国外贸经济的忧虑回应道,这种调整期应当是中短期的调整,并不会直接影响韩国在该产业的竞争力。
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的报告显示,在2019年第三季度以后,随着库存产品的消耗及第四次产业革命对于芯片产品的需求,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需求有所回升,届时韩国的出口情况也将有所改善。
李载荣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中短期来看,除了半导体产业,韩国在化妆品、造船等其他占据国民经济支柱地位的核心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在努力降低2017年出口不振的冲击波。
“在制造业方面,韩国车企和产业链企业近年来在抓住新能源及网联化机遇、推出中型SUV等符合海外消费者的汽车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李载荣说,“作为韩国第二大出口产品,石油化工领域虽然受到竞争的影响,但企业自身抓住市场变革的机遇,纷纷投入到汽车动力电池等新领域,为韩国的产业调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韩经贸快速发展是“必然”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经贸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增长。在李载荣看来,在短短的20余年,中韩贸易额实现43倍的增长,是一个“必然”。
李载荣认为,《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不仅意味着关税降低,更意味着两国经贸往来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也意味着两国经贸关系的“级别”由此提升。他建议,应当将现在正进行的《中韩自贸协定》服务投资谈判,打造成为高水平,且有制度保障的协定,以服务于两国健康发展的经贸关系。
去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韩国携近300家企业参加,成为第二大参展国家和地区;同时,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韩国也是中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18年,中韩贸易额为313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中国对韩出口1087.9亿美元,自韩进口204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15.3%。
李载荣并指出,无论是中国刚刚通过的《外商投资法》,还是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中均能够看出中国开放的坚定决心。“中国持续深化对外开放的举措,对于东亚地区,且具有外贸背景的韩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他说道。
“尤其是《外商投资法》,向包括韩国在内的外资开放了医疗、服务业等产业。这不仅对于许多进入中国市场的韩资企业带来了信心与机遇,同时也将助力于中国的消费转型。”李载荣表示。
李载荣还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韩国的“新北方政策”有相似的目标,两国可以共同进入第三方市场,并凭借各自的优势合作共赢。此外,随着全球各个产业间的聚合与价值链升级的趋势加快,李载荣强调,两国可以在价值链升级方面共同合作,为构建东亚地区的价值链贡献各自的力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