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0 21:05:02 来源:第一财经
一年来,在东盟主导下,在东盟轮值主席国新加坡推动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各方均显示出强劲的达成协议意愿。
12月10日,世界银行(下称“世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苏迪尔谢蒂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认为,如果这份雄心勃勃的协议顺利达成,将不仅使中国与东亚地区其他国家连接在一起,还能够使(中国)同印度相连,还将有机会促进生产率增长。”他补充道:“目前该协议仍在谈判中。”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近日指出,此前中方愿与各国本着相互尊重、互谅互让原则继续推进谈判,争取在2019年结束谈判,达成全面、现代、高水平、互利的协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使本地区各国人民尽早受益。
签订有“深度”的贸易协定
那么随着东亚各国努力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水平迈进,迄今为止行之有效的模式在未来是足够的吗?
12月10日,世行在最新发布报告《东亚再崛起: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前行》中指出,东亚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10个中等收入国家——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其中许多人有望在未来一两代人期间成为高收入人群。
世行在前述报告中指出,发展中的东亚是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最成功的地区。自2000年以来,东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超过三倍,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
谢蒂指出,“促进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增长,与此同时加强基本的人力资本和提供良好的经济治理,这种政策组合带来了快速、可持续的增长,推动了东亚十多亿人脱贫和获得经济保障。”
但是,在世界和地区形势快速变化的情况下,想要在这些成果基础上更进一步,十分具有挑战性。他坦言,政策制定者需要调整东亚传统发展模式的要素,有效地应对这些新出现的挑战。
其中,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即是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提高生产率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世行在报告中指出,导致全球贸易放缓的主要因素包括,在21世纪前十年间,全球及区域价值链日渐成熟:GDP的组成发生了变化,其中投资占比有所下降;贸易自由化速度放缓,保护主义抬头。
世行指出,虽然每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都在全球贸易放缓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近来的研究显示最重要的因素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价值链扩张速度显著减慢。
而东亚地区中很多国家贸易体制的缺陷更加重了这一负面影响。首先,正在增长中的东亚经济虽然追求在商品层面的开放贸易政策,但并不那么愿意开放其服务部门。
其次,虽然各国签订了越来越多的协议(根据世行统计目前为36个),但东亚国家间的优惠贸易协议(PTAs)整体而言仍是“浅尝辄止”,而不够深入。
譬如,一些世界贸易组织(WTO)协议中所包含的政策领域——如政府采购等,并不包含在大多数东亚优惠贸易协议之中。
世行指出,区域贸易协议中缺乏深度对于生产率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如能有效地治理这一问题,可以进一步延长价值链。
“可喜的是(东亚)地区在互相开放、融合方面进步神速,但仍存在不少可以推进一体化的机会。” 谢蒂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谢蒂表示,RCEP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若达成后将覆盖世界近一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贸易量,并将成为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
中日韩自贸谈判已具提速基础
在采访中,谢蒂提到的另一个贸易协定即为中日韩目前进行中的自贸区谈判。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2月7日,中日韩自贸区第十四轮谈判首席谈判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与日本外务省外务审议官山崎和之、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助理俞明希分率各方代表团出席。三方一致同意推进落实三国领导人共识,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三方均认为,随着三方共同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提速基础已经具备,三方将在RCEP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探讨通过中日韩自贸区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
三方商定,下一轮谈判将在日本举行,三方将从下一轮谈判起恢复工作组会议,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议题展开实质性磋商。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是我国正在推动的经济体量最大、占我外贸比重最高的自贸区谈判之一。
今年5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发表联合宣言,重申将进一步加速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力争达成全面、高水平、互惠且具有自身价值的自贸协定。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