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6 08:48:01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19年开年,凯德中国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豪掷585亿元,完成4项收购,一连串动作宛若疾风骤雨。
凯德于中国市场的发力可以追溯至2018年年初。此前从未动过旗下购物中心的凯德,将旗下20家购物中心售出,并称“此举有利于优化凯德集团资产配置和集中资源,所获资金将用于在中国继续投资优质物业。进一步强化凯德集团在华五大核心城市群——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及周边城市的业务布局和规模优势。”是年,在楼市下行的大环境下,凯德一改往日低调作风,频繁大手笔投入,可谓逆势而上。
从数据来看,此番策略初见成效。据新交所显示,凯德集团2018年前三季度总营收约51.82亿新元(约合人民币260.45亿元),超过2017年,接近2016年(凯德于中国的资产份额占集团总资产40%左右)。基本可以断定凯德2018年的总营收将创下新高。
甩掉“老产品”包袱
2017年,凯德的营收同比下滑12.2%至46.10亿新元(约合人民币225.10亿元),与2015年的45.54亿新元(约合人民币208.91亿元)相近。尽管得益于凯德2017年优秀的成本控制,使其净利润创下新高,约为人民币75.72亿元,同比增长30.28%;但也多少影响了凯德2018年的布局。
2018年,同样时值开年,凯德即开展了一项大动作:旗下全资子公司凯德商用与印力、万科和Triwater达成协议,以人民币83.65亿元的价格出售在中国20家购物中心项目公司的100%股权及相应负债。
凯德所售卖的20家购物中心,除了北京翠微路凯德MALL外,都是其打造的第一代产品“凯德广场”——平均持有10年,总建筑面积约为95万平方米,项目平均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不包括停车场在内),分布在中国华北、华东、华南和中西部区域的19个城市,其中14个城市为凯德仅有单一项目布局的非核心城市。
平均持有10年,且部分为非核心城市的首个购物中心,抢先的布局与长时间的发展,意味着这些购物中心多数为凯德的成熟物业,拥有稳定的收益。
但是,多数位于非核心城市的项目已不符合凯德的“核心城市群策略”。同时,“凯德广场”这一10年前推出的产品,其盈利空间不可避免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减少。与动辄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凯德新一代产品“来福士”相比,平均建筑面积4余万平方米的凯德广场显然体量较小。其业态也不如新一代购物中心丰富,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购物需求。同时,随着成本的提高,租金收益也日趋走低。
而北京翠微路凯德MALL,作为被“打包出售”中唯一一家位于一线城市的项目,则由于公主坟商圈的衰落被北京来福士比了下去。
凯德方面曾表示,成本与价格的提升,导致资产增值的幅度不再如以前一样快速,通过资产赚钱的幅度已不比以往。
这些成熟资产既不符合凯德的新策略,盈利速度亦有所下滑,如此,凯德出售非核心资产,将资源集中在优质资产上势在必行。对凯德庞大的体量来说,此次出售项目分别占比集团在全球和中国的购物中心资产规模的4%和7%,交易的影响并不大。而这一交易也符合凯德始终奉行的积极资产管理策略——出售成熟资产和收购成长性资产并举。
双策略并举
在出售成熟资产之后,凯德在收购成长性资产上的动作颇大。
2018年6月,凯德以57亿收购重庆两江春城项目;8月,以20.53亿竞拍获得位于广州市增城区两宗地块;11月,以8.82亿元竞得位于广州科学城核心区的商业商务用地,将打造为凯德在广州首座含办公楼业态的综合商业项目。
竞得广州科学城地块仅1天后,11月13日,凯德又以127.86亿元的价格成功摘牌上海星外滩开发建设有限公司100%股权,入驻北外滩,将“上海最高双子楼”纳入囊中。而4天前恰逢郑州凯德广场金水店正式更名为“印象汇”,可谓“辞旧迎新”。
2018年,凯德收并购金额逾人民币300亿元,其前三季度-33.06亿新元(约合人民币-166.15亿元)的投资现金流大大超过2017年全年的-17.70亿新元(约合人民币-86.43亿元),意味着凯德在2018年的投资现金支出大大增加。
