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6 10:40:4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为国务院新设立的负责市场综合监管和综合执法的直属机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是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和政务服务提供者。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经济日报记者11月5日采访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
张茅:改革开放以来,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和有力推动者。1979年2月,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恢复建制的第一次局务会,就决定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交报告,建议各地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批准个人从事个体劳动。
40年来,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推动下,我国有千千万万个个体私营企业主,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略,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激励创业创新、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百姓经商创业的难点痛点,先后实施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一系列改革,推动市场准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到“多证合一”改革,以“减证”促“简政”;全面推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改革,产品准入改革提速;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制度改革步伐加快;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放宽准入的同时,强化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创新,促进市场环境不断改善。施行年检改年报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推进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各地区、各部门共对12.2万份文件开展了公平竞争审查。积极查办印章、交通、供气、供热等领域的行政垄断案件。
张茅:作为国务院新设立的负责市场综合监管和综合执法的直属机构,市场监管总局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减证照、压许可”,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加公开透明便利的准入环境。
一是进一步深化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改革。今年11月10日起,在全国对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证照分离”改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摸清涉及市场准入的行政许可事项底数,推动自贸试验区明年率先形成全覆盖全流程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
二是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年底前实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8.5个工作日,明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实现这一目标。
三是进一步深化产品准入制度改革。在确保质量安全、公正监管的前提下,进一步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简化审批程序,再取消14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推进食品生产许可和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电子化、网络化审批。
四是进一步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特殊食品审评审批改革,加快推进创新药和临床急需药品上市,对治疗罕见病以及防治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进口药品简化上市审评程序和要求,有序加快境外已上市新药在境内上市审批。
五是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年底前实现向全社会公开商标数据库,商标注册审查周期缩短至6个月。
张茅:我们要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目标,健全竞争政策体系,坚持竞争中立原则,即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实行规则中立、税收中立、债务中立,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加大竞争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一是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在2018年底前组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完成对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文件、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情况的自查,并向全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2019年修订完成《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
二是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方式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提高综合执法效能。2018年底前研究制定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指导意见。
三是强化反垄断执法。开展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滥收费用、强迫交易、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在2018年底前清理废除现有政策措施中涉及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的内容,查处并公布一批行政垄断案件,坚决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提升企业海外维权能力。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查处制假源头、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违法行为。
张茅: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大力查处涉企违法违规收费,以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以涉企收费为重点,深入整治违法违规价费行为。组织开展清理口岸收费专项督查,部署小微企业收费政策落实情况检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二是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专项治理。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法整治“红顶中介”。
三是在2018年底前,将实行强制性认证的产品种类再取消或改为以自我声明方式实施达10%以上,减少认证证书种类,引导和督促认证机构降低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四是做好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技术支撑,为民营企业服务,5年内实现部分新兴领域技术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佘颖)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