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31 18:07:07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对泡沫的过度痴迷是一种病态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 | 黄湘源
近日,有文章公开谈道,“中国资本市场需要一场科技泡沫”,并表示科技泡沫与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有很大不同,金融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除了社会风险什么都留不下,科技泡沫破裂后则可以留下一大批含金量高的科技人才,产生一批有市场竞争力、能够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企业。但令人疑惑的是,一旦泡沫泛滥成灾,又有谁会去细分它究竟是什么泡沫呢?
科技泡沫与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并无什么不同
笔者认为,所谓科技泡沫和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并无太多不同,只要是泡沫就无一例外迟早会破裂,而泡沫一旦破裂所造成的社会危害虽然有可能有程度大小的不同,但从风险性质来说却都是一样的。金融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也不等于一无所有,有的也会留下一些可以通过后续资产重组等处置方式转化为可以重新为人所用的再生资源的可能性,这与科技泡沫破裂后,留下科技人才和企业可以重新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生力军并无什么不同。而科技泡沫破裂后,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也同样不可能不经过一定的转化过程就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一成不变地直接成为新的财富创造者,而为实现这一转化所需付出的时间以及金钱和物质成本也就是人们为科技泡沫破裂所付出的代价,这些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许并不见得会比金融泡沫和房地产泡沫风险的化解小多少。
2020年频频发生在A股半导体、芯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炒作,虽然有可能还比不上牛气冲天的白酒,但其泡沫显然已并不是“苗头”两字能够概括的了。特别是一些科创板初期发行的公司,在资源稀缺的特定市场条件下,成百上千倍的市盈率已成为家常便饭,过高的新股发行市盈率不仅很快导致了新股破发的现象出现,甚至在创业板接过注册制改革接力棒的时候,一度还引发了抱团压低新股发行价倾向的抬头。不过,这种刻意压低新股发行价的做法非但没有很好地让市场回归理性,反而刺激了新股上市炒作的更加疯狂。如果不是市场当局适时提出注册制改革全面推开的战略部署,且人们对于指数不涨而新股却始终绵绵不绝的发行政策有所质疑,谁知道新股不败的神话还会在A股市场演绎多久呢?
如果抱团股业绩不能支撑股价
泡沫破裂将是迟早的事
随着市场交投的升温,最近国内的基金投资火爆异常,众多公募基金发售第一天就被抢光。某只基金的认购上限为150亿元,结果发售首日的认购规模接近2400亿元,一举打破了此前公募基金1000多亿元的历史认购纪录。当前风头能盖过新股泡沫的已非基金莫属。不过,接二连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基金不仅在发行上很有可能存在一定的泡沫性扩张,并且越是明目张胆的抱团炒股,越是有可能使得其源源不断地吸引过来的拥趸对其估值定位的泡沫膨胀产生无尽的后顾之忧。
在技术指标已严重超买的情况下,一些抱团基金靠基民的资金在不断地给自己输血。一方面新基金为老基金高位接盘,用新基金所筹集的资金来推升老基金的收益,另一方面用老基金的漂亮业绩来为新基金装点门面,吸引更多的资金来为他们充当炮灰。不过,这种基金抱团所带来的财富效益,究竟是资金操纵还是价值集体认同的表现,并非没有问题,一旦基金所抱团炒作的股票业绩支撑不了涨得过高的股价,或者抱团炒作基金本身的资金链无法继续支持股价的连续推升,那泡沫的破裂则将是早晚的事。
年初以来,A股指数虽然一度快速从3400点攻上3600点,但跑赢指数的个股仅占比两成,这种只靠机构抱团的权重股单边推送催生的指数上涨,大多数股票却股灾式一路下跌的牛市到底是谁的牛市呢?如此一来,跟着基金和机构去炒作的小散,如果盲目坚持长期投资,也很可能最终将沦为给抱团炒股泡沫买单的最后接棒者。
当前,华尔街也正在热议泡沫,高盛分析师表示,“市场中似乎存在泡沫、可能对整体市场构成风险的部分是高增长、高倍数的股票”。尽管高盛所指的这种现象是针对美国的,但在笔者看来,A股市场也未能例外。基金和机构的抱团炒作很难真的以身作则地教会中小投资者懂得什么才是价值投资。毕竟新科技对于世界的改变速度,永远也比不上华尔街人贪婪的心。
(本文已刊发于1月30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