2019年开年刚7日,凯德又斥资27.52亿元向海航集团收购位于陆家嘴核心商圈的上海浦发大厦约70%面积,包含办公楼8-19层和21-32层,地上总建筑面积为4.18万平方米。
至此,凯德已是在上海拥有/管理的最多商办面积的外资开发商。
对上海的强势布局,是凯德持续深化中国五大核心城市群(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及周边城市)策略的体现。
事实上,凯德在2017年即开始了对上海、广州的重金投入:2017年6月和12月,凯德收购上海国正中心和五角场商办地块;2017年11月,以35亿的代价收购广州乐峰广场。
而依附于这些核心城市,凯德推行的产品策略是“综合体策略”。“综合体战略是凯德面向未来的部署。”凯德集团总裁(中国区与投资管理)罗臻毓曾对外表示。凯德以融合自身优势商业项目为特点,配以住宅开发,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凯德自2013年推出“综合体战略”,到2017年开花结果——杭州来福士、武汉凯德·西城、上海长宁来福士、深圳来福士等六大综合体相继开业,在提升凯德在华购物中心净物业收入的同时,亦提高了自身所持物业的质量。凯德不仅瞄准了核心城市拥有高消费水平及多层次需求的人群,同时围绕商业打造综合体,创造更丰富的收入来源。
而凯德在华最贵的单体项目“上海最高双子楼”亦将打造为来福士,这是继上海来福士、长宁来福士后,凯德在上海落地的第三座来福士,并计划于2019年下半年开业。
短时间内打造三座来福士,对凯德来说投入不小。“倒逼”凯德的,是更多同行们开发的已开业或即将开业的商业综合体。包括备受关注的晶耀前滩、陆家嘴中心L+Mall,以及新天地广场、上海徐汇区的国贸汇ONE ITC等。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本地开发商往商业地产发展了,目前上市的国内房地产公司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业务都在住宅,他们会进入其他领域,住宅的百分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往下降,其他的往上增,这是寻求更平衡更稳健发展的部署。” 罗臻毓曾对外表示道。
逆市而为
如今以开发者,拥有者和管理者自居的凯德,在1994年初入中国时,基本以住宅业务为主,与国内的开发商相比,凯德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转机出现在2000年前后,凯德转战商业地产且发展至如今的庞大规模,目前形成了二八比例,20%是住宅,80%是商业地产。
凯德逐步将中国区发展为海外最大市场,在中国的资产份额占集团总资产40%左右,已在中国41座城市自持或管理超过180个项目,总开发规模约2200万平方米,管理总资产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2018年频繁的大手笔投入,令凯德在紧缩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下看似是个异类。然而,外资投入金额占比的增加,使得凯德的“逆市而为”看起来合乎逻辑。据评测机构分析称,近年来自境外养老、教育、保险、国家主权基金等这类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机构投资者,认为目前中国一些城市大宗物业市场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因此促使了外资的进入。同时,罗臻毓早在2015年就对外表示,对深耕中国这一核心市场的长期展望抱有信心。
此外,罗臻毓也指出,相比数量和规模,凯德追求一定的成长稳定性和回报是最重要的。2019年,凯德还将延续“核心城市群策略”与“综合体策略”,计划拓展更多一二线资产,包括土地和商业地产。除了开发和自持,凯德房地产基金管理业务的规模与水平亦在2019年迎来了新的提升。
2019年1月14日,凯德与淡马锡达成交易,以110亿新元(约人民币549亿元)收购其附属公司星桥腾飞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的所有股份,继2018年开年后再次成为商业地产大单交易的主角。
凯德预计,收购完成后,凯德集团管理的资产总值将超过1160亿新元,提前跨越式实现2020年管理资产达1000亿新元的目标;其收入将从2.28亿新元猛增到3.37亿新元,增长率为40%。
(文章来源:中国网地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